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活而堅持
美國《時代》(3月9日)
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下,美國人正面臨“一振出局”的悲慘命運。消費低迷,失業激增,讓數百萬普通美國人游走在危機邊緣。長期以來,美國人一直被灌輸風險能帶來收益、明天將比今天更美好等觀念,但嚴峻現實正逼迫他們改變上述觀念,也許未來并不美好,但為了生活,一定要堅持走下去。
和伊斯蘭激進主義共存
美國《新聞周刊》(3月9日)
伊斯蘭激進分子的意識形態和做法,顯然美國人沒有理由贊同。用地面部隊和無人機暗殺對付他們?效果不佳。美國人現在該做的,是努力去了解他們。實際上,絕大部分激進分子的興趣只是在當地實行伊斯蘭教法統治。所以,現在該糾正“所有伊斯蘭激進分子都是潛在恐怖分子”的觀念了。
可能壓垮歐洲的賬單
英國《經濟學家》(2月28日)
眼下東歐各國正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由于西歐目前自身難保,因此很多人聲稱不該對東歐施以援手。這種態度顯然是錯誤的:東歐崩潰的第一個受害者肯定是西歐各家銀行。而歐盟以及歐元的未來也將被打上問號,更為嚴重的是會把東歐再次引向民粹主義或是民族主義的危險道路。那西歐該如何拯救東歐?最關鍵的是救助計劃要區別對待。對于長期謀求加入歐盟的烏克蘭,歐盟應提供金融援助和施政建議,對于已加入歐盟的波羅的海三國和保加利亞,歐盟則該讓它們加速進人歐元區,幫助它們融入歐洲統一市場體系;對于捷克、匈牙利、波蘭和羅馬尼亞,由于都沒有做好接受單一貨幣體系的準備,救助就比較復雜:首先要終止各國貨幣的繼續貶值,其次是對向各國提供外匯貸款的銀行提供援助,最后還要敦促東歐各國重啟經濟結構改革。
石原伸晃覬覦首相席位
日本《要素》月刊(3月)
麻生太郎首相的人氣劇降,去年參加過自民黨總裁選舉的石原伸晃開始按捺不住覬覦之心。在黨內的會議上,有人試探石原的真意,故意問:“想要當黨的總裁,需要能認讀漢字。”石原隨口回答:“沒關系,漢字上可以注拼音嘛。”暗地里批評麻生的演講稿到處注著拼音。他的回答招來滿堂大笑。
陌生的朋友
德國《明鏡周刊》(3月2日)
因特網改變著人類生活,網絡已經觸及到人們生活的幾乎每一個角落,甚至人際交往也愈來愈多地在網絡進行。網絡一方面促進了人際交流,甚至天涯海角的人也能夠終成眷屬;但另一方面,人們在網上曬自己,把個人的私生活毫無顧忌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沒有考慮可能帶來的危險和弊端。
有野心的伴侶之調查
法國《新觀察家》(2月26日)
越來越多的伴侶選擇一起打拼事業。他們既是愛人,也是事業合伙人。這個現象成為當下時代的符號。這些有野心的伴侶不僅僅在政治領域,還在影視、文學等領域。他們經常是報紙的頭版,雜志的封面,他們的愛情故事被搬上屏幕,羅曼史從未像如今這樣,對事業有這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