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民進黨“當權派”云林縣長蘇治芬的老師、深綠團體“臺教會”成員之一的臺大教授黃武雄,近日在網上發起了一項名為“尋找太平歲月:50年維和方案”的百萬人聯署活動。在這項活動中,黃武雄一改深綠團體“除了獨立,其他都不要”的態度,希望能夠將“兩岸50年維持現狀,不統不獨,非軍事化”的條文,列入臺灣“憲法”。媒體稱之為“50年維和方案”。
為了推動這個活動,黃武雄在自己的博客中貼出了共計3萬多字的文章。他稱,在2008年的“大選”中,不論馬英九還是謝長廷,都提出過類似的“和平愿景”與“和解共生”的政策方向;“大選”投票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也刊登一連串的廣告呼吁“兩岸維持現狀”。臺灣政商兩界領袖人物提出的兩岸發展構想,是促使他推動此次活動的主要因素。他希望“以超越藍綠的視野,讓非理性、無休無止的統獨爭議平息。在維持現狀的50年中,讓沒有被貼標簽顧慮的民眾很健康地討論統獨;等到50年后,由下一代再做決定”。
在香港《亞洲周刊》對黃武雄的專訪中,他解釋對“50年”這個時間點的界定時,特別提到是受到香港模式的啟發。他表示,30年不變不足以給臺灣民眾足夠的穩定感,但70年或100年大陸方面又未必會接受,所以香港模式的成功讓他認為,50年最合適。島內分析稱,黃武雄雖然沒有說出“50年后臺灣回歸大陸”的話,卻顯現出他認同“未來臺灣主權允許存在任何可能性”。也就是說,深綠分子中已經有人以“不明顯”的方式,認同臺灣與大陸未來“統一的可能性”,并在爭取將這一認同范圍擴大到“百萬人”。
綠營方面對黃武雄的做法極為不滿。
據臺灣今日新聞22日報道,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聲稱,“這樣的做法對大陸方面沒有約束力”。民進黨“立委”潘孟安稱,兩岸問題牽扯整個東亞地區的安全,黃武雄的訴求“太不負責任”。以“終極統一”為目標的國民黨,此次顯得有些平靜。有分析說,現在國民黨眼中只有年底縣市長選舉的勝負,擔心支持黃武雄會被戴上“賣臺”的紅帽子。
在黃武雄推動聯署活動的網站上,《環球時報》記者看到,目前已經有一個團體及77位個人簽名表示支持,離半年內百萬人的目標仍然有很大差距。對于反對的聲音和推動的困難,黃武雄似乎早有預見。他表示,聯署是一種細水長流的社會反思,是一項草根式的公民運動,自己的聲音是脆弱的。他對臺灣政界的反應了然于心,只是希望有時間慢慢將這種思想觀念加以推廣發酵。他說,文章發布后,已經看到島內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女性和年輕人絕大多數都支持他,讓他有了樂觀的信心。但是,他也坦言,在目前極為敏感的政治角力中,他的這個構想可能會像泡沫一樣消失。▲
環球時報200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