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丁
一位清瘦的老頭,戴著1600度的近視眼鏡,已經75歲,但仍然精神矍鑠。講座完畢,他對著臺下的聽眾深深鞠了三個躬。這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原華中理工大學校長楊叔子。
1997年楊叔子快從華中理工大學校長位置上退下來的時候,就開始要求博士生必須會背《老子》和《論語》前七章,不選不背不接受論文答辯。
當問他為什么要立這樣一個“規矩”時,楊叔子說:“那是因為我是中國人!基督教世界,所有的人都讀一本書——《圣經》,伊斯蘭世界的人都讀一本書——《古蘭經》。中國人應該讀什么書呢?我認為就是兩本,一本《論語》,一本《老子》。作為高級人才的博士生,應該了解這兩本書,了解以后,對你的人性、理想大有好處。”
楊叔子院士認為當前科學和人文缺一不可,只有把它們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全面素質的人。
熱愛國學,甚至熱情地希望周圍的人也熱愛國學,這當然算不上什么壞事。倘若我恰巧是楊老先生的鄰居,每次見面他都會耳提面命,諄諄教誨于我,要我背《論語》、《老子》之類的,即便我不喜歡,我頂多也就當老人家操心過度,當面應對,背后自己想看點什么經典由著自己。這就叫做,即便他是長者,但他不是我爺爺,不是我領導,更不是教育主管部門,即便楊叔子有“《論語》強迫癥”,也沒能力強迫我去背。
可這些博士生就沒這么好運了,恰好患上了“《論語》強迫癥”的楊叔子是他們的導師,甭管你喜不喜歡《論語》、《老子》,為了學位,你都得忍辱負重當一回背書的小學生!這真是一個很奇妙的世界,還有很多人支持楊叔子的“《論語》強迫癥”,因為楊叔子的理由看起來是很美妙的。
不愧是中科院院士、前大學名校校長,連找的理由之堂皇也讓人刮目相看,甚至上升到了中國人的高度,你不看還得小心自己的國籍了。總之,楊叔子的“《論語》強迫癥”跟我們見慣了的大大小小的“強迫癥”的邏輯公式都是一樣的:1.《論語》好,《論語》妙,《論語》讀了呱呱叫;2.我叫你讀,是為了你好,對你的人性、理想都大有好處;3.你暫時領悟不了讀《論語》的好處,沒關系,我強迫你讀,你不讀,就要受到懲戒,所以不得不讀;4.總有一天,你會知道讀《論語》的意義,那時你才會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你認清楚了各種“強迫癥”的邏輯套路,多少就會明白為何人類許多的罪惡總是藉由一些崇高美好的愿景而得以實施的,比如說幾十年前,我們那“趕英超美”,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大躍進”運動,比如說“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其實都只是“強迫癥”登峰造極的品種,不知楊老先生可知否這種邏輯、那些歷史?
寫到這里,我突然想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植物學家,對于《論語》、《老子》等國學經典的癡迷熱愛應該不在楊叔子老先生之下,但是,老頭鼓勵學生背《論語》等,采取的是自愿加激勵的手段,凡是愿意背《論語》的,且背得過規定章節的,就自掏腰包進行獎勵。如是可觀,同樣作為教書育人的長者,境界卻真能有云泥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