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泉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120150-01
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在長時間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扎實訓練學生的基本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競爭意識,關心愛護學生,注重知識間的互相聯系,夯實數學基礎知識,既能將教學常規落到實處,又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并為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現就自己在數學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做一下總結,以期與各位同行進行探討。
一、把握大綱,吃透教材,理清知識內在聯系
作為一名教師,要想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除了擁有扎實的基本功外,更要對所教學段的知識有一個系統的了解。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了解大綱,依據大綱的要求,準確地把握教材前后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是因為,任何教材內容總存在主要和次要,關鍵和一般,難學和易學之分,即有重點、難點和關鍵點,每一段的教材又存在著必然的聯系。所以,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在現代數學價值觀、效率觀的指導下,創造性地對數學知識結構進行“教學加工”。這樣教學起來就會得心應手,游刃有余。除此之外,我還注意充分利用每周教研活動時間,與同課教師一起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我們知道,教研活動是搞好教學的基礎,它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問題。可以這么說,我們學校每位教師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是集體智慧與個人努力奮斗的結晶,因此,在每學年的教學中,我們都很注重每周一個下午的集體備課,具體作法是:開學初,將單元內容分配到個人,要求每位教師首先對本冊教材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更要對自己負責的那一章內容作出全面的分析。集體備課時,要將本章節的知識體系結構,前后聯系,重點、難點、課時安排、作業處理詳細做以說明,包括教具的準備等。其余的老師,再補充意見或建議,包括學生練習中容易出錯的練習題;同時,對本章節知識的發散與擴充內容做出統一標準。例如,在進行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應用題的教學時,我們便依據其知識特點和內在聯系,在實驗班的教學中大膽做了調整,將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調至后期,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應用題揉和在一起,普通班則按照教材內容進行,同時對比教學,并適當增加其練習難度,這樣一來,既節省了課時,又使師生的教與學相對輕松。
二、關心愛護學生,激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除注重知識的教學之外,更重要的是關心愛護學生,尤其是那些所謂的“差生”。在一個班集體中,學習和行為差的學生,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作為教師,首先要分析差生形成的原因,找出問題的實質,對癥下藥,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味的批評教育,有時是于事無補的。對于每一個差生,我首先是不歧視他們,不管他們的過去表現怎樣,而主要是注重他們的現在和將來,除對其批評教育外,更多的是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多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多給他們一些表現自我的機會,如發言,上臺板演,指定學生給予課外輔導等。既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又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我個人認為,不只是班主任,任課教師也應該象了解和關心自己的孩子一樣,了解關心每一個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因此每年我所教的班級,在大型象期中、期末等考試中,及格率比較高,沒有太差的學生,這樣,全班的整體成績就相應得到了提高。針對現在孩子的實際,除要求他們積極進取外,我還注重對學生現代競爭意識的培養。把競爭的機制引入到教學之中,向學生滲透銳意進取積極向上的思想意識,可對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起到激勵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學中盡可能多的創造各種機會,積極激勵,培養學生不甘落后的強烈的競爭意識,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廣闊的活動空間里,充分體現自己和盡情體驗成功的樂趣。如教學新知識時,結合學案的內容,先讓學生自讀,自思、自算,然后同位互相說一說,議一議,看誰的解答更具新意。在課堂練習時,開展一組一題練習,比比看,哪個同學做得又對又快,哪一組最先全部完成,這樣,每個學生作為個體不但要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而且要幫助本組別的同學的學習,與同伴密切配合,才有可能在競爭中取勝。既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使他們盡情享受成功的樂趣,又培養了他們的合作學習的意識。
三、狠抓常規訓練,提高課堂效率
數學教學一環套一環,知識的鏈條哪兒沒連接好,就會形成知識斷層。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常規訓練:從數學用語到基礎知識,從行為習慣到課堂紀律,從書寫格式到運算技巧,從認真思考到計算的正確率等,每一個環節都不放松。每接上一個新班,上述的常規訓練我從未放棄過。這樣做,雖說教師辛苦點、累點,甚至還要犧牲一些休息時間,但半學期過后,你就會發現,學生的學習面貌有了很大的轉變。同時,我更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注意利用有效的課內時間,組織好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從不拖延課堂教學時間和占用其它時間,讓學生學得輕松,玩得痛快。注意和學生一起參加活動,融洽師生情感。這樣可以聽到他們的反饋意見。因此,學生很喜歡上我的課,課堂氣氛活躍,課內聽講認真,發言積極,課后作業都能認真完成,成績自然就提高了。另一方面,就是精心備課,設計教學環節和課后練習,精講多練,同時我還發現,練得多的學生的學習就要好一些,頭腦就是要聰明一些,但都是有目的,有針對性的練習。課內總是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質疑,解答學生疑惑。特別是在學期后期的復習中,在復習相應內容時,讓學生翻閱課本相關內容,重溫所學過的內容,在頭腦中再現舊的知識,作為復習的補充。這樣,可使書由“薄”變“厚”,讓學生的復習面由“窄”變“寬”,且有利于學生明確前后教材的知識聯系,形成“知識”鏈,真正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