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張貴余 本報記者 查 雯
中國在2009年的頭兩個月里,工業增加值增速下滑。美國彭博社12日報道認為,出口下降到創紀錄的水平導致了這一結果。中國專家表示,銀行貸款增加說明救市政策正在產生效果,企業正在有所行動,但仍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從工業數據上體現出來。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工業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8%,比去年12月份5.7%的增幅有所下降。中國央行的數據則顯示,2月份銀行貸款達到1.07萬億元人民幣,是一年前的4倍。瑞士信貸私營銀行駐新加坡的亞洲首席經濟師約瑟夫說:“推動出口的引擎已經熄火,中國正處在‘自我救助的模式中,拼命地想用政府對企業的投資來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并保持零售花費的增長。我認為,他們將會努力實現這一目標。”
截至目前,2月的經濟數據有好有壞:出口下降到創紀錄的25.7%,消費者物價指數6年來也首次下降,12日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頭兩個月,零售增長創兩年來的最低。盡管房價在下降,但頭兩個月的房產支出增長了1%。為了響應政府有關支持拉動內需的號召,銀行貸款以5年多以來最快的速度增長。1月份和2月份城市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了26.5%,這一數據被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摩根斯坦利駐香港的中國首席經濟師王慶說:“強勁的信貸增長很好地預示著今年中期將會出現政策驅動下的V型復蘇,使中國成為主要經濟體和一個恢復經濟的國家。”不過,《華盛頓郵報》稱,進口數據的下滑令專家擔心,這會拖累GDP的增長,中國國內的經濟在救市政策的作用下已經度過最艱難的時期,但是對對外的經濟活動而言,最糟糕的情況可能才剛剛開始。
美聯社12日的文章稱,中國的工業增加值在2月份有所反彈,主要是由于政府的刺激計劃開始出現效果,但消費支出依然疲軟,這意味著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在經濟恢復增長上還要面臨著挑戰。文章援引中國統計局的數據說,中國的工業增加值在2月份比一年前上升了11%,這主要歸功于混凝土的生產增長了42.5%,而混凝土生產的增長顯示對公路和其他公共設施的刺激計劃出現效果。另外,汽車銷售、銀行貸款、工廠和其他固定資產的投資也在上升。不過,經濟學家認為,4萬億人民幣的刺激計劃不能單獨填補中國出口下降造成的差距,中國政府還必須游說消費者和公司增加支出。
但讓消費者恢復信心卻并不容易,因為零售業的增長繼續放緩。為了刺激人們消費,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但中國家庭卻要為教育、健康和其他開支努力存錢。分析家說,除非中國政府建立社會保障機制緩解這種負擔,否則消費者不可能花太多的錢。
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工業增加值下降應該是短期現象,工業產值是GDP的重要構成部分,但我們還有服務業,其下滑不會這樣明顯。更重要的是,銀行貸款增加了本身就說明擴大內需、增加投資的政策正在產生效果,企業正在有所行動。“需要一個建設周期,”蔡志洲說,“比如以前生產箱包的企業不能生產了,而新的投資需要一個過程,企業要培訓員工,要采購機器等等,這都需要時間。”▲
環球時報200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