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燕桃 程煥文
編者按:
2006年12月,全國70多所重點高校圖書館館長齊聚北京,參加了由教育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召開的“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研討會”,回顧總結了我國高校人文社科文獻資源保障與服務體系建設的成就和問題,共同簽署了《人文社科文獻資源共建、共知、共享北京宣言》(以下簡稱《北京宣言》),向政府和各高校圖書館呼吁,要加強投入,積極實施和實現人文社會科學信息資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建立持續、穩定的人文社會科學信息資源與服務體系,以改善知識環境,消除信息鴻溝,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
在“北京宣言”簽署兩周年之際,我們編發了這樣一組文章,對“北京宣言”的核心思想進行解讀,總結了在“北京宣言”的精神影響下,“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啟動4年來的成就以及對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教學科研發展的促進作用,以饗讀者。
摘要《人文社科文獻資源共建、共知、共享北京宣言》強調人文社科信息資源的重要性,肯定CASHL的成功經驗,呼吁建立國家級人文社科信息資源保障與服務體系,標志著我國人文社會科學信息資源共享邁上了一個新的平臺。
關鍵詞《北京宣言》CASHL人文社會科學信息資源共享
2006年12月,“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Library,以下簡稱CASHL)組織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外文圖書基金”(文科???受益院校圖書館、CASHL中心館和用戶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等信息服務機構和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專家學者在北京大學召開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研討會”。與會的70所高校圖書館館長共同簽署了《人文社科文獻資源共建、共知、共享北京宣言》(以下簡稱《北京宣言》)”。

《北京宣言》強調人文社科信息資源的重要性,肯定CASHL的成功經驗,呼吁建立國家級人文社科信息資源保障與服務體系,并與國家數字圖書館、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以下簡稱NSTL)互為補充,共同構建國家級完整的信息資源保障與服務體系,從而推動我國教育、科學事業的全面繁榮發展,標志著我國人文社會科學信息資源共享邁上了一個新的平臺。
1伸張人文社科信息資源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相對自然科學而言,人們往往容易忽視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性,《北京宣言》開宗明義地指出:“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低估的戰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綜觀世界各國的發展歷程,哲學社會科學對于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至關重要,特別是當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其巨大作用日益顯現出來,其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重視。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雖然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分化開來,成為兩個相對獨立的科學體系,但它們是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是同樣重要的。
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要從科學和教育著手,科學當然包括社會科學。江澤民同志多次強調哲學社會科學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哲學社會科學有“兩個不可替代的作用”、哲學社會科學同自然科學“四個同樣重要”,要求對哲學社會科學要做到“五個高度重視”。2004年的中央3號文件系統闡述了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十分重視哲學社會科學。胡錦濤同志指出,哲學社會科學同自然科學猶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和繁榮程度,是一個民族的綜合素質和文化力量的重要體現和標志。以上這些重要論斷,充分反映了我國政府對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高度重視,把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為哲學社會科學的進一步繁榮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文獻資源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保障,《北京宣言》提出:“文獻資源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生命源泉,……作為人類文明成果主要載體的文獻資源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繁榮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基本保障”。信息資源是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創造的最重要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記載、積累和保存著人類社會所取得的知識和經驗,是人類社會賴以繼承與借鑒前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以及減少與避免許多重復勞動的工具。作為社會存在與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信息資源,尤其是教育、科學、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信息資源,它們的發展和進步必須繼承前人積累的研究成果,學習和借鑒別人的先進經驗,而所有這些都必須通過利用信息資源來實現。如果沒有信息資源,或者沒有充足的信息資源,教育、文化和科學研究就會停滯不前。因此,信息資源是促進教育、科學、文化進步的重要基礎和階梯。而社會科學信息資源是信息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有信息資源的一般共性,又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學信息資源的特殊功能與作用。社會科學信息資源對社會生產要素具有優化作用,對社會發展戰略決策具有參考作用,對提高國民的素質和教育具有輔助作用。
正如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猶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不可偏廢,人文社科文獻資源與自然科學文獻資源同等重要。尤其應該充分認識到:人文社科文獻資源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繁榮發展的基礎,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繁榮發展的先決條件和基本保障。但是,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比較重視科學技術信息資源建設,但對人文社會科學信息資源重視不夠,其建設與服務相對比較薄弱。早在2000年6月,科技部牽頭組建了一個虛擬的科技文獻信息服務機構一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其宗旨是根據國家科技發展需要,按照“統一采購、規范加工、聯合上網、資源共享”的原則,采集、收藏和開發理、工、農、醫各學科領域的科技文獻資源,面向全國開展科技文獻信息服務;其發展目標是建設成為國內權威的科技文獻信息資源收藏和服務中心。2004年3月,教育部正式啟動CASHL項目并開始提供服務。雖然,CASHL項目在NSTL組建之后四年才啟動,但是,四年以來,CASHL在統籌協調地收藏國內外人文社科信息資源、推進人文社科信息資源的共建共知共享、提供人文社科信息資源的服務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深受人文社科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廣泛好評,成為了他們教學和科研的最好幫手。
2肯定CASHL的成功經驗
《北京宣言》充分肯定了CASHL項目:“教育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項目順應了信息資源共享的國際潮流,解決了廣大研究者在文獻資源上的急需,在國內外圖書館界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它的成功經驗有力地證明了:圖書館人
文社會科學文獻資源實現共建、共知、共享,不僅可以使有限經費發揮最大效益,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必將有力地促進高校的學術繁榮?!?/p>
CASHL項目在2004年正式啟動,是教育部根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和文獻資源建設的需要而設立的館際合作項目。其宗旨是組織若干所具有學科優勢、文獻資源優勢和服務條件優勢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有計劃、有系統地引進和收藏國外人文社會科學文獻資源,采用集中式門戶平臺和分布式服務結合的方式,借助現代化的網絡服務體系,為全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工作者提供綜合性文獻信息服務。包括提供數據庫檢索和瀏覽、書刊館際互借與原文傳遞、相關咨詢等服務。CASHL的成功可歸納為三大要素:收藏豐富、服務便捷、管理高效。
其一,收藏豐富。CASHL收藏豐富,學科覆蓋全面。目前已收藏9148種國外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重要原版期刊(涉及地理、法律、教育、經濟/商業/管理、軍事、歷史、區域學、人物/傳記、社會科學、社會學、體育、統計學、圖書館學/信息科學、文化、文學、心理學、藝術、語言/文字、哲學/宗教、政治等學科)、900多種電子期刊、26萬種電子圖書,以及“高校人文社科外文期刊目次庫”、“高校人文社科外文圖書聯合目錄”等數據庫。CASHL收藏的人文社科外文期刊已經大大超過了我國所有高校圖書館以前收藏的國外人文社科期刊的總和。由于得到國家財政的穩定支持,CASHL計劃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在不遠的將來,其外文人文社科期刊收藏總量將增加到12000種。
CASHL因為集中了國家的經費投入,系統地引進和收藏國外人文社會科學文獻資源,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文獻資源的重復建設,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真正做到了資源共享。同時,CASHL與NSTL互為補充,和NSTL共同形成了我國的外文期刊綜合保障體系。這個體系將極大地提升我國對外文期刊的擁有率,對于我國的科學、教育事業,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二,服務便捷。CASHL利用“高校人文社科外文期刊目次庫”、“高校人文社科外文圖書聯合目錄”等數據庫,為用戶提供數據庫檢索和瀏覽、書刊館際互借、文獻原文傳遞、國外人文社科重點期刊訂購推薦、專家咨詢等服務。因其方便快捷,CASHL的文獻傳遞服務深受廣大高校師生、科研人員的歡迎。CASHL文獻傳遞服務采用集中式的文獻傳遞模式。用戶只要有一臺能夠上網的電腦,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都可通過訪問CASHL網站,利用數據庫檢索到所需文獻后,通過CASHL館際互借網關系統發送文獻傳遞請求,CASHL服務館接到請求后,將期刊論文掃描成數字文檔,在1~5個工作日通過網絡把文獻直接傳遞給用戶。用戶足不出戶,無論身在何處,都可迅速而方便地獲取所需文獻全文。CASHL便捷的文獻傳遞服務,不但使廣大高校師生、科研人員實現了安坐辦公室(家中)即可獲取文獻全文的夢想,而且為全國、尤其是邊遠欠發達地區的人文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文獻支持與保障。截至2008年11月,CASHL成員館已達355家,CASHL的文獻申請總量已經突破了28萬筆。
其三,管理高效。CASHL采用協同運作的管理模式,通過設立全國中心、區域中心、學科中心三級體系(參見表1),既擴大了整個服務系統的整體效應,又降低了管理和運作成本,使有限經費發揮最大效益,同時又保持了各中心相對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信息資源采購編目數據集中加工,具有速度快、質量高、數量大、成本低等優勢。同時,由于利用了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簡稱CALIS)已有的公共服務平臺,信息資源共建共享見效快速、成本低廉、質量頗高,有技術保障。
從CASHL自2004年成立以來的運作情況、服務效果來看,其管理模式高效實用。據《CASHL中心2006年文獻傳遞服務評估結果通報》:CASHL各全國中心和區域中心2006年共處理來自全國的文獻傳遞申請69305篇;各中心館充分發揮了團結協作精神,保證了整個CASHL服務體系的服務效果,使整體滿足率達到84.6%,為促進全國文獻資源的共享作出了貢獻。
3呼吁建立國家級人文社科信息資源保障與服務體系
《北京宣言》對目前我國的人文社科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的現狀與存在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論述:“人文社科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亟待加強。由于各種原因,長期以來我國圖書館界的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的外文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相對薄弱,制約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發展”?!澳壳?,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文獻資源存在著布局不合理、條塊分割、重復浪費、使用效率較低等問題”。“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和大力加強人文社會科學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
由于重視不夠、經費不足、學術期刊價格猛漲等多方面的原因,以往我國的人文社科文獻保障水平不高,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其一,管理條塊分割,整體布局不合理。人文社科信息資源主要分散收藏在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以及社科院(所)信息中心和各人文社科研究所新聞媒體信息中心等。由于這些圖書館和信息機構分屬于不同的管理部門,缺乏一個協調機構或部門能夠對人文社科信息資源進行宏觀調控和合理配置,這種管理體制的條塊分割造成了人文社科信息資源建設缺乏明確的總體目標和長遠規劃、整體布局不合理、信息資源既匱乏又分散的局面,嚴重影響了人文社科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整體效益。
其二,地理分布不均衡,學科分布不平衡。據統計,社科信息資源的分布由東向西呈梯度銳減狀態,東部發達地區社科信息資源富集且時新,西部邊遠地區社科信息資源貧乏且過時,90%以上的社科數據庫資源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非但如此,人文社科中文數字化資源的學科分布也不平衡。經濟管理類的數字化資源數量最多,其次是時政類。而歷史、哲學、考古、語言等人文科學,僅有幾個綜合性數據庫有所涉及。如此狀況不但不利于我國傳統人文社會學科的建設,而且制約了西部邊遠地區的人文社科教育和科研事業的發展,這與我國近年來推行的“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優先發展西部教育”等戰略方針是不相適應的。
其三,重復建設嚴重,信息獲取困難。由于各機構各自為政,功能重疊,因而人文社科信息資源建設嚴重重復。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紙質文獻建設,而且在數字信息資源建設中同樣存在。如目前人們經常使用的幾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人文社科信息資源的重復率是人所共知的。還有不少圖書館在對同樣內容的館藏進行數字化加工,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人文社科信息數量的急劇膨脹和信息內容的龐雜無序,使人們越來越難以獲取自己確切需要的信息。傳統的以文獻為單元的組織和提供信息的途徑,已難以適應當前信息用戶的需要。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在內的科學、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
為此,《北京宣言》呼吁:“國家應建立持續穩定的投入機制,確保人文社會科學文獻資源和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應逐步與國家各有關方面協調合作,共同構建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文獻資源保障與服務體系?!?/p>
在國家各級部門、尤其是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CALIS、CASHL和“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外文圖書基金(文科???”等項目建設的卓有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在此基礎上,教育部應建立連續、穩定、遞增的投入機制,并與文化部、科技部等部委協調合作,進一步整合并有效配置全國的人文社會科學文獻資源,盡快建立國家級人文社科文獻資源保障與服務體系,在最大范圍內最大限度地實現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文獻資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從而全面地推動我國人文社會教育、科學事業的繁榮發展。
同時,《北京宣言》對全國高校發出了呼吁:“全國高校圖書館應從全局出發,本著自愿、平等、互惠的原則,積極參與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資源保障與服務平臺的建設,通過現代化的網絡和數字化技術手段,實現人文社會科學文獻資源的共建、共知、共享?!?/p>
在我國,高等院校圖書館具有人文社會科學信息資源收藏豐富、信息資源管理專業人才云集、信息教育技術應用領先等先天優勢,在遵循自愿、平等、互惠原則的基礎上,理應成為建設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文獻資源保障與服務體系的領軍力量。同時應積極聯合全國各類型圖書館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所的信息服務機構,讓更多的有生力量共同投入到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文獻資源保障與服務體系的共建、共知、共享的偉大事業中來,構建完整的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文獻資源保障與服務體系,與NS,rL互為優勢、互為補充,最終成為國家級的大型人文社科文獻收藏與服務中心,這對于我國的科學、教育事業,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社會的發展,都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