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簡述工程機械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特點,以及在對應的環境中所采取的措施,闡述工程機械的管理方法和要點等。工程機械被廣泛的應用于水利水電施工現場,隨著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有力的提高工程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同時也遇到許多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對設備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合理的管理和維護,才能實現設備經濟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工程機械 項目施工 管理
中圖分類號:TU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120190-01
一、工程機械施工作業特點
(一)作業環境復雜
水利水電工程機械作業地點多為露天、隧洞、高空等復雜的地理環境。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因此一定要及時掌握機械性能,將作業安全放在首位,嚴格落實“三檢制度”(工前、工中、工后)以及交接班制度。
(二)施工機械類型多樣、結構復雜
工程機械種類繁多、技術結構復雜,有推、挖、裝、鉆、吊、運等等,設備結構涉及到機、電、液、計算機等各個領域,機械的選型、使用、保養、維修、管理有著很強的技術性和經濟性。
(三)作業地點流動性較大
由于大部分工程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均為投標所得,工程施工地點分散且具有流動性,設備在轉場過程中不但費用昂貴,而且對設備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因此需要結合工程施工特點和工期對設備進行合理的配置和選型,盡可能的減少轉場次數。
二、工程機械的管理
(一)完善機械設備管理體制
提倡設備管理終身制,建立健全設備檔案,設備購入到報廢全程跟蹤管理,普及設備管理信息化和數字化,實現設備資源共享。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和管理體系。根據水電項目施工特點,因地制宜的建立項目施工的設備管理制度,確保有章可循。嚴格落實“三定一包制度”,即定機、定人、定崗、包維護。
(二)做好水利水電工程現場的設備配型
設備進場到工程施工,設備選型、配置非常關鍵,根據施工圖紙,結合施工現場地形地貌以及施工工序,合理配置相應型號和作業能力的設備,以最優化的設備配置進行施工,確保單機設備的效益,提高整套設備體系的生產能力和效率。同時設備管理與操作維修人員,盡可能做到精而少,避免資源浪費和成本的增加。
(三)加強維修和保養
水利水電施工現場地形復雜,根據設備維修保養的需要,選擇較為理想的設備停放和修理場所。以保證設備的及時回場和維修。良好的維修保養直接影響著設備的生產能力和單機效益。因此必須嚴格執行機械設備的日常保養和定期保養制度。設備管理人員要按照機械保養使用說明書制定切實有效的保養計劃,并與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隨時抽查、督促保養落實情況,同時建立獎懲機制,把設備的技術狀況、維修保養、安全運行、成本消耗等作為獎懲的標準和范圍。維修工作是延長機械設備使用壽命的重要環節,應當組織技術精湛、責任心強的修理隊伍,跟蹤作業,修舊利廢。
(四)加大機械設備技術培訓力度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機械設備也在不斷更新換代,技術含量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施工和技術人員不斷加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科學使用和維護機械設備。采取“走出去、請進來、集中培訓”等方法,加大技術培訓力度,選拔和培養一批懂技術的專業人才,以滿足今后發展的需要。同時有重點的組織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參加各種競賽,根據施工具體情況,采用示范表演、技術知識講座、觀摩學習等形式,及時推廣、宣傳有實效的經驗體會,以點帶面,逐步提高工程機械操作和維修人員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著力培養一專多能的骨干人才,操作手不僅熟練操作設備,還應當掌握機械設備的構造、原理、性能等,具有快速診斷設備故障和維修設備的能力。可以有效地縮短維修時間,提高單機效益。同時要加強設備操作和維修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的教育,要遵守規章制度,認真執行操作規程。通過各種激勵機制努力提高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
(五)提高設備成新率、著眼于效益最大化
工程機械的更新換代,直接影響企業的施工效率和競爭力。因此,企業要著眼于未來市場,落實設備報廢制度,做好設備更新換代工作。通過科學檢測,將磨損嚴重,技術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維護成本高已不能達到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機械設備及時更新,確保施工質量和安全。只有確保機械設備良好的運行狀態,才能在工程項目建設中爭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
三、結語
工程機械的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其發展和創新越來越依賴于多學科的綜合、滲透和交叉。因此,在施工過程中認真總結、不斷探索,推動設備管理維護向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發展,才能不斷提高工程設備的效益最大化,在水利水電施工戰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簡介:
皇甫斌,男,武警水電三峽工程指揮部六支隊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