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仁
“做好檔案工作體現的是歷史的眼光,歷史的責任,必須高度重視,要站在對歷史負責,對黨和人民負責的高度,對待檔案管理工作?!边@是我帶領霸州人民戰勝1996年特大洪水經歷留下的深刻體會。
1996年8月3日至5日,河北省部分地區連降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全省91個縣(市)146.23萬人口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高達450多億元,是1963年以來河北洪災損失最為嚴重的一年。洪災發生后,河北省黨政軍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和指導下,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救災斗爭。8月4日下午5時,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緊急防汛電話會議,號召全省人民迅速行動起來,組織防汛抗洪。全省抗洪斗爭在漳河、釜陽河、滹沱河、大清河水系同時展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組織下,全省500多萬軍民投入抗洪救災2.5萬名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冒雨趕赴抗洪前線。經過全省黨政軍民半個多月的英勇奮斗,確保了水庫沒有跨壩,主要堤防沒有決口,把洪災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取得了抗洪搶險斗爭的重大勝利。當時霸州市是全省在這場洪災中受災最嚴重的縣市之一。8月5日20時,霸州西部上游新蓋房水利樞紐提閘泄洪,洪水卷起兩層樓高的巨浪,山呼海嘯般直撲霸州而來。6日5時,水進霸州,短短十幾天時間,相當于5個多白洋淀的水量泄入東淀,霸州溢流洼和東淀內的47個村莊全部被吞沒于滔滔洪浪,數十億的財產毀于一旦,77440人被迫移離故園,正雄心勃勃準備在本世紀末躋身全國百強縣(市)行列的霸州人受到了一場巨大的自然和心靈災難。然而,52萬英雄的霸州人民,大難來臨不退縮,大災之前不低頭,以高度的團結協作精神,奮勇迎擊,創造了未亡一個人,未決一個口的奇跡,在霸州歷史上又一次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當時,我任霸州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副市長,市防汛指揮部副政委、東線抗洪總指揮。大災之年必有預兆,有一次我到洼淀里搞調研,和幾位老農聊年景,老農憑多年的經驗,指著滿洼密密實實的莊稼說,這莊稼長得太好了,好的讓人害怕,可別是鬧大水的年月呀!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回市后馬上讓辦公室工作人員到檔案館調來了大災年月的檔案。我翻閱著歷年的記載,當翻到1963年的檔案時,我的心就更沉重了,那年的年景狀況與今年出奇的相似,在市委常委會上我提出了制定緊急防汛預案的建議,得到了一致認可,于是參考1963年抗洪檔案出臺了一個無水時踏堤尋防,徹查狼窩、鼠洞、堤頂馬槽等及洪水來時如何構筑一、二道攔洪防線,分期分批轉移人口和財產的詳細預案。這也是在如此大的洪災中,市這一級指揮從容有序,忙而不亂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時盡管我們心中默默祈禱洪水千萬不要來,可厄運還是從天而將。8月5日12時50分,河北省防汛總指揮部命令,受今年8號臺風影響,大清河北支上游的北拒馬河,南拒馬河流域,近日連降暴雨,山洪暴發,為確保毗鄰的北京市區安全,決定往下游泄洪,預測到雄縣新蓋房樞紐閘來洪量將達1200個流量/秒。然后又需往霸州東淀分洪,預計洪水6日10點到霸州境,要求霸州市委、市政府連夜做好分洪準備,確保不死一個人。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令我們震驚不已,但旋即又冷靜下來,現在不是驚訝的時候,一切不要問,一切不要想,當務之急是如何在極為有限的時間內作出最為合理的應急決策來。于是馬上讓工作人員調來有關檔案資料。我們先是對著大清河系水系示意圖認真分析水情,當即決定參照1963年檔案資料采用梯次攔截洪水,梯次轉移洼淀內人口的辦法。在106國道以西老堤至營上村一帶設第一道堤防,集中人力、運輸力連夜轉移堤西五個村莊的人口和財產,同時為堤東42個村街的轉移贏得寶貴時間;再在溢流洼最窄處的藏莊伙小河東河邊上筑一道大堤,為堤東剩下的37個村街再贏得一些轉移時間。一旦人員撤出,立即炸毀這兩道堤壩。后來看出,這么大的水,這么短的時間,卻沒有死一個人,直接取決于這個決策的正確性。
人口和財產轉移了,可洪水并沒有轉移,保護中亭河北堤成了我們抗洪搶險的重中之重,市委決定必須死守中亭河北堤,決不許有一處決口。立即撤回原一、二道防線的人力,成立保衛中亭河北堤東、西兩個指揮部,東線由我任總指揮。到位后我立即做了兩件事,一是請出有豐富抗洪經驗的原人大副主任李杰同志為顧問,二是組建資料接待后勤和水利技術物資兩個辦公室,由能力強經驗豐富的同志擔任辦公室主任,建立了東總防汛日志、電話記錄、汛情日志、雨情日志等。24小時值班,還邀請電視臺的記者加入我們的辦公室,用聲像文字數字等各種方式,詳細記錄抗洪搶險中的各種情況,由于職責分明,東總雖然只有12人,卻運轉自如,直到8月27日東線指揮部撤下,我一直感覺很得力,也為后來充分詳實的收集抗洪檔案資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些真實的事實和親歷的情懷,以及檔案在這次抗災中所起的作用使我對檔案工作重要性認識非常深刻。這之后,由于工作關系,我到大城縣任職。來到大城縣后一如廄往地關注檔案工作,當了解到大城檔案設施滯后情況后,我親自布置檔案局局長周振華同志準備匯報材料,上縣長辦公會,為檔案部門解決了四個老大難問題。一是鑒于檔案館庫容暴滿問題,由財政撥款安裝高質量密集架;二是鑒于檔案經費緊張狀況,增加檔案事業經費;三是鑒于檔案工作人員緊張狀況,增加高素質檔案工作人員,必要時增加編制;四是鑒于下鄉指導工作任務大,為縣檔案局購置辦公用車一部。任縣委書記后,將定期研究檔案工作列入了常委會議事日程。并多次強調:“不重視檔案工作的領導,是沒有文化的領導;不抓檔案工作的領導,是沒有素質的領導,各級各部門主要領導要對檔案工作高度關注,親自過問?!?/p>
十幾年過去了,但當年抗洪救災的情景卻歷歷在目,隨著工作的變動和職務的改變,對檔案工作有了更新更高的認識。我認為,在當今的時代,要做好檔案工作,充分發揮其在各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級領導要重視、支持檔案工作并給予更多的關愛和照顧,要堅持“五個到位”。在實際工作中,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一是領導責任到位。把檔案工作列入縣委、政府整體工作規劃,縣委常委會議和縣政府常務會議定期聽取檔案工作的匯報,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據此,縣委、縣政府組織召開了大城縣歷史上第一次全縣檔案工作會議,并以“兩辦”文件下發了《關于加強檔案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全縣各級各部門檔案工作的工作重點、工作要求和工作措施,層層強化責任,逐級落實任務,切實加強了對全縣檔案工作的領導。
二是工作支持到位。以縣委、縣政府“兩辦”文件的形式先后轉發了《關于在鄉鎮(區、處)建立現行文件查閱中心的意見》、《關于加強換屆工作中檔案管理的通知》和《關于做好年度檔案歸檔、移交工作和統一使用檔案裝具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將檔案工作由部門高度提升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來管理,為檔案工作的順利開展搭建了平臺。
三是資金投入到位。將檔案工作所需資金列入縣財政預算,僅2006年一年,縣委、縣政府就先后投資40萬元,為檔案局配備了電腦、空調、傳真打印掃描機、密集架及工作用車等硬件設備,并拔付2萬元專項資金,搶救保護重點檔案。全縣各級各部門也加大了對檔案管理的資金投入,不到一年,全縣12個鄉鎮(區、處)、100個縣直單位60%以上達到了省三級以上標準,一個與大城經濟和社會逐步協調發展的檔案事業體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四是檢查考核到位??h委、縣政府把檔案工作列入對各鄉鎮(區、處)和縣直各部門的年度工作考核目標,并把檔案隊伍建設和檔案硬件設施建設作為重點進行考核,縣人大還將《檔案法》執法檢查列入年度執法檢查內容,進一步增強了各鄉鎮(區、處)和縣直各部門做好檔案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五是部署謀劃到位。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縣級檔案館建設的意見》,經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研究,我們把縣國家檔案館新館建設工程列入了十一五發展規劃,作為重點文化工程,堅持高起點、高標準、一步到位,聘請一流專家按照縣級一類館的標準和“四位一體”的要求進行規劃設計,建設總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城縣檔案館。新館建成后,可滿足大城縣未來60年檔案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