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 寒
金融危機實際上是為國內的私人銀行提供了機會,讓國內剛剛發展起來的私人銀行在競爭中占據一定的優勢。加上國內私人銀行本身客戶資源比較多,有本土號召力,完全可以借由當前這個時間段大力發展起來,打好基礎,獲得客戶信任,實現長遠的發展。
起源于歐洲十字軍東征時期的私人銀行,正努力擠上中國經濟騰飛的列車,在中國市場上大力“跑馬圈地”,并將在商業銀行的業務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私人銀行是頂尖級的富人銀行,是財富管理的最高階段。
私人銀行客戶中70%以上是創業型企業家。據美林和凱捷公司共同發布的2007年度《亞太區財富報告》顯示,中國百萬美元以上富翁345萬人。富人急劇增加,催生了私人銀行業務大力發展。
從2007年的情況看,私人銀行尚處于爭取客戶、搭建平臺階段,陸續有私人銀行專屬理財產品推出,而私人銀行家們也積極為客戶做各種資產配置。中行、中信、招行、工行、交行等都以“私人銀行專屬服務”,“為客戶量身打造理財產品”而自居。
2008年全球資產價格回落,富人財富縮水,中國的私人銀行將如何拓展新客戶?怎樣為新老客戶做資產配置?
2009年“保值+流動性”最重要
招行私人銀行部常務副總經理王菁表示,其實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招行就判斷對了市場形式,為客戶增加了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配置比例。“整個招行2008年銷售了4000多億元固定收益類產品,而為私人銀行客戶配置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就占這4000多億中的1/7~1/6。”而這種調整,直接影響到招行私人銀行客戶的投資收益。
王菁表示,“雖然不方便談客戶的投資收益,但總體來說,私人銀行客戶的收益比市場的波幅要小很多。系統性的風險大家都無法避免,但我們可以讓客戶知道有專業人士在替他們打理財富。”
而此前中信銀行私人銀行總經理張秋林之前也表示,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很多中小企業紛紛倒閉破產,金融危機對于私人銀行業務也會有負面影響。對此,張秋林說,客觀地說,金融危機對各行各業都會有影響,這是不可避免的,我們的客戶基本都是企業家或者私營企業主,在金融危機下難免受到影響。
張秋林說,客戶用于理財的資金與企業經營性資金是完全分開的,因此在這部分,理財資金受到一些沖擊但并不是很大。同時他也明顯感覺到,現在的客戶投資更偏保守穩健,并且將過去的離岸業務轉移回國內,更多的做在岸業務。中信銀行私人銀行的一位美籍華人客戶,將過去的全球投資轉移向國內,選擇人民幣和亞洲市場投資。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實際上從2009年的投資看來,相比于2008年,2008年是需要做到資產保值,在危機下保值是第一位的;而2009年,則是要在資產保值的基礎上獲得流動性,以便這些企業家或者富有的高端人士能夠隨時把握2009年這個變化的市場中的機會,因此“保值+流動性”是2099年投資最關鍵的目標。
金融危機是本土私人銀行的機會
“為什么有時在網站上搜到一個私人銀行的產品,卻點擊不開?因為這些產品很多是專門為一個客戶做的,而且這個產品還只是客戶資產組合中的一款產品。”王菁說,他們調查發現私人銀行客戶中70%以上是創業型企業家,他們有很好的財富來源,投資風險大的產品來增加財富對他們來說意義不大。
“他們是為保證家人的生活品質來私人銀行的,他們要安全、要風險控制。他們要求資產與自己的企業分割開來,不希望兩者同漲同落。”王菁說。
雖然每個客戶的產品配置不一樣,但王菁也表示:“相對來說,2009年固定收益類的產品還是會占很大比例。”
而對于2009年招行私人的重點工作,王菁表示:“就是要一個個地盯著客戶的資產組合,對客戶資產情況做好顧問工作。很難具體講怎么去面對客戶,但我們以一種專業的角度去關注客戶,就是工作重點。”
另外一位私人銀行人士則認為,這次全球危機的爆發,讓過去以海外投資為主的私人銀行,比如那些老牌的外資私人銀行客戶遭受極大的損失。有些內地客戶購買香港一些私人銀行的專屬理財產品產生巨虧,因此使得這些私人銀行的地位有所動搖。這也讓客戶真正認識到,不管是私人銀行投資還是自己打理資產,風險都應該被放在第一位。
因此,金融危機實際上是為國內的私人銀行提供了機會,讓國內剛剛發展起來的私人銀行在競爭中占據一定的優勢。加上國內私人銀行本身客戶資源比較多,有本土號召力,完全可以借由當前這個時間段大力發展起來,打好基礎,獲得客戶信任,實現長遠的發展。
私人銀行將進入實質競爭階段
對于2009年的發展策略,王菁表示:“其實我們2008年已經把基本流程、框架都做的差不多了,今年最重要的就是將這些基礎工作做扎實。財富管理、零售業務更多的是以產品為導向,但私人銀行就是要轉變思路,轉為以客戶為導向。這種轉變需要我們在很多地方做出調整和改善,因為有時候還會受到原來做財富管理和零售業務的方式影響。”
王菁說:“因此,2009年私人銀行一個很大的轉變就在考核制度改革上,以前對客戶經理以銷售要求為考核導向的,今年要以管理客戶總資產的增量來考核。這種增量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把客戶其他的資產轉到私人銀行來,二是發展新的客戶。這樣可以避免客戶經理以銷售產品的方式提高業績。”
而除了在內部管理上的發展,有的私人銀行則是通過一些強大的增值服務,樹立私人銀行在客戶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比如,中信銀行私人銀行斥資100~200萬元帶領客戶去紐約看藝術。
中信銀行私人銀行總經理張秋林說:“現在有錢的客戶很多,但有錢與富有是有區別的,有錢的人不一定富有。富有是需要具備一定的層次,需要有能證明他們身份的東西,這類客戶希望自己能與歐美的貴族一樣,擁有更多精神層面的財富,擁有品味。”
綜合來看,在藝術增值服務領域,中信私人銀行投入的成本可謂重大。張秋林說,“中國第一代富人都有這方面的需求,但是缺乏專業的指導,我們必須先幫客戶梳理藝術基礎,再來幫助客戶進行投資收藏。”
但是這樣的投資并不能給私人銀行創造有形收入,而張秋林認為,作為私人銀行來說,要為客戶提供高端的一站式服務,讓客戶從我們這里感受到不一樣的服務,而我們從客戶身上獲取的回報是綜合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