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官祥
一、工作底稿法基本原理及基本要求
1.原理。外匯收支情況表(以下簡稱外匯表)編制的工作底稿法,就是以工作底稿為手段,以外匯表的期初數(即上期外匯表的期末數,或按規定調整后的上年外匯表期末數,下同)為基礎,對本期發生的所有外匯收支業務,編制調整分錄,通過將調整分錄記入工作底稿并進行計算調整,結出外匯表的期末數來編制外匯表。
2.底稿格式。工作底稿法下,整個底稿縱向可分為兩段:第一段為資產項目,第二段為負債和經常項目差額項目(含“實收境外資本”、“實收境內外匯資本”項目,以下統稱負債項目);表的橫向欄目名稱自左向右分別為“項目”、“期初數”、“調整分錄(借方、貸方)及序號”、“期末數”。
3.外匯表填報的一般要求:(1)一律使用美元計量,非美元幣種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每年12月31日公布的外匯匯率折算;(2)各項目金額數據填寫到個位,個位以下數字四舍五入。
4.期初數的填寫。外匯表作為外商投資企業的主要年報之一,必須經中國注冊會計師進行審核并出具審核報告。因此,會計人員應以注冊會計師審定的上年度外匯表的“期末數”,作為本年外匯表的“期初數”。如果注冊會計師對上年外匯表發表了保留意見或否定意見,會計人員應按照審核報告的意見對上年外匯表進行修訂,以修正后的上年外匯表的“期末數”作為本年外匯表“期初數”。
5.調整分錄及其編制依據。工作底稿法的核心是編制調整分錄,而調整分錄的基本依據是會計核算的復式記賬理論。根據這一理論,凡發生一筆外匯經濟業務,或發生涉及外匯項目即至少有一方需要以外幣記賬的經濟業務,都可以編制一筆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外匯表項目及明細項目的、借貸方相等的調整分錄,并通過調整分錄計算業務發生后外匯項目結存數(期末數)。外匯經濟業務調整分錄的編制,可參照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審定的、北京中慧會計師等編寫的《如何編制外匯收支情況表》(以下簡稱《編表說明》)第三章列舉的“外匯對比分錄”。
二、采用工作底稿法編制外匯表的步驟和方法
第一步,繪制空白底稿。工作底稿可參照本文例題表二格式繪制。
第二步,將外匯表各項目名稱及明細項目和上期的“期末數”過入底稿的“期初數”,并試算平衡。
第三步,對當期外匯經濟業務進行分析并編制調整分錄。
第四步,將調整分錄過入底稿的相應項目及明細項目。如果調整分錄道數較多,也可先行匯總,以匯總金額過入工作底稿。
第五步,核對記入工作底稿上的調整分錄,借、貸方合計數應當相等。
第六步,按資產項目“期初數+調整分錄借方-調整分錄貸方=期末數”、負債項目“期初數+調整分錄貸方-調整分錄借方=期末數”的計算公式,結出底稿上外匯表各項目、明細項目的“期末數”并記入各相應行次中。
第七步,試算平衡。試算資產項目期末數合計是否等于負債項目期末數合計,如不等,應查明原因予以更正。
第八步,賬表核對。采用查賬法,檢查外匯表期末數中除“非外匯形式資產”、“結購匯差額”、“匯率折算差額”、“其他資產”、“經常項目差額”以外的各資產、負債項目的期末數,檢證其是否與會計賬中各相應明細科目的期末余額相等(指美元余額或折合成美元后的余額),如不等,應查明原因予以更正。
第九步,根據底稿上各項目、明細項目的期初數、期末數編制外匯表,并再次試算平衡。
三、例題
例(見《編表說明》第四章例1),中資企業A公司與外國企業B公司合資開辦一外商投資企業W公司,注冊資本800萬美元,投資比例3:5,其2006年12月31日外匯表(年報)各項目期末數如底稿中2007年“期初數”。
2007年度,W公司發生的涉及外匯計價的經濟業務如下(比《編表說明》的例1有刪節):(1)接受現金捐贈10萬美元;(2)向境外借入貸款300萬美元,已存入外幣存款賬戶;(3)計提借款利息15萬美元;(4)收到上年出口貸款100萬美元;(5)償還境外借款本金50萬美元,利息20萬美元;(6)進口原材料一批,支付貨款200萬美元,款項已付,材料未到;(7)出口產品一批,銷售價款280萬美元,產品已發出,貨款尚未到;(8)中方股東A公司向外方股東B公司溢價出讓10%股權,轉讓價120萬美元;(9)根據股東會決議,將當年實現的凈利潤40%分配給股東,外方股東按比例應得50萬美元,款項尚未匯出。
試采用工作底稿法編制W公司2007年度外匯收支情況表。
第一步,繪制空白底稿,填寫各具體項目名稱(見表二,底稿中省略了明細項目和未涉及的項目)。
第二步,將2006年度外匯表各項目的及“期末數”作為2007年度各項目的“期初數”過入底稿,結出合計并試算平衡(見表二第1、2欄)。
第三步,根據2007年度外匯收支業務編制調整分錄(見表一)。
表一 2007年度外匯收支業務調整分錄表
金額單位:萬美元

注:外商投資企業的中方股東將股權轉讓給外方股東,外商投資企業只負責對雙方轉讓的股權進行“過戶”,即按轉讓股權中涉及實收資本(股本)的金額,借記“實收資本——中方”科目,貸記“實收資本——外方”科目。至于股權的實際作價,應由外方股東直接向中方股東支付,被投資企業賬面除反映實收資本“過戶”外,并不反映股權的實際作價,因此,編制外匯表時,仍按80萬美元計量。
第四步,將調整分錄過入底稿(見表二第3、4欄)。
第五步,核對記入底稿上的調整分錄,借、貸方合計均為1 105萬元,相符。
第六步,按計算公式結出底稿上的“期末數”(見表二第5欄)。
第七步,試算平衡:“資產項目合計”與“負債和經常項目差額合計”金額均為1 273萬美元,相符。
第八步,賬表核對。將工作底稿中第一至第三、第十一至第十八共11個項目的期末數與會計賬上相關明細賬戶余額進行核對。比如:“外匯貨幣資金”項目期末數,應與會計賬的“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科目所屬的明細科目中以外幣計量的美元余額或其他外幣折算成美元的年末余額合計數相等;“應付外籍人員工資”項目,應與“應付工資”或“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所屬明細科目中以外幣計量的美元余額或其他外幣折算成美元的年末余額合計數相等……
第九步,根據表二的“期初數”和“期末數”,編制2007年度外匯表(略)。
表二 W公司2007年度外匯收支情況表工作底稿
報表截止日:2007年12月31日
金額單位:萬美元

(作者單位:江蘇中淮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