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純林
摘 要:不健全的金融體系和金融監管被認為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的根源,巴塞爾協議在金融監管中的作用也由此遭到了金融界的質疑。文章簡要分析了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巴塞爾協議在防范全球金融危機中的作用。
關鍵詞:金融危機 巴塞爾新資本協議 金融監管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2-077-02
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最主要的目的是全面提升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鼓勵銀行投資和改善風險管理系統,運用先進的風險計量方法,正規、系統地分析各種風險暴露的違約概率和損失率,進而更加有效地管理和更加精準的控制銀行面臨的種種風險,以獲得更強的核心競爭力,取得更高的收益。
盡管此次金融危機導致世界各國都對巴塞爾協議金融監管作用的有效性產生質疑,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此次金融危機恰恰發生在國際銀行監管標準由巴塞爾I向巴塞爾II轉換的關鍵時期,如果能盡早完成這一轉換,金融監管本該能夠發現和消除金融體系內的脆弱環節。但不管怎樣,我們應該看到,盡管還不夠完善,但巴塞爾協議目前仍是世界各國共同遵守的較為完備的金融監管準則。因此,我們依然不能完全否定巴塞爾協議在世界金融監管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具體到此次金融危機,實施巴塞爾協議可以在以下方面發揮一定的預防作用。
一、增加銀行的流動性
銀行承受風險的能力取決于銀行的資本金充足率,即風險資產與資本凈額的比率。巴塞爾協議II最低資本要求中規定銀行的相對風險加權資產資本充足率最低為8%,其中的風險資產不僅包括信用風險,同時覆蓋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并給出了三種風險的不同計量方法。設定嚴格的資本充足率要求,不僅可以促使銀行增加應對潛在損失的能力,也可以通過限制銀行財務杠桿,改善其風險態度,限制冒險的沖動。實踐證明,資本充足率管理越嚴格,銀行的經營穩健性越高,受到流動性危機的可能性越小。而此次發生危機的金融機構中,以雷曼兄弟為例,在雷曼破產后公司僅以21.5億美元的總價將其資產管理業務出售給了貝恩資本(不包括私人股權基金部分),相當于預期售價的一半不到。以此價格計算,雷曼的總杠桿率(總資產/股東權益)將上升到29.2倍,一級資本充足率將下降到7.5%,如果剩余的500億美元頭寸進一步縮水20%,那么總杠桿率將上升到59倍,一級資本充足率僅為1.3%。
二、防范集中度風險
所謂集中度風險是指任何可能造成巨大損失(相對于銀行的資本、總資產或總體風險水平)、威脅銀行健康或維持核心業務能力的單個風險暴露或風險暴露組合。此次金融危機爆發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的集中度風險,巴塞爾協議II在監督檢查中對集中度風險的計量與管理提出了相關的要求,如通過對大額單一風險暴露(客戶集中)、行業及區域集中進行風險暴露限額管理;或者采用內部經濟資本模型計量風險暴露的風險貢獻度,并計提相應的經濟資本,以盡可能覆蓋貸款的集中度風險。
此次金融危機恰恰發生在國際銀行監管標準由巴塞爾I向巴塞爾II轉換的關鍵時期,如果巴塞爾協議II早已實施的話,不論是金融機構自身還是監管當局,通過貸款集中度風險管理,本該能夠發現和消除導致此次金融危機的集中度風險問題。
三、壓力測試
壓力測試是新資本協議要求的一個重要部分,旨在檢驗銀行的資產在經濟條件惡化的情況下抵抗風險的能力。壓力測試是一種以定量分析為主的風險分析方法,通過測算銀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極端不利情況下可能發生的損失,分析這些損失對銀行盈利能力和資本金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而對單家銀行、銀行集團和銀行體系的脆弱性做出評估和判斷,并采取必要措施。巴塞爾協議II在監督檢查中對壓力測試進行了規定,主要是為了衡量當外界發生極端事件時,銀行計提的資本能否完全覆蓋風險。如果此次金融危機發生之前,各家金融機構的壓力測試考慮到了目前的極端情況,或許這次危機可以避免,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危機的損失。
四、資產證券化的管理
資產證券化是近代金融業重大的創新,它使流動性比較差的資產,通過證券化實現了流動。從好的方面來講,這有利于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并轉移風險,有效地促進了金融業的發展。但近幾年來證券化的產品越來越復雜,監管卻一直比較松,報價不夠透明,從而使資產證券化被認為是此次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主要原因在于對金融創新的監管不足。巴塞爾協議II在最低資本要求中提出了對資產證券化風險計量與管理的框架,包括資產證券化框架下所涉及交易的范圍和定義、確認風險轉移的操作要求以及對資產證券化風險暴露的處理。但有關該方面的規定僅限于商業銀行,對投資銀行沒有涉及。
五、信息披露的透明化
此次金融危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還在于整個次級按揭貸款過程中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投資機構把住房抵押貸款打包證券化,并在此基礎上創造出大量衍生金融產品,把風險轉移到投資銀行、商業銀行、資本市場,轉移給社會公眾和全世界。在這個分散轉移風險的過程中,投資機構沒有把與風險相關的信息傳遞給投資者,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的嚴重信息不對稱導致了市場失靈。
巴塞爾協議II在市場紀律中提出了有關信息披露的問題。如果最初在證券化的過程中各投資銀行能夠把與風險相關的信息透明化,商業銀行及其他投資者在明確風險程度的基礎上,會慎重考慮購買此類產品,那么這次因次貸危機導致的金融危機或許就不會發生。
總之,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目標不是簡單地強制遵循一套新的資本規則,而是為銀行奠定堅實的風險管理基礎,全面提升其風險管理水平和資本充足率,同時強化市場約束,促進金融市場的穩定。
參考文獻:
1.Accenture,Basel II reality check,July 2004
2.Dlana Hancock,Andreas Lehnert,Wayne Passmore,and Shane M.Sherlund,An Analysis of the Potencial Competitive Impacts of BASEL II Capital Standards on U.S.Mortgage Rate and Mortgage Securitization,Federal Reserve Board,April 2005
3.BIS,Home-host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effective Basel II implementation,November 2005
4.Synovus Financial Corp.Comments on the Advance Notice of Proposed Rule-Making in Rela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Basel II),October 31,2003
5.Remarks by Governor Susan Schmidt Bies at the Standard&Poor North America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onference,New York,November 30,2005
6.Ben S Bernanke.The implementation of Basel II-some issues for cross-border banking,at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BankersAnnual Breakfast Dialogue,Washington DC,October 2004
7.Plamen Nikolov.Implementation of Basel II Capital Requirements by Foreign Banking InstitutionsBranches and Agencies in New York State,New York State Banking Department,2004
8.巴曙松.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
9.黃毅,杜忠澤.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10.約翰.伊特韋爾,艾斯.泰勒.全球金融風險監管[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11.中國商業銀行會計制度規范與信息披露及銀行監管研究課題組.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征求意見稿若干焦點爭論[J].上海金融,2004(5)
12.張燕玲.中國銀行業海外機構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挑戰與建議[J].中國金融,2005(11)
(作者單位:交通銀行總行 上海 20012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