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博
[摘要]通過了解狂犬病的相關內容,對傷口進行正確處理,可阻斷狂犬病對機體的感染。對于犬類咬傷的病人,如果出現未出血現象,可規范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只要出血,就立即進行傷口局部處理,并聯合應用抗狂犬病的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及疫苗,在傷口周圍進行等倍量浸潤注射。從而得出被犬類動物咬傷人群的流行規律,探討狂犬病預防的對策,有效控制亂養犬,降低狂犬病的發病率,維護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秩序,工作秩序和身體健康。
[關鍵詞]動物 流行病 狂犬病 預防與處理
中圖分類號:Q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120007-01
2008年5月止,據牡丹江犬類管理所資料統計08年寵物犬有45000條左右,同比2006年的15000條寵物犬有大幅度增長。因此犬類傳染病的預防不容忽視。據粗略統計(數據來自牡丹江市犬類管理所和防疫站預防接種門診)及安寵物醫院,艷欣寵物診所,秭熤寵物診所,每年有500多人被動物不同程度的咬傷共計3000余人次。
一、分布特征
年齡與性別分布:每年被動物咬傷的人群中,男性比女性多,14歲以下者多,約占總數的52%。職業分布:在12例發病中,農民7例,學生2人,散居兒童2例,其它人員1例。居住區域分布:主要分布在鄉鎮、城鎮無1例。
二、受傷情況
傷人動物:2490例犬傷,216例貓傷。其中成年犬2472例占84%,幼犬傷468例占16%,成年幼貓216例占6.8%。受傷程度:直接咬傷840例占26.6%;抓傷2316例占73.4%輕傷抓破皮膚1656例占52.47%;傷四肢組織1176例占37.26%;重度傷頭面部330例14.46%。
三、傷后處理
未進行任何處理者125例占4.18%,傷后到醫療衛生單位進行傷口處理者占1836例58.2%,其中超過6小時甚至大于24小時不及時處理者占588例占32%,自行處理1188例37.62%。暴露后接種情況:犬傷后接種狂犬病疫苗1836例占58.2%,其中不及時的20例,按時進行疫苗注射的588例占75.95%,未及時注射疫苗的456占24.48%,中重度傷接受抗狂血清或免疫球蛋白者924例占80.1%。結果咬傷者3000例,有12人發病占0.4%全部死亡。
四、討論
其中12例死亡病例,有4例未經任何處理,6例發病在潛伏期內,5例傷口處理欠規范,其中有2例小傷口。狂犬病達第三次高峰的原因:1.隨著經濟狀況的改善,城市養寵物的家庭增多(以狗、貓為主),以顯示時尚及消遣趣味。但60%以上未登記造冊接種疫苗,基本上處于失控無管理混亂狀態。2.人員流動性大,狗貓隨人流動傳播性也大。3.老百姓對狂犬病的認識不足,存在僥幸心理,尤其是皮膚抓傷,持無所謂態度。
五、局部傷口處理欠規范,正確處理
1.被咬后立即擠壓傷口排去帶毒液的污血。
2.先用20%肥皂水或1%新潔爾滅兩者不可以同時使用徹底清洗,最少15分鐘,再用清水沖凈,繼用2%-3%碘酒或75%酒精局部消毒。
3.局部傷口原則上不縫合不包扎不擦軟膏不用粉劑以利傷口排毒如傷口大而且深,傷及大血管或者傷及頭面部確實需要縫合包扎時,所以不妨礙引流,保證充分沖洗消毒為前提,應先在傷口深部用抗血清進行浸潤注射后在縫合,必要時采取擴創手術。
4.可同時使用破傷風抗毒素和其他抗感染藥物以控制狂犬病以外的其他感染,但注射部位應與抗狂犬病疫苗的注射部位錯開。注射疫苗時間0、3、7、14、30天。
5.被動物撕破的衣服應及時更換干凈的衣服并消毒處理。
六、掌握注射抗狂犬病的免疫血清原則
1.無論任何部位的單一的或多發的破皮咬傷,都要立即與狂犬病疫苗合用抗狂犬病血清!抗狂犬病血清使用遵循越早越好的原則,在不能及時得到抗狂犬病血清的情況下,暴露后7日內仍然有效。盡可能在多的在傷口周圍用原倍血清進行充分的浸潤注射。血清的用量應嚴格按照40IU/kg使用,不得隨意增減用量。
2.抗狂犬病血清的局部浸潤注射的具體操作要求:在傷口周圍45度角進針,注射時應先進針至傷口基底部,邊注射藥液邊退針,并轉換注射方向。面部傷口時,抗血清浸潤注射藥做到深度緊貼顱骨表面。例如:2005年6月,被狂犬咬傷中年農婦頭面部,整個頭面部撕脫,注射疫苗及免疫血清,在傷后三周發病死亡,分析原因,可能與浸潤注射未達到顱骨表面有關。
3.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狂犬病的最短潛伏期在10天左右,而從注射狂犬病疫苗到保護性抗體產生最少需要20天左右,因此在疫苗后尚未出現中和抗體的“窗口期”,只有應用抗狂犬病血清才能起到有效的免疫保護作用。注射部位及方法要正確,肌肉接種上臂三角肌。兒童大腿前外側肌注射,注意兩手的操作位置和進針角度。同時要注意小傷口:許多醫院只是在非常嚴重的咬傷(即:被瘋動物嚴重咬傷,如:頭、臉、頸部或多部位咬傷)才采取局部處理+抗血清+疫苗的綜合防治措施。往往忽略了較小的、單一的傷口咬傷或抓傷,特別是被小型寵物(如犬、貓)的咬傷或抓傷時的危險性。這種錯誤的認識及不規范的狂犬病防治措施造成了許多悲劇造成了許多悲劇的發生。例如:2007年10月,一男子入院檢查,經反復詢問病史病其在野外干農活休息時,被小幼犬抓傷上肢皮膚手臂處,根本未在意未做任何處理,半年后發病死亡。
七、預防
狂犬病的要加強宣傳,要使得每個家長,特別要告訴兒童,狂犬病的危害性。要增加預防狂犬病的知識。特別要教育孩子,尤其幼兒要看管好,不要和狗玩或挑逗狗,不要和狗接觸。沒有發瘋、看似健康的狗和小動物,都有攜帶狂犬病毒的可能。小兒的抵抗力弱,容易被狗撲倒,咬傷頭部和上肢,其發病率最高,最危險。提倡時尚的健康樂趣,養狗養貓者必須按時接種疫苗,登記造冊一旦發現狂犬,呼吁政府部門必須進行大規模捕殺強制性保護。
加強醫療單位醫務人員的培訓:目前基層有相當一部分醫務人員未能正確應用疫苗、免疫血清、球蛋白等浸潤注射,傷口處理欠規范,對狂犬病認識不足,大多數病人以感冒癥狀來院就診住院,入院幾天后典型癥狀明顯,甚至詢問病人家屬根本記不起或不知道咬傷史。要求醫護人員系統全面掌握狂犬病的臨床表現及診斷治療,觀察病情要細致,一旦發現立即進行隔離,轉專業醫院治療,同時做好消毒隔離和自我保護措施。對接觸病人者要戴手套,未戴手套有皮膚有損傷的醫護人員,全程注射疫苗,必要時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醫療廢物按正規要求處理。狂犬病毒易為紫外線、季胺化合物、碘酒、高錳酸鉀、酒精、甲醛等滅活,加熱100℃,2分鐘即可殺滅,耐低溫,病室內用紫外線消毒,床、床頭桌用酒精擦拭,被褥高溫或直接焚燒,可達到消毒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永振,中國疾病預防的重要意義,新聞晨報,2006.10.24第一版.
[2]宋志平、李秀芝等,職業與健康,2007.9.4.723~724.
作者簡介:
孫博,女,漢族,吉林人,東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動物藥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