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共建黨前后的張申府

2009-03-19 05:39:02秦立海商俊霞
文史春秋 2009年1期

秦立海 商俊霞

結識陳獨秀、李大釗,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

1986年7月13日,《人民日報》第四版左下角刊載了一則并不引人注目的新華社消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我黨的老朋友張申府同志在京逝世。”

張申府(1893—1986),原名張崧年,河北獻縣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第二年升入本科,先學哲學后學數學,1917年肄業留校任教。此時,正值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實行“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舊學舊人不廢,而新學新人大興”,他聘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新青年》雜志主編陳獨秀擔任文科學長,剛從日本留學歸來的李大釗擔任圖書館主任。這使北京大學很快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中心,除《新青年》外,一批宣傳新思想的進步團體和刊物也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大釗等人發起成立的“少年中國學會”創辦的《少年中國》月刊,此外還有“新潮社”創辦的《新潮》雜志等。當時,身處新文化運動中心的張申府積極參加了這兩個團體的活動,并為之撰寫了一些短小文章,已在思想界初露頭角。

1917年,張申府開始給《新青年》寫稿,受到陳獨秀的注意。1918年下半年,張申府出任《新青年》編委,撰寫了一系列介紹新思想、新科學的文章,并逐漸與陳獨秀相知相熟。此前,張申府經其同學、李大釗的同鄉郭曉峰介紹,在1916年就已同李大釗相識。1917年,張申府曾在李大釗主編的《甲寅日刊》上發表過討論“青年問題”的文章。1918年,李大釗出任北大圖書館主任后,張申府在授課之余,曾在圖書館幫助李大釗做些圖書管理工作。當時,張申府的工作室標為登錄室,就在主任室的旁邊。李大釗組織一些學生“勤工儉學”,課外幫助整理圖書,翻譯、編目、打印卡片等,張申府則負責檢查和校對。毛澤東在北大旁聽時,就曾擔任過圖書登錄工作,并與張申府相識。對此,毛澤東在建國后曾稱張申府為其“頂頭上司”,張申府則說毛澤東“當時已表現出是一非常人”。由于工作之便,張申府常與李大釗聚談,兩人志同道合,關系日益密切。在暑假李大釗回鄉休假期間,張申府曾兩次代理其在圖書館的職務。在李大釗的領導下,北大圖書館成為了當時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心。張申府身在其中,耳聞目染,自然受益匪淺,逐漸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的積極研究者和傳播者。

北京大學和《新青年》將張申府與陳獨秀、李大釗緊密地聯系在一起,3人志趣相投,經常聚首,相互交流思想文化界的最新動態,共同推動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918年冬,3人經過商討,認為僅靠《新青年》這一月刊已不能滿足急速發展的革命形勢需要,應辦一比其“更迅速、刊期更短、與現實更直接”的刊物,“與《新青年》配合,互相補充,密切適應政治斗爭進行宣傳鼓動,最后便商定再辦一個周刊,即《每周評論》”。張申府在晚年仍對當時的情況記憶猶新:《每周評論》“初辦時,集稿、校印等具體工作完全是由守常和我負實際責任。我還記得,創刊第一期出版的前夜,他同我曾親自到印刷所里去校對。等校對完了,看了大樣,改好印成,那時已到凌晨四點鐘。我倆各拿著一張首先印出的《每周評論》創刊號,出印刷所從宣武門徒步回家,一路上真是說不出的高興!雖然那時正值冬天,但我們都忘記了寒冷。”“《每周評論》可以說對‘五四運動有最直接的正面推動作用。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也第一次在上面有了公開的介紹、簡短的摘譯。”《每周評論》是繼《新青年》之后新文化運動的另一重要陣地,被認為是新文化運動從文化“啟蒙”轉向政治“救亡”的重要標志。長期以來,許多學者在論及《每周評論》創刊時,往往只講陳獨秀和李大釗,而不提張申府,顯然是不客觀的。

張申府出任《新青年》編委和參與創辦《每周評論》后,僅在1918—1920年間,就先后為這兩個刊物撰稿30多篇,大力宣傳“自由”、“革新”等思想觀念,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一員干將。關于“自由”,張申府指出:“政治家重秩序,革新家重自由,二者之不能相容,實根于此。”“秩序實是極易致的,雖難得、最難保時的東西乃是自由。秩序當為自由而設,妨礙自由的秩序是絕對要不得的。”“吾們期望自由,第一便要先由自己自由自己。”“一切心里的錮蔽束縛,思想上的網羅,都須盡先解除。必先有了內部的自由,乃有外面的自由可言。自由!自由!個個的自由!沒有自由沒長進,沒有自由久沉淪。”關于“革新”,張申府強調:“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茍日改、日日改、又日改。一方面因往傳而新,一方面因現境而新;一方面因往傳而改,一方面因現境而改。無論講學、無論做事,都要能夠這樣,才有真成就,才有真進步。”此外,張申府還提出“興三利”:“開首,多多培養進取、有為,肯犧牲、負責任的少年,專門而博聞的學者。其次,實行科學教育,使人人對于事物都抱著遵守科學法的態度,都是批疑之膽大而容受之心虛。第三,創辦種種真正絕對的民本事業,成立種種真正絕對的民本制度,務令人世的確是人的人世,不再是帝王軍閥的人世,不再是官僚政客的人世,不再是資本家財主的人世。”這些在當時令人振聾發聵的思想言論,充分展示了張申府追求思想自由、致力于社會改造的精神風貌,為新文化運動作出了重要貢獻。

追隨陳獨秀、李大釗,參與創建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

“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在中共黨史上早已傳為佳話。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其中也有張申府的一份功勞。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張申府積極參與其中,并在陳獨秀、李大釗的影響下,很快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同年冬天,張申府“隨李大釗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小組,常利用北大教室,在晚間開會,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通過學習,張申府的思想認識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公開宣布:“對于社會主義自然要絕對的信奉,共產主義是社會主義的精華,對于共產主義自然要更絕對的信奉。”“吾絕對相信救治今日的病惡,必須實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吾絕對相信如要把現狀改換,只有改換一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社會。”在此,張申府準備改造中國社會的理想和信念得到了充分展現。

張申府明白,要在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必須首先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無產階級政黨。最早醞釀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的是陳獨秀和李大釗。1920年2月,為躲避反動軍閥政府的迫害,陳獨秀從北京秘密遷移上海。在護送陳獨秀離京途中,李大釗和他商討了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的問題。隨后,在北京的李大釗和張申府與已轉回上海的陳獨秀開

始通信,商量組織共產黨。不久,經共產國際批準,俄共(布)遠東局海參崴分局外國處派出全權代表維經斯基(亦譯為魏金斯基)等人來華,了解“五四”運動后中國革命運動發展的情況和能否建立共產黨組織的問題。維經斯基先到北京,經北大俄籍教員柏烈偉介紹,會見了李大釗和張申府。然后,又經李大釗介紹,維經斯基前往上海會見了陳獨秀。在北京和上海,維經斯基通過召開座談會,深入了解情況后,認為中國已經具備建立共產黨的條件,并對陳獨秀和李大釗、張申府的建黨工作給予了幫助。

在維經斯基的推動下,陳獨秀加快了建黨工作的步伐。1920年6月,他在上海同李漢俊、俞秀松等人開會商議,決定成立共產黨組織,并初步定名為“社會共產黨”。此后不久,圍繞著是用“社會黨”還是用“共產黨”命名的問題,陳獨秀拿不定主意,就寫信給張申府,并讓其告訴李大釗,征求二人意見。據張申府回憶:“信寫得很長,主要講創黨的事,信中說:‘這件事情在北大只有你和守常可以談。(大意如此)為什么呢?一是因為陳獨秀在北大當過文科學長,認識的人很多,但有些人不搞政治,不適于談,而建黨的事是秘密進行的。二是陳獨秀在北京時,他和守常以及我經常在一起,他常到北大圖書館李主任辦公室來,觀點一致……彼此很了解。”關于黨的名稱,張申府回憶:“當時我們還很幼稚,雖然認為名以‘共產黨為最好,但又不敢作最后決定,后來維經斯基說:‘還是叫共產黨。我們都同意了。”這樣,中國共產黨就有了自己響亮的名字。

中國共產黨的名稱確定以后,“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進程大大加快。當時,“陳獨秀熱情極高,說干就干”,在其主持下,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漁陽里2號《新青年》編輯部正式成立。這是中國的第一個共產黨組織,也是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織。與此同時,李大釗在北京的建黨活動也已有條不紊地展開。不過,由于李大釗“性情溫和,樂于與人交往,然而又不善空言,他和陳獨秀一樣具有熱情和信心,但工作起來又較細致謹慎,因此北京的發展工作稍緩慢了一點”。9月中旬,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講學。張申府因久慕羅素大名,又曾為羅素來華做過大力的鼓吹,所以立刻動身前往上海迎接。當時,張申府就住在陳獨秀的家里。據張申府回憶:“在滬期間,我一方面聽羅素的講演,一方面與陳獨秀就黨的籌組問題多次交換了意見。”“陳獨秀向我介紹了上海的建黨工作。我們一致認為,既然組織起來了,就要發展,能人黨的人最好都吸收到黨內來。”9月下旬,“回北大后,我把見到陳獨秀的全部情況告訴了大釗同志。他非常高興,而且贊同陳獨秀關于建黨問題的意見。”張申府在“南陳北李”之間的這種奔走串聯,在當時通訊條件并不發達的情況下,及時地為中國共產黨兩位主要創始人架起了溝通的橋梁,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和發展。

當時,在北京只有李大釗和張申府兩名黨員。二人一致認為,必須盡快成立黨的組織,發展壯大黨員隊伍,并首先想到了劉清揚。“劉清揚是天津人,‘五四運動中表現很積極,是一個女界的學生領袖,曾被警察關過。1919年成立全國學生聯合會,她到上海出席了會議。1920年7月,學聯決定到南洋去募捐,就派了劉清揚、張國燾兩人參加。”據張申府回憶,“9月底,劉清揚到北京后,大釗和我在圖書館主任室找她談話,希望她加入共產黨,但她當時卻表示對黨的組織還不太理解,沒有同意。我們認為入黨一事不能勉強,只能待將來有了認識再說。以后,李大釗找了張國燾,張是北大的學生,在學生中表現積極,熱情很高。除了大釗和我,他成了北京的第三個黨員。”不久,經過一系列準備,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于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李大釗的辦公室正式成立。當時取名為“共產黨小組”。黨組織的最初成員就是李大釗、張申府和張國燾3人。張申府由此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創始人。

介紹周恩來入黨,建立旅法共產黨早期組織

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后不久,張申府就離開北京途經上海前往法國了。當時,一批中法人士為溝通文化交流,組織了華法教育會,倡議中國學生赴法勤工儉學。為此,李石曾、吳稚暉等人在法國籌辦了一所里昂中法大學,張申府經人推薦前往教授邏輯。1920年11月,張申府正式踏上赴法教書的征途,并于年底順利到達法國巴黎。張申府此行還負有一項重要使命,就是受陳獨秀和李大釗的委托,在法國建立和發展黨的組織。

張申府在法國發展的第一個黨員是劉清揚。劉清揚是與張申府同船前往法國勤工儉學的。據張申府回憶:“途中,我向劉清揚介紹了俄國十月革命,講了共產主義,也講了共產黨的性質,她對黨的組織有了新的認識。”1921年初,“我認為劉清揚同志對黨的認識已有了顯著的提高,便介紹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接著我又與劉清揚商量一起介紹周恩來同志入黨之事。”當時,周恩來是先于張申府、劉清揚10多天到達法國的。此前,3人在國內早已熟識,劉清揚和周恩來同為天津“覺悟社”社員,自然十分熟悉。張申府和周恩來初次相見是在1920年8月的陶然亭聚會上。當時,“少年中國學會”和“覺悟社”等5個團體的代表20余人,在北京陶然亭慈悲庵舉行座談會,商討進步團體的聯合事宜,李大釗、張申府、劉清揚、周恩來、鄧穎超等皆參加了這次座談會。周恩來代表“覺悟社”發言,主要講了聯合進步團體,共謀社會改造的意義。張申府也在會上發表意見,極力贊成“改造聯合”。會后,各團體代表還公推張申府起草了《改造聯合宣言》和《改造聯合約章》。陶然亭聚會,周恩來給張申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氣度不凡,侃侃而談,其深邃的目光和堅毅的表情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們暢敘理想,熱烈交談,共同討論中國的前途,交換各自的看法。以后由于工作之便,我們經常見面,往來越發親密。”此次異國相逢,更是倍感親切,3人經常聚在一起,對各種主義問題進行熱烈的討論,這對幫助周恩來最終確立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1年春,張申府和劉清揚一起在法國巴黎介紹周恩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據張申府回憶:“我和劉清揚一致認為,周恩來同志是一位有遠見卓識、具有非凡組織能力的同志。”“我和劉清揚曾一起找周恩來同志談了共產黨組織的性質和任務,也談了俄國十月革命。我們說,中國總是要向前發展的,趨勢是一定要走社會主義的路,但是要使形勢發展得更快,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并且要有個組織來領導。俄國建立了共產黨,領導人民推翻了

反動統治,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我們也要成立共產黨的組織,并且要吸收進步的同志,壯大組織力量,推動國家的進步。”“其時,周恩來同志對十月革命已作過認真的研究,他十分向往社會主義,立志獻身于國家民族的解放事業”,“他非常高興地接受了我們的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關于入黨手續,張申府表示:“那個時候,黨還處于創立時期,這些活動都是秘密進行的,也沒有什么其他手續。事后我寫信把介紹周恩來同志入黨一事告訴了國內的陳獨秀,他當然沒有什么不同意見。”從此,周恩來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共產主義事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62年,周恩來在談到自己的入黨情況時曾明確表示:“我感謝劉清揚和張申府,是他們兩人介紹我入黨的。”張申府由此成為了周恩來的政治引路人。

張申府在介紹劉清揚和周恩來人黨的同時,也開始著手建立黨的組織。當時,從國內帶著黨的關系來到法國的黨員除張申府外,還有趙世炎和陳公培兩人。他們皆是在上海經陳獨秀介紹入黨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為勤工儉學而來到法國的。其中,趙世炎于1920年5月9日離滬赴法,6月16日到達巴黎;陳公培則是于1920年8月在上海參加了組黨的第一次籌備會之后赴法的,皆先于張申府到達法國。但因當時國內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尚在籌建之中,陳獨秀并未立即賦予二人在法國建立黨組織的使命。當張申府肩負著建黨使命來到法國后,趙世炎很快于1921年2月同張申府接上了黨的組織關系。據張申府回憶:“可能是陳獨秀給我來信證明,并由他(趙世炎)口頭作自我介紹;也可能是他持陳獨秀寄給他的介紹信來見我。”同年4月,陳公培接到陳獨秀的介紹信,亦同張申府接上了黨的組織關系。這樣,張申府“與周恩來、劉清揚、趙世炎、陳公培在巴黎成立了共產黨小組,大家都明確是共產黨員,但對外不公開”。當時,旅法的共產黨早期組織雖“沒有正式名稱”,但“成立后報告了陳獨秀”,成為了中共一大召開前公認的8個共產黨早期組織之一。張申府作為旅法共產黨早期組織的發起人和負責人,沒有辜負陳獨秀和李大釗的囑托,出色地完成了在法國建立黨組織的使命。

張申府在法期間,與陳獨秀、李大釗“常有書信往來”,并經常給《新青年》寫稿,暢談自己的旅歐觀感及思想觀點。張申府曾致信陳獨秀表示:“吾到法后,感著歐洲一時是無望的。生于東方的人,不能不仍希望東方,最好的希望是中俄之聯合。”“留法勤工儉學的學生中相信馬克思的很多,但未必真懂得、真感著非革命不可,真肯以生命來換。許多人說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宗教,其實在最細微的地方,沒有點迷信,什么事也做不成。”“政治上的事切忌客氣,政治尤不可專模仿人。世界趨勢固要曉得,但勉隨趨勢而忘了自己實況,必無好結果。能認事實是列寧一大長處。”為了使人們敢于“承認事實”,敢于“說實話”,張申府“以為很有組織一個‘實話黨的必要”,因為“真理不過是實話之文雅的名稱”。這些思想言論雖有值得商榷之處,但亦不乏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之光,充分體現了張申府可貴的探索精神。

介紹朱德入黨,建立中國共產黨旅歐支部

1921年9月,張申府因不滿中法當局對留法勤工儉學生為爭取入學權利而進駐里昂中法大學行動的鎮壓,憤然辭去了中法大學的教職,結果失去了每月800法郎的薪金,致使日常生活發生了嚴重困難。由于戰后德國的生活費用相對較低,1922年3月,張申府、劉清揚和周恩來3人便一起離開法國巴黎,乘火車到了德國柏林。在德國,張申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但其仍執著于黨的組織建設工作。

當時,在德國的共產黨員除張申府、劉清揚和周恩來外,還有張伯簡。于是,在張申府的組織下,4人成立了一個黨小組,開展活動。后來,又有高語罕、鄭太樸、章伯鈞等人相繼加入,組織進一步擴大。據張申府回憶:“我們每周大約總有一次要聚在一起學習、討論和研究工作。在柏林召開黨的會議,多是在我租住的地方。”在此期間,朱德亦遠涉重洋來到德國,尋求革命真理。出國前,朱德曾于1922年7月到上海拜訪陳獨秀,提出了入黨要求。陳獨秀認為朱德這樣當過高級舊軍官的人,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才能入黨,拒絕了他的申請。1922年10月,朱德經法國巴黎來到德國柏林,找到了張申府和周恩來。據張申府回憶:“朱德過去是軍人,但他拋棄了優裕的生活,到歐洲尋求新的革命道路。他謙虛誠懇,熱情很高。朱德向我敘述了自己的曲折經歷并委婉地表示了入黨的要求。他的革命愿望是強烈的,對黨十分忠誠,對同志也是一樣,特別是他事事走在前頭。許多時候,大家坐在一起說話,他卻悄悄地忙著做事或是忙著做飯。不久我和周恩來一起介紹朱德同志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張申府雖然人在德國,但仍時刻關注著法國方面各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其中旅歐青年團的籌建就是在其指導下進行的。據張申府回憶:“我們曾就這一問題多次醞釀討論,但由于黨小組是不公開的秘密組織,因此,在整個籌建工作中,我們從未用黨組織的名義。”“旅法5人小組中,除陳公培于1921年10月因里昂事件被驅逐回國外,其余4人都投入了組織旅歐青年團的工作,尤其是周恩來和趙世炎做了大量具體、細致的組織工作。其時我在德國,曾就這個問題與趙世炎多次通信,和國內黨中央也通過信。”1922年4月30日,趙世炎在致陳公培的信中就曾提到,張申府、周恩來、劉清揚等“德國諸友聯名”“給我信促于‘五一告成,但實辦不到,法國方面來不及”。“申府現在德,應該常有信來,他給我信最密。我在法國方面事事審慎,故進行很遲,因此常遭他的責備與催促”。從這段話中,不難看出,在籌建少共問題上,黨小組成員彼此溝通意見,互相配合,開展活動;其聯系是相當緊密的。由此也體現了旅歐黨組織的領導作用。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1922年6月,“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3年2月改名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法國巴黎正式宣告成立,以趙世炎為書記、周恩來負責宣傳、張伯簡負責組織。張申府雖然沒有參加“少共”的領導機構,但作為中共旅歐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仍是“少共”組織的重要成員,并對其工作時常予以指導。

“少共”成立后,隨著組織的不斷發展壯大,其中一部分團員經過培養教育,陸續轉為中共黨員。同時,黨組織又吸收了一些新黨員,再加上從國內轉來的一些黨員,中共旅歐黨員人數迅速增加。這使原有的黨小組的組織形式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適時地建立黨的支部,不僅成為必要

而且有了可能。1922年冬,以張申府為書記的中國共產黨旅歐支部在法國巴黎正式宣告成立。據張申府回憶:“它和少共機關是重合的,黨員都參加了少共組織。我和周恩來、趙世炎等同志在其中負主要責任。當時趙世炎在法國,我住德國,周恩來常常往來于德、法之間。雖然我們不能常常見面,但卻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當時,黨組織是秘密的,團組織則是公開的,但黨組織是團組織的領導和核心。據此,張申府有權對“少共”的工作發表意見,但沒想到卻遇到了挑戰。張申府回憶說:“有一個名叫任卓宣(葉青)的人,是少共負責人之一,他非常自負,也很獨斷,他說我干涉少共,把我開除了(少共開會時我并未在場,這些都是后來知道的)。后來,第三國際給我平了反,第三國際負責人說,張崧年是共產黨員,你們沒有資格開除他。”這一“插曲”雖然暴露了旅歐黨團體制的弊端,但鑒于當時的特殊形勢,這種黨團合一的領導體制卻未改變,而是一直保持到中共旅歐支部的結束。

為加強理論宣傳工作,旅歐黨團組織于1922年8月創辦了《少年》月刊(1924年2月改名為《赤光》)。“《少年》以宣傳共產主義為主要內容。一方面,它大力闡揚馬克思主義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另一方面,同勤工儉學運動中的無政府主義及各種錯誤思潮作斗爭”。張申府以“R”為筆名為《少年》撰寫了大量文章,闡述共產黨的性質和作用,解釋馬列主義的建黨原則。張申府指出:“共產黨是勞動階級的代表,是勞動階級的先驅,是要使人人都得其所的,是不許一人逾其分的。共產黨主張的,因此絕不是少數人的利害。共產黨的人必須是勞動階級或同化于勞動階級的,必須有死也不改的信仰,必須了然于同階級人彼此利害的共同,且認除此共同的利害,別無利害。”“必須由這樣的人,當仁不讓,造成強固的共產黨,中國事乃可有為。”張申府對共產黨的認識不乏馬克思主義的真知灼見,其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更是溢于言表,這在早期中國共產黨人中是難能可貴的。

張申府作為中共旅歐支部負責人,同時兼任中共旅歐通訊員,與國內的陳獨秀、李大釗“經常通信,溝通情況”,在黨中央和旅歐支部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此外,張申府還利用歐洲的便利條件,大量收集、閱讀和介紹馬克思主義著作,并通過給《新青年》寫稿等方式,向國內宣傳馬克思主義,為早期中國共產黨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出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推薦周恩來到軍校任職

1923年底,張申府為生活所迫,經中共中央批準,結束了3年的旅歐生涯,與劉清揚一起取道莫斯科,踏上了回國的旅途。張申府在莫斯科逗留了3個星期,同東方大學中國留學生進行了聚談。并會見了時任共產國際東方部部長的維經斯基。在此期間,張申府經趙世炎介紹,還“會見了正率領一個代表團,商談在廣州開辦軍事學校、邀請顧問及教官事的蔣介石”。據張申府回憶:“當時我們不過彼此寒暄幾句,并沒有談什么別的。蔣介石倒是客氣得很。”但這“一面之緣”卻為張申府與蔣介石的黃埔共事揭開了序幕。

張申府回到國內后,“本擬再回北大教書,不意竟為胡適等所拒”。1924年初,經李大釗介紹,張申府前往廣州,受聘擔任了廣東大學教授兼圖書館主任。當時,“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剛剛開過,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改組國民黨,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開創了國共合作的新局面。為了培養革命軍事人才,廣州正在籌辦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張申府到廣州后,受到了廖仲愷等國民黨人的熱烈歡迎,“馬上參加了黃埔軍校的籌備工作”。據張申府回憶:“在軍校,我參加了招考學員的工作。來廣州參加考試的學生大都通過了本地區的初試,但人數仍然很多。學生們熱情很高,認為報國有門,踴躍報考。我記得復試要經過筆試和口試,我主要負責學生的口試。”“4月底,入學考試發榜,第一期學生陸續進校,我亦被任命為軍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為戴季陶。當時,張申府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擔任校長蔣介石的英、德文翻譯。這樣,時年31歲的張申府乘著國共合作的東風,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在黃埔軍校任職的第一人。

張申府在黃埔軍校任職期間,深受軍校黨代表廖仲愷和政治部主任戴季陶的信任和重用,并希望其多為黃埔推薦英才。據張申府回憶:“他們對我非常熱情,常請我吃飯,談軍校工作。”“談話之間,他們希望我能夠推薦一些在國外學習的優秀學生到黃埔軍校來。于是我開了一個15人的名單給廖仲愷,名單上的第一名就是周恩來。”1924年4-5月間,“我給周恩來同志寫信談了此事,不久他回信表示同意。8月初,周恩來同志從法國回到廣州,其時我正在北京度假,回粵后才見到他。他顯得非常高興,認為黃埔軍校大有可為,表現出極大的熱情。11月,他接任政治部主任工作,以其非凡的才干為黃埔建軍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周恩來任職于黃埔軍校,成為了其革命生涯的又一嶄新起點。但時下一些中共黨史著作,在談及周恩來出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背景時,只字不提張申府的舉薦之功,這顯然是有失公正的。

張申府推薦周恩來到黃埔軍校任職,但自己卻很快“開了小差”,離開了黃埔軍校。對此,張申府解釋說:“一因黃埔不在廣州城里,由黃埔到廣州坐小汽艇也要一兩個小時,我在廣東大學教課,本已很忙,這樣兩邊來回跑,實在來不及。再則蔣介石表現出來的剛愎自用的作風,我更看不慣……還有那種習慣了的反動軍人氣焰也更使我難耐。另外這時國民黨的右派又漸漸抬頭了,戴季陶已經不辭而去,我當然更不能干了。”張申府離開黃埔軍校后,本想“專門從事廣東大學的工作”,但9月初卻被廣東大學校長鄒魯(國民黨右派元老)突然解聘,理由是暑假在北京的張申府“沒有回他的信,瞧不起他!”實際上這不過是國民黨排共的一個表現而已。失去工作的張申府生活沒有了著落,只好告別廣州回到了上海。

1925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張申府參加了這次大會,沒想到卻由此告別了其參與創建的中國共產黨,成為了其政治生涯的一大轉折點。據張申府回憶:“當時,我對會上一些人的說法深感不能同意當即就說了出來,結果招致冷笑,認為幼稚幻想。當時那種輕蔑的態度,使我感到極端難堪。”會后,這件事“成了我頭腦中的一個疙瘩,越想越感著不合適。由于小資產階級的習性未除,不能在黨內奮斗爭取,竟而錯誤地決定自己退出,造成一生大錯!”

張申府雖然負氣退黨,但心卻仍是向著黨的。當時,張申府曾向再三勸其不要退黨的李大釗和趙世炎保證:“以后在黨外仍當與黨配合工作,一定永遠同黨保持友誼關系,以免在黨內因意見分歧發生齟齬,反而多所妨礙。”此后,張申府就“如退出時所說定的,但有機會總給黨做外圍工作;但凡有黨的指示,總盡一切可能惟力是視。”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 中文成人无码国产亚洲|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四虎成人精品|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国内a级毛片|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久青草网站| 五月激情综合网|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毛片网站观看|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白浆视频| 99国产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欧美一级色视频| 婷婷午夜影院| 丁香婷婷在线视频|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就去色综合|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国产玖玖视频|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女同疯狂摩擦2| 激情综合五月网|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www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精品1区|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久久成人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 国产欧美另类| 国产69精品久久|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国产在线八区|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