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喻金

在中國從越南進口煤日漸萎縮的同時,無獨有偶,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產煤國,煤企向日本市場的出口數量也日漸萎靡。
海天一色之下,在廣西東興這個南方的邊陲城市里,在轟隆隆的碼頭上,喧囂聲里已經透露出了幾許失意。不經意間,徐剛的船已經有段日子沒有從越南拉煤了。對于這位從事十多年煤炭生意的貿易商,意義深遠。他有些悲傷地說,此后可能都不會再搞越南煤了,“因為煤炭貿易越來越難做”。2008年,越南取消越中煤炭邊境貿易,全部改成國貿。這意味著,如果他從越南進口煤,將上交更多的關稅。對于利潤空間日漸萎縮的煤炭貿易商而言,好日子可能從此一去不復返了。
徐剛當然不會是唯一受到重創的人。“這段時間,許多貿易商都跟我們反映,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利潤空間越來越少。”東興市邊貿局辦公室負責人趙良冬說,“改成國貿后,貿易商可能會逐漸減少。”
2008年,廣西口岸共進口煤炭1404萬噸,其中九成比例為邊境小額貿易方式,總量達到1261萬噸。而兩廣一帶進口的煤炭,占據中國進口煤炭的絕大部分。
萎縮的貿易
由于是中國與越南唯一海陸相連的口岸城市,東興,這個東南瀕臨北部灣、西面與越南接壤的城市,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加速,邊境貿易日益繁榮起來。但徐剛的煤炭貿易生意卻日漸冷落下來。20多年前,徐剛是南方一家煤炭礦物局的工人。離開礦務局后,他在廣西憑祥市新茂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做貿易,對于中越煤炭的貿易之事了如指掌。兩年之前的那些光輝時間里,從事中越煤炭貿易生意,讓他給公司賺了不少錢。
由于廣東、廣西離中國北方煤炭主產區太遠,南方用煤大戶無法承受高昂的運費,這里的用煤企業只能被迫從國外進口煤,以便節約成本,其中越南則是兩廣一帶依賴最大的煤炭出口國。
公開數據顯示,2007年廣西從越南進口煤1333萬噸,增長40.7%;廣東2007年總進口煤炭1456.1萬噸,其中越南煤占據1/3強。兩者合計,占據中國進口越南煤的九成。
據廣西自治區經貿委一位官員介紹,近年廣西煤礦實際年產煤維持在600萬噸左右,而煤炭的需求量卻逐年增加,2006年需求量已突破4000萬噸,2007年缺口3300萬噸。
巨大的需求量成就了一批貿易商。據徐剛介紹,從越南進煤,運費可以節省一半,而從貴州拉煤,平均一噸煤需要200元左右的路費,不僅如此,運輸方式上也主要依靠汽車運輸,從越南進口則可以走海運。
進口越南煤并非完美無瑕。據廣西欽州市泰安物流公司一位負責人介紹,幾年前,越南煤的生意很好做,只是今非昔比,“越南人太狡猾,煤炭以次充好、缺斤短兩的現象非常嚴重。”
不僅,如此,據徐剛透露,發熱量在5000大卡以上的煤,越南都不賣給中國,“他們只賣給韓國和日本,人家出價更高,平均比我們高出30%。”對于像徐剛這樣的而貿易商而言,一年前從越南拉上一船煤回廣西,有幾百元的利潤空間,但是現在已經無利潤空間可言。邊貿變成國貿后,由于要交大量關稅,利潤空間甚至萎縮到賠錢,生意根本沒法做。接下來,徐剛只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農產品貿易上。
政策轉折
比徐剛更郁悶的是兩廣的用煤企業,越南工業和貿易部能源和石油部門負責人2008年在接受中國一家媒體采訪時稱,越南將削減對中國的煤炭出口。越南計劃將煤炭出口量減少32%,其中將向中國出口的煤炭總量削減19%,并在以后逐步降低出口。
此前,越南的煤炭貿易政策并非如此。“可以說,沒有中國市場,越南的煤炭行業很難發展起來。”中國煤炭市場網煤炭分析員李朝林表示,越南的煤炭一直依靠中國市場,此前越南方面希望提供煤炭給中國,由兩廣提供電力輸往越南。
越南《西貢解放日報》報道,2001~2005年間越南出口煤炭年均增長48%。追溯到2005年,越南當年1~11月全國產煤2913萬噸,其中出口1800萬噸,中國則是越南最大的煤炭出口市場。2005年上半年,中國市場占越南煤炭出口量的50%以上,全年對華煤炭出口達900萬噸,遠遠超出2004年的520萬噸的水平。據越南《投資報》今年1月報道,越南貿易信息中心資料顯示,中國市場占出口總量的80%,2007年越南煤炭出口量同比增長11%。
2006年11月,廣西崇左市、中國國電集團與越南煤炭一礦產集團共同簽署了《合作建設崇左電廠協議》。協議的簽署,標志著中越煤電合作項目進入了新的階段,由以往的單純煤炭貿易關系深化為電廠建設、煤炭供應與煤田開發的聯合開發。崇左電廠項目所產電力一部分將輸往越南。
2007年7月,首批越南煤從越南運至崇左電廠,但是數量只有9萬噸。此后,事情并未向預期的方向發展。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由于越南政府改變主意,“越南覺得,由中國來供應電力不安全,他們希望包括中國在內的投資者,到越南投資電廠,所以煤炭供應可能很難滿足崇左電廠的需要。”
越南收緊煤炭出口,在2007年逐漸露出端倪。趙良冬介紹,在越南煤貿易方面,2007年已經比2006年難做多了。對于中越兩國之間的煤炭貿易而言,2008年成為一個轉折之年,從越南進口的煤炭并沒有因為煤炭價格上漲而大量出口中國。
公開數據顯示,2008年前5個月,越南煤炭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7%,達到1886萬噸,但是出口量只有1140萬噸,同比下降15.7%。更為嚴重的是,越南官方二位負責人對外聲稱,由于國內建設的需要,越南對煤炭的需求將逐漸增大——越南到2010年后將進口煤炭,2010年擬進口130萬噸,2015年進口590萬噸,2020年進口1540萬噸,2025年進口5440萬噸。
煤自足
在中國從越南進口煤日漸萎縮的同時,無獨有偶,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產煤國,中國煤企向日本市場的出口數量也日漸萎靡。在2008年的中日煤炭長期協議談判中,由于中國出口煤價格上漲近一倍,出口量也出現很大程度的下降。
如果越南今后取消對中國出口煤,對中國影響到底有多大?煤炭專家黃騰認為,事實上,中國并不缺煤,國內的煤炭行業產能足夠供應需求,只是迫于擔慮煤礦安全事故,許多煤炭企業都沒有開足馬力。之所以出現煤炭價格大幅上漲和南方省區承受不起北方的煤,主要由于國內的運輸瓶頸和去年的小煤礦關閉潮。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秘書長楊顯峰預測,2009年煤炭需求量增幅將回落到6%~8%的區間內,需求量將達到25.4億~26.2億噸,“相對于需求上限26.2億噸,已經過剩”。楊顯峰表示,2010~2012年中國主要產煤區鐵路外運能力將增加4億噸左右,有效煤炭產能增幅將明顯增長。由于控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的政策力度加大,重化工業投資回落,煤耗指標將進一步下降。所以,煤炭需求增長速度將下降約5.5%,這與煤炭有效供給能力增長形成反差,煤炭市場有可能面臨過剩的壓力。
黃騰認為,長期看,各個國家都對本國的資源進行保護,資源的出口將受到越來越嚴格的限制。黃騰做了30多年的中日煤炭貿易,據他介紹,中國的煤炭出口市場主要是日本和韓國,國內供煤企業主要是神華、中煤、兗礦等,中國絕大部分的煤炭出口途經秦皇島港,而中國進口煤市場則主要依靠越南、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國內用戶則主要是廣東、廣西、福建一帶的南方沿海省份。
“運輸瓶頸一旦解決,中國煤炭供需將很快解決,包括南方市場。”南方省區也變被動為主動。廣西已經著手向國家申請上馬核電項目。“既然廣西決定上馬這么多大工業項目,我們肯定是有規劃的,能源供應有保證。”廣西自治區發改委能源處一位官員告訴記者。不過該官員亦承認,核電只是保證能源供應的一部分,廣西同時在新能源和水電領域做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