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曦 劉雅青 丁偉國
摘要:有機認證這一信息的生產過程具有“客戶投入型”生產活動的基本特征。即有機產品的企業與農戶作為有機認證機構服務對象的同時,也是有機認證這一信息生產活動中最重要的投入要素。為了提高服務質量,這就要求有機認證機構對其服務對象進行預先篩選,以確保其客戶群體,是一個在生態環境、技術和資金上具有比較優勢的群體。并以此預防有機生產領域中機會主義行為的滋生。
關鍵詞:資格篩選;同群效應;有機認證;機會主義行為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32-0188-02
有機產品具有很強的信用品屬性。因為在很多情況下,消費者對于企業與農戶提供的有機產品完全不具備識別能力。因此,無論是有機產品的生產供給者,還是產品的購買消費者,都需要有機認證機構向市場提供專業的產品質量鑒定信息,這一信息在引導消費者支付決定的同時,也為有機生產者提供了正向的激勵,使其收入與付出的努力相符。如果有機認證機構的聲譽出現問題,將很有可能在有機產品的生產過程中誘致出道德風險問題,這將會遏制有機農業發展。因此,有機認證機構是否具有良好的聲譽,不僅關系到有機認證機構是否具有生命力,它也是整個有機產品生產、分配體系能否順利建立與發展的關鍵。
一、有機認證是一種特殊的“客戶投入型”信息生產活動
有機認證機構生產的產品是有機產品品質的信息,由于有機產品的一些基本內涵,如環境友好、社會公平、動物福利等等,本身就是一種觀念性的、而非物質性的屬性,不能從產品的外觀上表現出來,因此,有機農業最突出的特征是強調生產過程而不是產品本身。另一方面,由于有機農業的特殊生產要求,使得在由傳統農業向有機農業生產轉換的過程中,在生產要素投入上發生了重大改變。首先,有機農業生產在限制使用合成肥料和殺蟲劑的同時,需要增加其它投入。如先進的有機農業生產技術、良好的周邊生態環境、以及接受過有機生產技術培訓的熟練農業勞動力;其次,由傳統農業向有機農業生產轉換需要2—3年的產品生產轉化期。在轉換期間,由于產量比較低并且不能使用有機標示,產品的收入將會很低。這使得與傳統農業生產相比,從事有機農業生產的資金回收期比較長。在缺乏外部資金支持的情況下,這會成為一些中小企業和農戶從事有機生產的瓶頸。因此,與傳統農業相比,由于有機產品的觀念性屬性,以及其對生產過程的特殊要求,使得通過外部對有機產品生產的監督成本高昂,并且由于難以通過對最終產品的技術檢驗,全面地鑒別出產品的品質,這使得有機產品的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容易滋生出減少工作努力與投入、以次充好的機會主義行為,這會降低產品品質,影響認證聲譽。在極端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引致有機產品市場走向崩潰。這就使得有機認證這一信息的生產過程,具有了“客戶投入型”信息生產活動的基本特征。即從事有機產品生產的企業與農戶作為有機認證機構服務對象的同時,還是有機認證這一信息生產活動中最重要的投入要素。這就要求有機認證機構不僅要提供優質的檢測設備,具有專業知識、富有效率的認證人員,為有機產品的生產者——企業和農戶提供完善的咨詢與認證服務,而且為了提高服務質量,也要求有機認證機構嚴格地根據某種程序對其服務對象——企業和農戶預先進行生產準入資格篩選,使其客戶群體成為一個在生態環境、技術和資金上具有比較優勢的群體,從而在有機認證的信息生產過程中,這些企業和農戶能夠自覺地提供他們對有機產品生產的理解、熱忱與努力。
二、生產者準入資格篩選弱化的可能結果
對于從事有機生產的企業與農戶而言,在生產過程中是否采取機會主義行為,不僅取決于其對機會主義行為的預期成本和預期收益,更為重要的是,它還取決于企業與農戶對從事正常生產活動的收益與成本的預期。這意味著在稟賦優勢與生產預期成本負相關的假設前提下,如果有機認證機構放松了對其服務客戶準入資格的預先篩選,那么,只要從事有機生產的企業與農戶整體在稟賦條件上存在足夠大的差異,以至部分企業與農戶對于以嚴格標準從事有機生產的預期成本足夠高的話,即使認證機構提高對生產過程中機會主義行為的發現概率以及打擊力度,依然不能抑制這些企業與農戶在有機產品生產過程中機會主義行為的產生。
從動態角度我們可以發現,如果在有機產品生產領域中機會主義行為的滋生降低了從事正常生產預期收益的話,那么那些原本處于正常生產臨界狀態的企業和農戶,將不得不采取機會主義的行為從事生產,這是因為如果他們繼續采取正常生產行為,在收益的比較上將得不償失。因此,機會主義行為有很強的外部不經濟性。顯然,這種成本不能完全內化的外部不經濟性將會進一步加劇低水平企業與農戶選擇機會主義行為從事生產的動機。由于采取機會主義行為群體的擴大,這必將不斷降低有機產品市場中產品的平均品質,從而開啟一個有機產品市場價格下降的過程,無疑這將再一次地降低從事正常生產的預期收益。在動態上,較低的市場收益預期,將減少那些本來能達到更高標準的生產者的努力程度,那些本來能夠達到更高標準的企業與農戶,現在同只能夠達到較低標準的一個較大群體的生產者一樣,其產品擁有相同的質量證書,取得相同的較低的預期收益,這些企業與農戶本來很有可能被激勵去付出努力使其產品達到更高的品質。在這樣的惡性循環里,一個極端的情景可能出現,那就是那些原本希望通過正常生產行為獲取收益的高秉賦的企業與農戶要么選擇離開,要么就不得不選擇機會主義的行動從事有機生產。于是,在機會主義行為的沖擊下,市場上有機產品的品質不斷降低,價格不斷下降,有機產品生產的收益預期向普通農產品的收益預期不斷收斂。
三、加強生產者準入資格篩選的對策與意義
基于以上分析,為了規范我國有機認證市場秩序,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在提高檢查、監督效率和質量的同時,還要將注意力放在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有必要在技術咨詢、保險、稅收、補貼、融資等方面,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和步驟,幫助、扶持從事有機生產的企業與農戶,以降低他們選擇正常生產行為的預期成本,從而降低機會主義行為滋生的動機。另一方面,在有機農業體系的初建階段,在對生產者進行廣泛扶持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有機認證機構的資格認定與審查工作,同時相應地在政策、法規以及稅收、補貼上給予有機認證機構以足夠的激勵與約束,鼓勵各個有機認證機構從長期聲譽的維護與建設角度出發,嚴格進行有機生產者準入資格篩選,使得只有那些具有稟賦優勢的企業與農戶從事有機生產,以確保有機產品生產體系的順利建設與發展。
通過嚴格的生產者準入資格篩選,可以為有機認證機構培養比較穩定的長期合作伙伴,這不僅是有機認證機構良好聲譽的基礎,而且也是其穩定收益的可靠保證。嚴格篩選生產者有利于減少在利益誘致下,不顧資質稟賦、盲目選擇有機生產的中小企業與農戶的數量。這些企業與農戶原本很有可能在嚴格的有機認證檢查中失敗,從而陷入經濟的窘境。更為重要的是,由于同群效應作用①,那些通過有機認證的優質企業與農戶,將繼續吸引同一社區更多的企業與農戶參與到有機生產過程中,而且它們也為這些企業與農戶提供了示范作用、提高了那些稀缺的有機農業技術以及特殊營銷渠道的可獲得性。事實上,嚴格的認證資格檢查將不僅增加最有能力的企業與農戶組群的收入,而且也將增加從事普通農業生產的農戶收入。因為消費者明白,隨著有機農業體系的逐步建立,生態環境的改善,普通農業生產產品的平均品質也提高了。
參考文獻:
[1]單吉堃.有機認證在有機農業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J].中國農村觀察,2005,(2):51-56.
[2]鄭風田,劉璐琳.有機認證制度與全球農業結構調整研究綜述[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6):72-76.
責任編輯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