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琦
合唱是一種表現力極其豐富的交響音樂。它以豐富、深厚的藝術感染力給人以溫暖、撫慰、激勵和震憾。它善于表現群眾的共同生活、思想感情,直接地展示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風貌和力量;能起到鼓舞人民、團結人民和宣傳人民的作用。.
合唱既是歌唱藝術的最高形式,但為什么很多人卻不愿欣賞它呢?因為合唱控制的因素繁多,且難度很大,平時人們很少能面對面地見到十分有感染力的作品。怎樣增強合唱效果?本人淺談一點多年的實踐體會。
一、 合唱藝術的靈魂
合唱藝術的靈魂是什么?是情!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于情”。情在合唱中起主導和統帥作用,是聲音的中流砥柱。只有情才能塑造豐滿的藝術形象;只有情才能傳遞豐富的思想內容。優秀的音樂作品所能表達的情,是其它所有藝術形式用任何細膩的方法都無法表現的,甚至是連語言也無法表述的。合唱可以唱出心中所有,語言所無的東西。
只有指揮和合唱隊員深刻了解作品背景、作品內容、作品風格、作品特點和聲部間的關系;只有處理好作品的強弱、快慢、剛柔、音色和力度才可以做到生情、升情、溢情。
二、 合唱藝術的原則
1、 統一和諧的原則。
獨唱特別強調個人技巧,個性發揮,沒有個性的獨唱是沒有生命力的。而合唱就不能突出個人技巧,不能講究個性,否則就是大雜燴,就會一鍋粥。合唱要特別強調整體性,強調高度的統一與和諧,如姿勢的統一、音量的統一、音色的統一、起落的統一、換氣的統一、共鳴的統一、行腔和咬字的統一等等這些一個也不能忽視。
如音色的統一。人聲的區別關鍵是音色,因此不少人認為音色的統一是不可能的,其實音色是完全可以控制和統一的。我是這樣訓練合唱隊員以達到音色統一的:首先根據作品的需要,找一樣本音色范唱,再讓樣本音色帶唱,其它人逐漸加入其中,并須保持音色不變,否則重練,直至音色統一為止。
人的氣息有長有短,合唱時決不能根據自己的自然氣息長度進行換氣,否則音量和情感就無法滿足作品要求。因此一定要在作品分析時,明確換氣位置,并不得隨意變更。
誰都知道起落的統一是合唱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如何做到起落的統一呢?其實并不很難。起落不統一的根本原因是指揮的手勢沒有給預備拍,或預備拍的時間過短,或預備手勢不明確。因此有人說“指揮是預備的藝術”。速度、力度和情感的變化,指揮必須心中有數,且事先設計好預備手勢,并讓每一個隊員熟知,合唱中切不可隨意變更。有了預備的明確提示,合唱隊員就有了思想準備,步調就容易統一一致了。
2、 藝術第一的原則。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與手段。技術是實踐中的先進方法和技能。技術和藝術是從屬關系。每個合唱隊員都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巧,不少隊員在合唱時總想去表現、去發揮、去顯示自己的技術而賣弄技巧,這是不能容忍的。我們一定要讓隊員們知道,技術是為藝術、為塑造形象服務的,否則再好的技術也沒有用。當然,我們并不反對個人掌握更多、更完美的技術。沒有技術的表現,塑造的形象一定是干癟和蒼白的,自然談不上是藝術。怎樣才能做到技術為藝術服務?關鍵是指揮要讓隊員理解作品,要在每一個合唱隊員的心中繪就一幅完整、深刻、動人的藝術畫卷,并能理解指揮對作品每一處細節處理的用心,統一技術。
三、合唱藝術的處理
合唱要進行藝術處理的方面很多,在此僅談一談強弱的處理、節奏速度的處理、音色的處理等。
1、 強弱處理
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一定是立體的。對比是構成立體的基本要素。強弱的對比是音樂處理的基本手法。音樂的強弱對比應該是多層次的,一首歌,甚至一句歌詞,都應該有很多細微的強弱變化,強弱變化越豐富,情感越細膩,形象越豐滿。
2、 節奏和速度處理
世界最基本的和諧規律之一是節奏。日月星辰周而復始是節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節奏,人體的脈搏跳動也是節奏。節奏對人情緒的影響是明顯而強烈的。密集的節奏可以讓人興奮、燥動,緩慢的節奏可以使人舒展、寧靜。音樂是在時間中展示藝術,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因此合唱排練中巧妙地處理好音樂節奏與速度,可以大大地提高藝術感染力。
3、 音色處理
合唱和獨唱的主要區別是,合唱通過多個聲部來建立立體音樂,呈現背景、拓展空間、加強質感、豐富色彩……用多個聲部去塑造一個個豐滿、鮮活、逼真、動人的形象。多聲部的處理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問題,但聲部的平衡是基本原則。平衡也是世界和諧最基本的規律之一,人們是生活在平衡之中。如果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平衡,人就感覺不舒服。那么平衡處理以什么為依據呢?形式服從內容,形象決定手段,也就是說平衡是以作品需要為最終依據。但有時在特定情況下,為了使形象更具感染力,也可能打破音樂常理中的平衡原則,局部有意處理成不平衡。
合唱指揮的原則、規律很多。一切按章辦事確能四平八穩,但很難獲得富有生命的藝術效果。因此,合唱指揮藝術處理的最終原則是一切方法和手段為藝術形象服務。
(作者單位:長沙市第十一中學)
責任編輯:黃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