孫 哲
奧巴馬上臺剛一個月,便拿到了國會送上的一個大錢袋——在剛剛結束的經濟刺激計劃大戰中,國會通過了開支數額空前龐大的法案。要是考慮到國會當權的民主黨人在過去8年里一直反對布什總統權力的過分膨脹這個背景,人們不能不感嘆民主黨議員對前同僚奧巴馬的真情:他們不僅把奧巴馬扶上總統大位,還真心實意地盼著把奧巴馬打造成為超人角色,帶領美國走出經濟衰落的“摩西”。7890億美元的大錢袋,宛如一根粗大的拐杖,成為奧巴馬踏上征程的一份大禮。
事實上,這背后的故事相當不輕松。一開始,奧巴馬和他的閣員們就通過各種渠道向國會施壓,他甚至限定時間,要求議員們加班加點提交法案給他簽字。在議案審查過程中,奧巴馬政府與國會共和黨人之間的討價還價過程更是艱苦。國會給出錢袋子同時,也放出了一群“國會獵犬”來對政府進行折磨。像專門進行財政監督的國會審計局嗅覺異常出眾,它的職責就是檢查行政部門對國會撥款的使用狀況,隨時將結果報告國會。
羅斯福時代,大危機成了美國聯邦政府干預經濟的“催化劑”,造成了美國歷史上政府權力的最大一次擴張和國會主導時代的結束。二戰結束之后,國會和總統在權力制衡方面展開了漫長的博弈??傮w的趨勢看,總統的權力有所削弱。特別是在水門事件之后。即使今天面臨如此嚴峻的金融危機,奧巴馬也不可能成為羅斯福。
在對華政策上,美國國會歷來扮演重要角色。筆者認為,美國國會對中國有六分的肯定、四分的不滿。在幾個重大事件中,美國國會支持與中國的交往。當然,美國國會起到的副作用也很明顯,包括《與臺灣關系法》的出臺,同意李登輝訪美所引發的臺海危機,通過很多負面法案等等,這些方面對中美關系也造成過很大沖擊。我國近年來對美國國會的重視程度也在上升。2006年之后人民幣匯率問題的降溫,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中國主動積極進行匯率體制改革,部分滿足了美方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在于中國對美國國會展開了積極的外交活動,并卓有成效。如今,當人們的目光都放在奧巴馬、希拉里等政治明星的身上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和美國國會的交往。
就目前來說,中國對美國國會做的工作遠遠不夠。資源配置不夠到位,缺乏一個立體性、綜合性的工作小組或團隊。我們沒有足夠的人手和足夠的資源,立體開發和綜合性配合都是不夠的。中國的人大和美國國會之間的交往也不夠頻繁,對話質量也不是太高,這一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奧巴馬、希拉里、拜登,以及麥凱恩,都是國會議員,從這一點上我們就能認識到美國國會的重要性。▲(作者是清華大學中美研究中心主任。)
環球時報200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