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萍
當前如何借鑒和發展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傳統,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已成為各個領域需要認真面對的重要課題,招貼設計也不例外。
國際性與民族性之間是相互作用的,招貼作品的國際化,對傳統文化的融入是必不可少的。德國的金特·凱澤在看過中國學生的作品之后說:“如果我的中國學生在我的指導下的作品是德國風格的話,我認為是失敗的”筆者在2008年10月參加動+西國際WORKSHOP工作坊菲里·瑞斯拜克教授的課程班時,菲里教授也是希望能看到中國式符號與思維,并以此引導我們。由此說明大師們認為離開了本土文化的現代招貼設計是失敗的。從傳統中探尋本土設計的“根”,是在民族傳統中融入現代意識的再創造。“真正的傳統是不斷前進的產物,它的本質是運動,而不是靜止,傳統應該推動人們不斷前進。”這一直以來就是文化藝術發展的源泉之一。
在當今世界商業大框架下 “民族性”的設計元素應給予提倡,它與“國際化”的設計元素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從中國傳統圖形中提煉現代招貼設計創作方式是一種行之有效方式。
本文所論及的傳統圖形,主要指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流傳甚廣的傳統圖式,它不僅是指在紙上或其他平面上表現出來的傳統圖形,也包括傳統彩陶石器、青銅器、漆器、雕刻或具有傳統意味的其他物體形狀及其表面上的紋樣和裝飾,還包括書法和傳統繪畫等。形式各異的傳統圖形,代表著民族的風俗習慣、特定的心理、審美意味,并融入了深刻的文化內涵。
當然,傳統圖形在今天招貼設計的應用,已不是單純的一種圖形的應用,不是進行簡單的重復或者拼貼,而是從傳統圖形中提煉現代招貼設計的構成方法,把傳統圖形的元素進行改變、創新使其既有民族風韻,又不顯得呆板、陳舊,散發有現代設計的氣味,具有時代感,體現民族的現代氣質與精神。開拓現代招貼設計的創意空間。
我國浩若煙海的傳統圖形世界,凝結了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歷史記憶。以其獨特別致而又統一的格調,顯示其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傳統和視覺文化。圖形是最能體現文化內涵的視覺因素,中國傳統圖形是傳統設計文化的產物,雖然我們今天的語境已變化,可傳統圖形在現代招貼設計運用中有著它獨有的特征與價值:第一,它是一種文化身份的符號系統。中國的很多傳統圖形是獨有的,本身圖形的出現就代表著這種文化身份。如四靈、蝙蝠魚等。第二,通過傳統圖形的借用或轉化可提高訴求的效率,運用它更直接更鮮明。因為傳統圖形本身所代表的寓意(精神化意義、人格化意義等)是固定成型的,如“和合二仙”以“和、合”作為合家團圓,婚姻美滿之意,并借“荷”,“盒”之形而寓意等。大眾看到傳統圖形的挪用或轉化的作品時很容易快速的讀懂其意,快速傳遞所要傳達的信息。第三,借用傳統圖形進行想象力的表現能體現設計師的個人風格。如陳幼堅喜歡用佛手這種帶東方哲學思想的符號;靳埭強則喜歡用中國寫意的水墨來做文化招貼。從傳統圖形中提煉現代招貼設計的幾種創作方式。
一、直接挪用
因為中國傳統圖形自身的美感和它所包含的象征、意境,我們現常把他們直接挪用到現代招貼設計作品中。
這是一種較為簡單的方法,通俗的說就是將中國傳統的圖形不作改變的置于現代的招貼設計作品中,這種超越時空的手法必須找到傳統圖形與所要表達的現代概念的相和點,不能隨意的嫁接。不能不分時空背景,以古典情結召喚人們親和的向往心理,認為借用了傳統圖形,就是回到了古典與傳統,就是捍衛了民族文化的自尊。所借用的傳統圖形與現代招貼設計要表達的意念如不相通時,那么傳統圖形在這些作品中只是“美麗的外衣”,只是一種社會文化的僑飾現象。在現代招貼設計中,有許多較為恰當的挪用中國傳統圖形,合理表達其意味和傳達出文化含義與社會意義的。如圖1,這張作品直接挪用了中國過去社會穿的手工布鞋底圖形符號,采用現代重復疊加的構成手法,在鞋底的邊緣添加了一個大紅的現代轎車。在這里直接挪用的鞋底圖形很好的傳達了過去與傳承的概念,這也更加延伸出突出了其作品的社會意義。
二、化繁為簡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加快,設計也更可以配合當今的簡約生活原則及時代風尚潮流,傾向簡潔的個性化,直接引導以簡潔為主流方向的現代招貼設計。當然中國傳統圖形里就有許許多多高度概括、而又藝術性強的圖形,我們可以直引;也有許多的一些較為繁雜、細膩的中國傳統圖形應提煉簡單的形制,或化繁為簡,達到設計語言的國際化、共性化。這種方式是因傳統圖形蘊藏著先人的無限巧思,意境及故事,我們在進行現代型轉化時應根據需要,保留圖形的古意予以簡化,也必需保持傳統圖形的精神與寓意,帶入現代招貼設計創新的行列中。海報作品《蘇州印象》(圖2)。選用的是代表蘇州傳統文化的常見的四種窗花的簡化的圖形,如冰裂紋圖形等,然后巧妙的安排在“WINDOWS”軟件的標志里,這是借用了傳統的窗花圖形和現代的“WINDOWS”標志的圖形,表達出蘇州文化的發展未來。這種提煉方式在現代招貼設計中表達的圖形精神與寓意最重要。

圖1 王琳《傳承與交流》

圖2 《蘇州印象》
三、技術轉化
現代設計從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包豪斯學院開始,一直都是強調科學與技術的作用。雖然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技術發明,但在西方設計潮流影響的今日中國,那些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可能回避現代技術,技術領域的每一個新的發明都曾給現代設計帶來過新的面貌,促進著現代設計的發展。如(圖3)運用計算機手法做影像處理,產生虛幻的影子,傳達社會訴求。

圖3 《懷一顆平常心》
四、中西合璧:
這里的“合璧”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折衷”,折衷主義立場是后現代主義的特征之一,它并不是單純地恢復歷史風格,而是對歷史風格采用抽出、混合、拼接的方法并存,這種折衷處理基本上是建立在現代主義設計的構建基礎之上的,中西合璧就是這種思維的表現之一。折衷之“衷”在漢語中與“中”通用,折衷意為調和。在現代招貼設計里是指圖形的要素融合為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風格。曾在20世紀20、30年代英、法、美流行的裝飾藝術運動就是在對待吸收、借鑒外來文化這種現象時及對現代風格與古埃及等裝飾要素相融合的折衷。因為中國文化之根深蒂固的獨特的傳承方式,潛移默化地在意識形態的深層左右著中國人的社會生活方式,有意無意地維護著傳統習俗,這也決定了中國圖形的變革既有西化傾向也不會完全西化,現代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審美觀念處在古今和中西的折衷狀態中。
中西合璧是指中國傳統的圖飾與西方的圖飾技巧的融合,自成一格。通過中西合璧,揉合時空創造新機。這種提煉創新需兼容并蓄,但務必要有合理的組合構成與色調處理,自然呈現另類新意。如(圖4)這是一張《平面設計在中國》的招貼作品。中國傳統的形象龍、鳳這二靈獸的舞動、交織流動成太極旋渦的姿態呈現在中國的青花瓷器盤中,統一于中國傳統青花瓷的藍調蘋果電腦標識中。這是一個別具一格的蘋果電腦標識。蘋果電腦是西方科技下的一個現代的具體事物,這張海報是作者以東方創造的龍鳳瑞祥的傳統圖案與推動現代高度生產力發展的蘋果電腦相結合的奇思構想,引發我們對于東西文化互動交融的耐人尋味的思考。

圖4杭春暉 《平面設計在中國》
五、轉換色彩
中國有許多的民間圖形,形式較為復雜,尤其是吉祥喜慶的形式,色調趨向濃重艷麗,予人感覺較俗——土,技巧也多是平涂與渲染,我們應跳脫既定的用色,賦予設計者心中的理想即現代色彩,就能煥發出新的氣象。尤其在現代科技(電腦等)的影響下,這都成為 了較為容易的事情。如作品《皮影字體——掛歷》(圖5)作者所采用的是中國皮影的民間美術圖形,它運用圖形的象征性,以及內涵的深遠性,加以我們現代技術對其色彩及表達方式的游戲化改變,給予了我們視覺上的愉悅。

圖5黃蓓 《皮影字體—掛歷》
六、意象表現
通俗來說:意象就是意境。這也意味在其可視的形后面,有著更廣闊,更高遠的人生體悟。一直依靠技術發展的現代設計,站在21世紀的今天,光靠技術已經不能解決現代人情感的困惑。這種中國特有的審美精神被再度挖掘,成為了激發現代招貼設計創作靈感的不竭源泉。中國傳統圖形創作中的這種意境的追求,是一種精神追求。創造出的是一種現實世界并不存在的鮮活靈動的藝術真實,也是我們在現代招貼設計中應該追求的。我們現代的招貼設計需要對傳統圖形符號充分理解提其“形”,延其“意”,從而傳其“神”, 賦予新的生命和價值。
傳統文化的意境主要形成于文人心境,寧靜悠遠,可是,這樣的環境早已讓位于現代都市的宣囂。當我們的生活工業化、數字化時,我們對形式美的感受還會和我們的先人一模一樣嗎?(圖6)整幅作品就是幾何化的體積產生的一種異樣的美。看到作品猶如置身于微風徐徐,書香飄逸的書齋之中。它將清新高雅的梅蘭竹菊傳統圖形呈現在幾何化的體積造型、獨特奇異的四個容器表面。高雅的色彩、簡約的對比手法、平面與空間的二重構造,寫意與工筆的巧妙融合,出乎尋常的視覺錯位,引發聯想并表達出寧靜而致遠的語境。現代的招貼設計作品應該可以通過意境的借用表達讓其作品產生生命,能夠代給消費者記憶或夢想,滿足用者心靈的需要。有人曾言:“物品就是時空中一個文化在所有的小屋墻上留下的指紋,那么“意境”便是這一個個的小屋,有故事要訴說,物品是表達的媒介,并且闖入了人們的生活。”

圖6拜云潔 《梅蘭竹菊》
不管是哪種提煉的創作方式運用,都是重要的設計探索。通過這些提煉手段創作的設計既表現出了時代感,又反映了民族性,完美的闡釋了現代設計的內涵。因此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招貼設計中去,完全符合當代社會的審美取向和心理需求。從傳統圖形中提煉創作也是一種非常獲得國人、全球認可、接受和欣賞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湖北美術學院設計系)
責任編輯:蔣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