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韜
菲律賓通過所謂領海基線法案,將中國南沙島嶼列為“所屬島嶼”,公然侵犯中國主權的事件,暴露了我國對南沙群島管轄不力、開發不夠的問題。筆者以為,從現在開始,中國必須痛定思痛,定方略、施重手,加強對南沙群島的管理與開發,并以堅定的決心,穩定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局勢,賜福于地區和世界和平。否則,菲律賓的做法很有可能被各方群起效尤。
對南沙基本現狀稍加回顧就可以發現,此地早已被掠奪得面目全非。與菲律賓等直接以法理形式沖撞中國不一樣,更多的國家是以埋頭拼命抽取南沙資源為基本方針。
面對復雜且日趨激化的南海形勢,中國不能消極滿足于對“南海共識”的強調上,而必須有實際的行動。當前一個非常緊迫的任務是落實在南海的行政建制。主權問題不容爭辯。行政管理的觸角需要遍及我們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域。而從今天南海的現狀看,我們這方面并沒有實現。這也是中國今后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越南針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分別非法設立了黃沙縣和長沙縣,菲律賓針對南沙群島非法設立了卡拉延市。而中國的“西南中沙工作委員會”、“西南中沙辦事處”早在1959年即由中央政府批準成立,但40多年來,中國一直未在這一區域正式建制。目前,中國在南海海域設立有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島辦事處,管轄相關島嶼,有關部門曾有成立三沙市的動議,后來不了了之。辦事處和“三沙”市三個字的不同,背后反映的是我們對南沙群島行政重視程度。
當前最主要的還不是稱謂的問題,而是行政作為。南海總面積為350萬平方公里,在中國國界斷續線以內有200多萬平方公里,其中漁場面積為182萬平方公里,占全國漁場總面積的65%,是中國漁業資源最為豐富的海區。據了解,在南海沒有永久性的漁業補給基地,因此也無法為漁民提供生活和生產用品的綜合性服務。同時因為我護漁力量嚴重不足,致使南海周邊某些國家在這片海域經常攔截、扣押、射殺中國漁民,使中國漁民常常處于“提著腦袋捕魚”的狀態。而別國漁民卻在中國漁場進行掠奪性、毀滅性捕撈。我們現有的漁政船不僅噸位小,而且數量少。據了解,西南中沙辦事處多年來只擁有一艘90噸位的木制漁政船,執行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遼闊海域上巡邏護漁,最近狀況也沒有多少改善。
當下應盡快賦予中國海軍護航護漁的任務,與此同時,當地政府應該大力加強海監海巡力量,形成經常性的制度,保證我海上生產正常進行。對于適合居住的島嶼和礁石,要努力建造漁民村和生產加工點,把我海區當成陸地家園一樣來經營。某種程度上說,南沙之所以會連續出現爭端,跟我們行政監管力度弱有直接關系。一定要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看待南沙地區管轄權實施問題。對于南沙群島及附近海域,我們不能只滿足于擁有歷史和法理依據,更要大幅度增加現實存在。
一些國家或在南沙島礁部署軍隊,或結成地區同盟,或拉某個大國做靠山,既是做賊心虛,同時也表明其高度戒備。因此,我國加強對南海的管理與開發,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就是可能發生新的爭端。對此,我們必須要有心理準備。利益的交織會帶來沖突爭端,但也會增加合作的機會,我們很多陸地糾紛的解決,不就這樣的嗎?沒有當初的爭端和沖突,就不會有今天的《南海各方宣言》。同理,未來的爭端和沖突,也只會使各方坐下來商討更合理的解決辦法。▲(作者是軍事戰略學者。)
環球時報200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