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查 雯
商務部發言人姚堅16日在例行發布會上透露,商務部最近制定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將下放核準權限,僅保留對少數重大的境外投資的核準權限。據悉,新《辦法》將簡化程序,加強服務,大力支持我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
針對這一新《辦法》,彭博社評論說,強貨幣、低商品價格以及外國公司急需注資以償還不良債務為中國企業創造了一個走向海外投資的“完美機會”,2009年初已經見證了暴風驟雨般的幾筆交易,中國投資者牢牢地抓住了許多企業的所有權,或者長期的供給合同。渣打銀行分析師格林認為,這一“走出去”的政策將鼓勵更多的中國企業投資海外,過去幾年中,很多企業已經采取了類似的舉動,但他相信2009年將是這一行動真正獲得一定規模的一年。美聯社的報道稱,中國將派出更多的商務使團赴海外尋找投資機會。
此外姚堅還透露,2月份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8.33億美元,同比下降15.81%;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265家,同比下降13%,但與1月份相比降幅有所減緩。
中國經濟是否已經真正從將外國企業“請進來”的時期,過渡到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階段?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部主任馬宇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情況并不是這樣。馬宇說,利用外資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還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十分重要的動力,事實上,國際上吸收外資最多的國家仍是發達國家,很多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在吸引外資的絕對額上都遠遠超過我們。中國實際使用外資的下降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受金融危機影響,很多企業對外投資都有所減少。現在中國出口下滑比較快,內需市場不是很旺盛,增長的主要方式是擴大投資,主要利用的還是內資,對外資的環境不是很有利。但馬宇還指出,直接投資不可能一直增長,整體來說,中國吸收外資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環球時報200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