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洋

前不久,陳水扁的老師、臺灣大學榮譽教授李鴻禧,嚴詞抨擊偵辦扁案的法官、檢察官不公正。令人吃驚的是,李鴻禧竟情緒激動地公開詛咒法官、檢察官“三代不得好死”,引起一片撻伐之聲。實際上,島內這類充滿人身攻擊的“語言暴力”,幾乎每天都在上演,政治人物充當了“急先鋒”。島內有媒體反問:像李鴻禧這樣的著名憲法學者都如此口無遮攔,臺灣社會難道真的“病入膏肓”了嗎?
1.“選舉文化”的衍生物?
在臺灣,只要你打開電視,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關于政治人物語言糾紛或打“語言官司”的新聞,有的事件還越抹越黑,越發酵衍生謾罵越多。對此,不僅島內民眾司空見慣,就連常去臺灣的大陸游客也見怪不怪了。一些國際媒體還把鏡頭對準了這一現象,報道臺灣的“毒舌”文化。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過去為爭取言論自由,經歷了一段坎坷的歲月。言論放開后,隨著媒體的多元化發展,語言暴力也變得“多元化”,各式各樣的臟話急速冒出,有的甚至成了流行語。
有島內人士指出,“語言暴力”來自無序的“選舉制度”,混亂的“選舉文化”衍生了“語言暴力”。每逢選舉,“語言暴力”就囂張起來,這是不爭的事實。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每逢選舉期,島內的政壇人物就全面進入“口腔期”,彼此罵來罵去,用詞越來越粗鄙,越來越尖酸刻薄。其中,“中國豬”、“貴賓狗”等挑釁意味濃厚的語言最為常見。
2.用“語言炸彈”提升人氣
靠“街頭政治”起家的民進黨政客,個個身懷罵人絕技,陳水扁更是“個中翹楚”,所到之處,舌綻“蓮花”,把別人罵得狗血噴頭。馬英九與謝長廷爭奪“總統”寶座期間,民進黨政客幾乎無處不開罵。馬英九曾“告誡”陳水扁要“像個‘總統”,阿扁反擊說,這簡直是“媳婦教婆婆煮菜”,還暗罵馬英九“沒有LP(意指睪丸)”,批評對方面對壓力就退卻。
“LP”是島內政要的常用“罵語”,陳水扁尤其喜歡“滿嘴LP”。2008年年初,陳水扁公開稱贊“行政院長”張俊雄處理油價非常有膽識、“有LP”?!翱偨y”公開評論“閣揆”有沒有“LP”,這讓島內各界吃驚不小。
2008年“大選”期間,面對馬英九這個強勁對手,謝長廷也沒少用“語言炸彈”提升自己的人氣。他曾調侃馬英九喜歡跟扁糾纏,說馬有“戀扁情結”,可能有“斯德哥爾摩癥候群”(被害人對罪犯產生情感),被阿扁罵太久了,反而愛上他。
不只是綠營政治人物愛罵人,藍營也常有過火的言辭。親民黨前“立委”劉文雄、蔡中涵,在質疑陳水扁贈卸任巴拿馬女總統美元支票時,曾口不擇言地說,“可能因為上次吃了女總統一些豆腐”,引起了強烈反彈,不得不公開道歉。就連修養很好的連戰,也曾在募款會上大談陳水扁“有沒有LP”。
3.阿扁罵功“登峰造極”
據報道,民進黨政客罵功了得,律師出身的陳水扁罵起人來,在島內更是“無人能敵”。早年,他跟國民黨斗爭時,四處演講開罵,幾乎一罵成名。就連前“副總統”呂秀蓮都承認,民進黨是靠一張嘴“拐”到政權的。后來,陳水扁任“總統”8年,絲毫不改“大嘴巴”風格,幾乎走一路罵一路,且享受“豁免權”,不用負責任。
2004年3月是陳水扁尋求連任的關鍵時期,東帝士集團前總裁陳由豪在報紙上發表公開信,曝料陳水扁曾數次收受他的“政治獻金”,在臺灣政壇立即掀起軒然大波,藍營要求司法介入。面對這一“重磅炸彈”,陳水扁破口大罵,說這是國民黨要給他抹黑,是“經濟通緝犯(指陳由豪)瘋狗到處咬”。陳由豪則反譏他是“事務繁忙,抑或是‘政治獻金太多,以致記憶不清”。
2006年5月,陳水扁搞“過境外交”不成,對美國充滿怨恨,竟然通過幕僚放話說:“回程要過境美國,就是當美國‘龜兒子?!彼€在哥斯達黎加跟美國“算總賬”,暗批美國欺人太甚。島內媒體當時報道稱,美國人如果知道,一個人的妻子是娼妓或偷漢子,自己才會被稱為“龜”,布什說不定早氣得暴跳如雷了。
此前,陳水扁當局一位“外交部長”指責東南亞某國是“鼻屎大”的國家,引發了“外交風波”。每逢陳水扁當局重金維持的“邦交國”與大陸建交,扁當局就污言穢語伺候。
陳水扁罵人,有時是非不分,只要罵人對自己有利,他就毫無顧忌地“口水伺候”。
2007年7月,蕭萬長確定作為馬英九副手參加“總統”選舉后,陳水扁的炮口開始對準這位曾幫他解決經濟難題的恩人,稱自己當年請蕭萬長出任“總統”經濟顧問小組召集人是“請鬼拿藥單”。此言一出,島內一片斥責,就連不少綠營人士也指責扁“過河拆橋”。
陳水扁剛執政時,曾力邀國民黨將領唐飛擔任“行政院長”,以鞏固民心不穩的政權,事后卻糟蹋人家,說唐飛是“一顆石頭”。
陳水扁有時連“衣食父母”都不要了。2007年11月,陳水扁叫囂:“中國大陸那么好?太平洋又沒加蓋,你們就游過去呀,游過去就不要回來!”島內民眾驚呼,難道“總統”不要自己的人民了?
4.臺“教育部長”是罵人好手
據報道,除了藍綠營幾個核心人物外,臟話最多、罵人最兇的當屬“教育部”了,以前任“部長”杜正勝和主任秘書莊國榮為“杰出代表”。
曾把“三只小豬”列為成語、用“罄竹難書”稱贊人的前“教育部長”杜正勝,在島內幾乎家喻戶曉,媒體甚至奉他為“史上最文盲‘教育部長”。這位文盲“部長”也是罵人好手。
2004年,“教育部”軍訓處遺漏了淡江大學前教官許競任的碩士學歷,導致他不能晉升中校,被迫提前退伍。2007年,許競任得知實情后向“教育部長”郵箱寫信陳情,沒想到得到的回復只有4個字:“X王八蛋”。許競任一氣之下將杜正勝告上法庭,杜被判向許道歉。
杜正勝上臺后,曾給國中生編發性教育自學手冊,內容包含一些粗俗的字眼。為此,“立法院”請杜去解釋。國民黨“立委”李慶華連續兩天公開指責杜正勝不該出這種手冊傷害孩子。杜正勝開始還能忍耐,后來痛罵“立委”們“張牙舞爪”,諷刺李慶華是“3歲小孩”,罵功讓慣于罵人的“立委”們甘拜下風。
杜正勝還不是臺“教育部”里最會罵人的,最厲害的角色要屬他培養出來的主任秘書莊國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2007年底以“每日一亂罵”的方式一炮走紅。針對馬英九要掛回中正紀念堂牌匾一事,莊國榮說,牌匾跟李蓮英的“LP”一樣,“拿掉了豈有再掛上去的道理?”
2008年初,馬、謝大戰正酣時,莊國榮充當了打馬批藍先鋒,“馬英九很娘”、“給我的感覺就是‘小孬孬,一輩子恐怕不知道什么叫guts(膽識、勇氣)”、“讓他哭著回家找媽媽”等“經典”語言,都出自這位臺灣政治大學助理教授之口。
莊國榮也為自己的粗俗和刻薄付出了代價。島內“大選”投票前,他用粗鄙的言論辱罵馬英九已過世的父親,引起了軒然大波,損害了謝長廷的選情,最后不得不辭去“教育部”主任秘書的職務。后來,失業的莊國榮想重返校園任教,遭到島內大學的集體“封殺”,處境可想而知。
5.“語言暴力”向民間蔓延
長期以來,臺灣的“語言暴力”都是政治人物之間罵來罵去,且多數集中在選舉時期。目前,這種現象正悄悄改變,學校里也頻發“語言暴力”事件,令臺灣社會開始反思。
2008年初,臺南某所明星中學的學生和家長投訴說,教師經常在課堂上羞辱同學,甚至勒令不懂交通規則的學生上臺,對著全班說“我是笨蛋”。
這一事件被披露后,島內媒體開始關注校園“語言暴力”,揭露了很多發人深省的事例。據報道,有的教師罵學生是笨蛋、廢物、垃圾和豬,還說“家長生了你這樣的小孩真是冤孽”。一位老師經常用“賤”辱罵學生,還跟單親家庭的小孩說:“你長大后只能當檳榔西施。”有家長氣憤地說,自己的小孩身材高大,腳伸到椅子外,因此被老師斥責“把豬腳收回去”。
除了校園,網絡也是臺灣“語言暴力”橫行的地方。據報道,“毒舌派”在網上肆無忌憚,常讓人無可奈何。臺灣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每一季都有參賽選手被“毒舌”網友批評到信心崩潰,網友們情緒性的謾罵常波及評審,主持人甚至勸參賽者說:“如果你的心理還沒有堅強到可以承受這些謾罵,就不要上網去看這些留言!”
(摘自《青年參考》2008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