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玉偉
讀書需要有好心情,最怕見有錯別字。錯別字一多,內容再好也不想看了。所以平時買書一般都會挑選出版質量比較高的出版社出的書,像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上海古籍、上海辭書等。筆者最近就買了商務印書館的《中國古代書坊研究》(戚福康著,2007年7月第1版)一書。該書詳細闡述了我國古代書坊的發展歷程,從內容上說,是一本很不錯的書。可是筆者在翻閱該書引論部分就發現兩行就有三處錯誤。
該書第5頁四五兩行把王明清的《揮麈錄》寫成《揮塵錄》,把郎瑛寫成郎英,把胡應麟的《少室山房筆叢》寫成《少室山房筆記》。本來,一部著作里面出現個別錯誤是情有可原的事情。可是像商務印書館這樣的一向以弘揚學術、校勘精良聞名的出版社,在兩行里面出現三個如此嚴重的硬傷實在是不應該的。
王明清,字仲言,宋汝陰(今安徽阜陽)人。他的代表作《揮麈錄》是一部非常有名的著作,《揮麈錄》問世后,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南宋就被作為信史和“實錄”為公私史家著史所廣泛征用。《四庫提要》稱之為“在宋人諸野史中,最足以資考證”。據其自序言:“有親朋來過,相與晤言可紀者,歸考其實而筆錄之。隨手盈秩,不忍棄去。遂名之日揮麈錄。”
郎瑛,字仁寶,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有名的藏書家。因身患疾病,而淡于功名。稍長,乃博覽藝文,探討經史。家藏圖書有經史文章、雜家之言、鄉賢手跡等,每日坐于書齋中誦讀,攬其要旨,撮取精華,辨同異,考謬誤,著《書史袞鉞》60卷。另著有《萃忠錄》2卷、《七修類稿》55卷。
胡應麟(1551~1602)是明代中后期嘉靖至萬歷年間的重要學者,在文藝理論、文獻學、歷史學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少室山房筆叢》是胡應麟一部非常有名的文集,“征引典籍,極為宏富”。《四庫提要》評價該書說,“明白萬歷以后,心學橫流,儒風大壞,不復以稽古為事。應麟獨研索舊文,參校疑義,以成是編,雖利鈍互陳,而可資考證者亦不少,朱彝尊稱其不失讀書種子,誠公論也。”魯迅十分重視《筆叢》一書,他給老朋友許壽裳的兒子許世瑛所開的書單中,所列書目共計十二種,其中就有《少室山房筆叢》一書。魯迅自己不僅藏有《筆叢》,而且還精心研讀,在古代小說研究時旁征博引經常提及。
像商務印書館這樣優秀的出版社所出之書,兩行之中出現三處錯誤是不應該的。筆者不是求全責備、吹毛求疵,只是希望出版社能夠精校書稿,多出好書。
(本文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