軼 聞
與全球汽車產業一樣,金融風暴也直接造成了中國汽車業的寒冬。銷量驟降、利潤狂跌,年底車市似乎跌入“冰河”。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11月,汽車生產68.60萬輛,環比下降2.68%,同比下降18.14%:銷售68.51萬輛,環比下降4.26%,同比下降14.56%。與此同時,17家汽車上市公司的第3季度財報顯示,合計實現凈利潤7.47億元,同比減少62.46%,約7成企業遭遇了利潤下滑的局面。
向東還是向西?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國汽車業,目前需要的不是悲觀與埋怨,而是認真的反思與進取,或許有更多時間來審視行業的發展模式,煥發內生力量。
逆流涌動
與其他國家汽車制造業蕭條過冬的情景不同,一些中國車企正在悄然逆流涌動,紛紛傳出擴大產能的消息,點燃了冬天里一把火。
08年10月27日,四川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在長春市舉行了新工廠建設項目開工儀式,目前計劃投資金額為40億元,年產量為10萬輛,生產車型為COROLLA卡羅拉。
一汽轎車于10月28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將投資23.62億元,在2012年前新增自主品牌轎車年產20萬輛整車的生產能力。”
28日相關媒體同時也報道了上海汽車擴大生產的消息,上海汽車董事長胡茂元如期出現在南京南汽名爵浦口基地,繼其一期工程投產一個月后,總投資為25.66億元的“上汽自主品牌南京基地二期工程”也正式啟動,將于2009年投產,屆時將形成年產20萬輛整車和25萬臺發動機的生產能力。
11月中旬,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為滿足實施20萬臺小排量汽油發動機項目的前期投資,擬向南京進出口銀行申請2900萬美元的進口貸款。目前,為推進轎車戰略,江淮汽車資金鏈緊張,急需巨額融資。
此外,一汽豐田長春工廠、廣州豐田二廠、廣州本田二廠也在加緊建設中,上海通用沈陽工廠的產能由原來的5萬輛擴充到20萬輛,東風本田也在加班加點增加產能。
大勢看好
盡管中國車市進入“冬天”,但目前大部分車企負責人對未來汽車行業的走勢仍然持樂觀態度,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國經濟仍然將持續增長,而人均汽車保有量仍遠遠低于國際水平,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用上海通用汽車總經理丁磊的話來說,“08年車市增速雖然有些放緩,但我覺得不出一兩年又將是一個高速的增長。中國車市上漲的空間遠遠還沒有到極限,汽車需求的增長仍將非常強勁。”
更有境外人士認為,中國車市只是從以前的快牛轉為慢牛,其需求潛力仍舊令全球汽車巨頭垂涎三尺。在全球汽車業一片蕭條中,唯有中國汽車市場被稱之為“沙漠中的綠洲”。
據預測,08年國內車市仍可獲得8%-10%的銷量增長,3季度是行業盈利的最低點,4季度隨著近期鋼材價格的持續回落以及銷量季節性的復蘇,這些因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需求放緩所帶來的壓力。
明智之舉
由此分析,目前不少車企逆市擴產,進一步研發自主品牌不失為明智之舉。因為國內車廠面臨變局,需要調整目標,提高產品力,并實現經營方式由粗曠型向精細型轉變,如此通過修煉內功,以獲得進一步發展的內生力量。
在乘用車領域,新產品致勝歷來是一條真理。根據銷售數據,一汽轎車旗下的新品牌——一汽奔騰,在08年取得了過人的銷售業績,就在于“新”,當然,這里的“新”指的不僅是表面上的“新”,還包含著符合大眾需求、性價比適中的意思。這也是一汽轎車3季報傲視群“熊”的主要原因之一。
具體到公司上,在乘用車方面,上海汽車、一汽轎車的研發能力相對突出;商用車方面,則是中國重汽和濰柴動力等。
中國汽車業已走到了一個十分關鍵的時刻,在08年這樣一個困難重重的年頭,大多數汽車公司并沒有被動“過冬”。正所謂“寒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寒冬”不知所措。重要的是積極謀變,尋求自我救贖,否則只會成為國外大品牌的“加工廠”,難有壯大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