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徳
[摘要]設備是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設備使用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設備管理是企業管理最重要的管理內容之一,只有通過加強設備維修管理,使其充分發揮效能,不斷改善設備技術狀態,才能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為企業獲取最佳經濟效益。就企業設備的維護管理做相關闡述。
[關鍵詞]企業 設備 管理
中圖分類號:TP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120111-01
一般說來,企業設備管理主要有以下職責:1.負責企業的設備資產管理,使其保持安全、穩定、正常、高效的運轉,以保證生產的需要。2.負責企業的動力等公用工程系統的運轉,保證生產的電力熱力、能源等的需要。3.制定設備檢修和改造更新計劃,制訂本企業的設備技術及管理的制度、規程。4.負責企業生產設備的維護、檢查、監測、分析、維修,合理控制維修費用,保持設備的可靠性,發揮技術效能,產生經濟效益。5.負責企業設備的技術管理。設備是技術的綜合實體,需要機械、電氣、儀表、自動控制、熱工等專業技術的管理與維修。同時還要執行國家部門制定的有關特種設備的安全、衛生、環保等監察規程、制度。6.負責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參加對設備的選型、采購、安裝、投產、維護、檢修、改造、更新的全過程管理。做出經濟技術分析評價。7.管理設備的各類信息,包括設備的圖樣、資料、故障及檢修檔案,各類規范和制度,并根據設備的動態變化修改其內容。
一、使用前的準備工作
設備安裝調試驗收合格后即可正式投入使用,但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必須做好如下的各項準備工作。
(一)編制設備管理制度文件。設備投入使用前應編制相應的技術資料,具體包括設備使用管理規程,如保養責任制、操作證制、交接班制、崗位責任制、使用守則制等;設備安全操作與維護規程;設備潤滑卡片;設備日常檢查(點檢)和定期檢查電卡片;其他技術文件。
(二)培訓操作工人。通過技術培訓使工人熟悉設備性能、結構、技術規范、操作方法,安全、潤滑知識,明確各自的崗位技術經濟責任。在有經驗的師傅指導下實習操作技術,達到獨立操作的水平。工人的培訓教育一般分為廠、車間、班組三級,廠級由教育科主抓,機動科與安全科配合,分別負責專業技術和安全知識教育;車間級由車間主任組織工人的培訓教育;班組教育由班組長負責。
(三)清點隨機附近件,配備各種檢查維修工具,辦理交接手續。
(四)全面檢查設備的安裝、精度、性能及安全裝置。
二、使用初期安全管理內容
設備使用初期是指從安裝試運轉到穩定生產這一段時間。加強設備使用初期管理,是為了使新設備盡早順利度過早期故障,達到正常穩定地用于生產,滿足質量、效率、安全的要求。加強設備初期管理還有利一發現設備從設計、制造、安裝到使用初期出現的各種質量和安全方面的問題,進行信息反饋,及時糾正與處理。使用初期還應根據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情況,建立設備的管理,制定有關的安全操作規程。使用初期管理的主要包含如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對安裝調試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聯系相關部門進行處理,以保證調試投產進度。
(二)按照設備使用說明書做好調試、故障、改進等有關記錄,提出分析評價意見,填寫設備使用鑒定書,供以后使用。
(三)對使用初期收集的住處進行分析處理。
(四)逐步完善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三、設備使用期安全管理一般要求
1.實行設備使用保養責任制。2.實行操作證制度。3.操作人員必須按規程 要求搞好設備保養,經常保持設備處于良好狀態。4.遵守磨合期使用規定。5.單機或機組核算制。6.創造良好的設備使用環境,確保設備安全使用,充分發揮效益。7.合理組織設備生產、施工。8.培養設備使用、維修、管理隊伍現代化設備需要掌握科學知識技術的人員來操作、維護與管理,才能更好地發揮設備的作用。9.堅持總結、研究、學習、推廣設備使用管理的先進科學知識、技術和經驗。10.建立設備資料檔案管理制度。
四、設備的全面生產維護
(一)實施全面生產維護的階段與步驟
首先需要提供工廠或業務系統實際需要的信息,確定實際情況與理想情況的差距并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找出設備存在的問題,并按問題按輕重緩急排列維修順序,同時確定目前業績,進而擬定初步改進目標及成本估計的投資回報,最后確定具體的實施計劃。其次需要確定全面生產維護計劃并確定在本單位有效執行的辦法并準備具體實施辦法,主要包括進行TPM教育,成立全面生產維護組織,制定全面生產維護目標和政策,制定總體計劃,推出首期計劃等相關措施。最后在試行實施并找出困難所在后在全系統內全面實施全面生產維護計劃,同需要做以下工作,關注個別設備效率的改善情況,制定自主維修方案,為維護部門制定有計劃的維修方案,視具體需要為維修和操作人員提供補充培訓,以形成設備的初期管理體制,堅持全面生產維護并對計劃加以完善以求持續改進,完善實施工作,提高全面生產維護水平。
(二)計劃維修
計劃維修工作主要由預防維修和預知維修組成,通過必要的修理或停工修理,以便使停機時間減少到最低程度。預防維修主要指為防止設備性能劣化或降低設備故障的概率,按事先規定的計劃或相應技術條件的規定所進行的維護活動。預知維修主要是指以設備狀態為基礎的預防維修,在設計中廣泛采用監測系統,在維修上采用高級診斷技術,根據狀態監視和診斷技術提供的信息,判斷設備的異常,預知設備故障,在故障前進行適當維修。
(三)設備點檢
設備點檢是為了維護設備所規定的機能,按照一定的規范或標準,通過直觀或檢測工具,對影響設備正常運行的一些關鍵部位的外觀、性能、狀態、與精度進行制度化、規范化的檢測。主要包括根據操作、維修兩方面經驗及設備故障發生狀況等適當調整點檢周期和時間;制定具體的點檢標準,點檢標準是衡量或判別點檢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據,也是判斷該部位是否劣化的尺度。
(四)購置/設計新設備的管理
購置/設計新設備前必須從維修、操作、采購人員取得有關其性能的確切資料。以避免新設備有舊設備存在的問題,同時所購置或設計的設備要具備經過改進且確實有效的新技術。
(五)搞好機械設備更新、報廢工作
機械設備更新、報廢工作是機械設備全過程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機械設備在將要達到報廢年限時,能耗高、故障率高、維修費用大,停修時間長,影響施工進度和質量,安全性能低,對安全生產帶來威脅,另外一些運輸機械還要審驗費、養路費、保險費等多種費用,所以對這些設備應適時報廢、減產開支、提高經濟效益。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搞好機械設備維護管理,需要各級單位領導重視,各部門的配合,使機械設備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使機械設備管理進入市場競爭,采取經濟和行政手段,提高機械設備裝備水平,使機械設備維護管理水平走向良性循環軌道。通過今后工作實踐,推進設備維護管理,提高設備利用率,從而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