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開敏
不少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及糖尿病等,這些疾病都可在不同程度上引起血管異常改變,并在此基礎上導致血栓形成。一旦血栓脫落形成栓子,隨血流移動阻塞了小的血管,便可引起小血管支配部位的組織發生缺血性損傷。研究表明,發生在胸主動脈的血栓一旦脫落形成栓子,易隨著血流沖下進入腸系膜下動脈,引起分枝栓塞,使得栓塞區域腸段組織缺血,由此可引起缺血性腸炎。由于左半結腸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于腸系膜下動脈,因而缺血性腸炎多發生在左半結腸,故通常稱為缺血性結腸炎。
缺血性結腸炎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急性腹痛,多為原發性、持續性伴陣發性的加劇性腹痛,早期常伴有惡心、嘔吐,急性期出現發熱、腹瀉、便血等典型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不完全性腸梗阻、腸壞死、腹膜炎、休克等危重現象。
50歲以上患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一旦發生上述臨床表現,應慮及缺血性結腸炎,立即行結腸鏡或鋇灌腸x線檢查。如果發現左半結腸有特征性缺血及壞死征象,更需要緊急處置,防止引起嚴重并發癥而危及患者生命。
缺血性結腸炎的緊急處置措施包括:禁食、吸氧、迅速擴充血容量、抗休克、補液及糾正心衰等,以減少或減輕并發癥的發生。早期行抗栓或溶栓治療,是疏通微循環、改善腸黏膜缺血狀況的關鍵,對此要高度重視,分秒必爭。同時要積極消除各種誘因,改善全身狀況及治療相應的心血管疾病。若有腸壞死征象或已發生腸穿孔時,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預防老年人缺血性結腸炎,主要是有效控制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及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老年人要積極參加運動鍛煉,如慢跑、散步及太極拳等,促進血液回流。同時,在生活中要注意防止便秘,控制上呼吸道感染、胃腸道感染等,減少誘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