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星 齊鵬飛
摘要: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總書記站在新的時代高度,緊密結合黨在當代中國執政的新的歷史主題,對黨的建設理念和目標體系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對黨的建設內涵和具體路徑作出了新的探索和創新,極大地深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關于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知水平,使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在新世紀新階段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目的標向性和縱深趨向性。
關鍵詞:胡錦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執政黨建設
中圖分類號:D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5194(2009)01—0034—05
馬克思主義政黨奪取政權不容易,執掌好政權尤其是長期執掌好政權更不容易。執政以后如何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如何認識、把握和運用共產黨執政規律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完成黨的執政使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必須直面應對和解答的一個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黨的十六大以來,作為黨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的主要創立者胡錦濤總書記,面對新世紀新階段新的任務和要求,對執政黨建設這個重大課題作了哪些回應和反思,對鄧小平同志和江澤民同志的黨建思想和學說作了哪些繼承和發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執政黨建設規律又作了哪些探索和創新……這些疑惑的解決,單靠一些宏大的概論和判斷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諸多的微觀探究與嚴格考證。鑒于此,對胡錦濤總書記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執政黨建設規律的探索與貢獻進行初步探討和分析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總書記在繼承鄧小平和江澤民黨建思想的基礎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執政黨建設理念作出了新的探索和闡釋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創者,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提出了“我們黨是執政黨……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黨,執政黨的黨員應該怎樣才合格,黨怎樣才叫善于領導”的時代命題。十三屆四中全會之后,江澤民同志進一步審視和解讀了這一時代命題,并圍繞著執政黨建設理念提出了與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執政目的、任務、宗旨等相適應的,而與過去革命的思維相異的,立足于執政、服務于執政的新論斷、新觀點。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總書記緊密結合新世紀新階段的特點和要求,對執政黨建設的理念作出了進一步探索和闡釋,實現了黨從“革命黨”到“執政黨”觀念的徹底轉變與超越。
首先,胡錦濤總書記進一步強調了執政黨建設必須圍繞黨執政條件的新變化,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以貫徹和推進。1978年12月,鄧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實際上就奠定了新時期執政黨建設的改革與創新的精神基調。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江澤民同志指出:“堅持用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這是我們黨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色、永不脫離群眾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證。”在黨的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提出了“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時代號召。2008年2月,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又進一步強調:“黨要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自身建設,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這是我們黨深刻把握時代條件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黨的建設狀況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戰略任務,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和做好組織工作的根本要求。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黨的十七大向全黨發出這一號召,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必須從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從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客觀要求,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戰略高度出發,深刻認識和全面把握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的重大意義……全黨同志一定要緊密聯系新的時代條件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實際,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持黨的宗旨和性質,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狀態、改革創新的思想作風、改革創新的工作方法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各方面建設。”
其次,胡錦濤總書記進一步強調了執政黨建設必須緊緊圍繞黨的執政任務,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服從和服務于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鄧小平指出:“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江澤民強調:“這些年來,我們積累了一條重要的經驗:形勢越復雜,任務越繁重,斗爭越尖銳,我們就越要堅持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基本綱領,堅定不移地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堅定不移地為實現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總目標和總任務而不懈奮斗。”在黨的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進一步強調:“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要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決不能動搖。”在建黨87周年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又將執政黨建設必須緊緊圍繞黨的執政任務提升到黨的建設的根本任務的高度加以強調,他指出:“必須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始終把教育全黨堅定不移地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作為黨的建設的根本任務。”
再次,胡錦濤總書記進一步強調了執政黨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鄧小平指出:“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決不能同群眾相對立。”江澤民強調:“加強黨的建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黨必須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在黨的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群眾路線,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系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在建黨85周年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站在歷史的高度又進一步強調:“歷史表明,只有深刻認識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力,真誠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我們黨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賴和擁護,才能無往而不勝。”在建黨87周年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又將這種“以人為本”的宗旨提升到黨的建設的核心價值的高度加以強調,他指出:“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建設的核心價值。”
二、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總書記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黨的建設的總體目標,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執政黨建設目標體系新的超越和發展
在毛澤東思想體系的范疇中,處于戰爭與革命時代背景下的中國共產黨,無論是對黨的建設總體目標的內涵規定,還是對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全面推進,都緊緊圍繞著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這個最根本的歷史任務,使黨的建設的目標體系帶有極強的現實性、目的性和針對性,富有強烈的革命色彩。正如1939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所指的,“它的任務就是:幫助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迫切地需要建設這樣一個黨,建設這樣一個黨的主觀客觀條件也已經大體具備,這件偉大工程也正在進行之中。”這種革命的目的傾向在當時是歷史合力的使然,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最終也起到了革命性的歷史作用。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總書記汲取了毛澤東思想體系關于制定黨的建設總體目標的現實性、針對性、目的性的正確原則,在全面繼承鄧小平同志和江澤民同志黨建思想的基礎上,以其更為恢宏的理論視野、更為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更為務實的求真精神,對黨的未來形象提出了與新世紀新階段的新變化相適應的新的要求和目標,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鄧小平同志領導全黨重新審視并推動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在執政的視野中首次將黨的建設的總體目標界定為“把我們黨建設成為有戰斗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堅強核心。”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不斷深入,從1994年9月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到黨的十五大,江澤民同志從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高度,對黨的建設的總體目標作了發展性的補充和規定,他指出:“面向新世紀,黨中央領導全黨正在繼續推進這個新的偉大工程,就是要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總書記又對此作了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到黨的十七大,形成了一個主線、一個方針、三個要求、五個重點和八個目標的關于黨的建設的整體性部署和歸納,他強調:“必須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以造就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重點加強作風建設,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為重點加強制度建設,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至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語境中,對黨未來的總體形象和要求已有了更為明確的指導思想和更為實際的歷史主題,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和時代氣息的關于把黨建設成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總體論綱。對此,也有學者將其歸納為“五位一體”的黨建總體布局。
三、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總書記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聯系起來,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執政黨建設的具體內涵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造性的新思想、新論斷
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總書記針對新世紀新階段新的矛盾和問題,在全面闡述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偉大進程中,將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同黨在當代中國執政的主題、目的、任務和宗旨緊密結合起來,不僅在思想理論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等傳統的黨建領域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造性的新思想和新觀點,而且還進一步突出和強調了富有時代氣息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核心與主線地位,使得黨的建設這項新的偉大而又艱巨的工程在新世紀新階段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立體姿態和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內容豐富的多樣化布局。
在思想理論建設方面,胡錦濤總書記強調了思想理論建設在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的首要地位,提出了“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著力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的偉大號召。他指出:“思想理論建設是黨的根本建設,黨的理論創新引領各方面創新。要按照建設學習型政黨的要求,緊密結合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改造,進一步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提高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在組織建設方面,胡錦濤總書記從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努力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和加強與改進基層組織的黨建工作等三個層面將黨的組織建設全面引向深入。他指出:“黨內民主是增強黨的創新活力、鞏固黨的團結統一的重要保證。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著力造就高素質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形成干部選拔任用科學機制……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執政的組織基礎。要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全面推進農村、企業、城市社區和機關、學校、新社會組織等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創新活動方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
在作風建設方面,胡錦濤總書記把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擺在顯要的突出位置,特別強調反腐敗斗爭必須深入開展,必須貫穿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他指出:“優良的黨風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以求真務實作風推進各項工作,多干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加強調查研究,改進學風和文風,精簡會議和文件,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反對弄虛作假。倡導勤儉節約、勤儉辦一切事業,反對奢侈浪費。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入開展黨風黨紀教育,積極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使領導干部模范遵守黨紀國法,繼承優良傳統,弘揚新風正氣,以優良的黨
風促政風帶民風。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同各種消極腐敗現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全黨同志一定要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堅決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對任何腐敗分子,都必須依法嚴懲,決不姑息!”
在執政能力建設方面,胡錦濤總書記進一步突出了執政能力建設在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的核心與主線的重要地位,并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緊迫性、具體要求、原則、路徑和方法都作了具體論述。他指出:“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關系黨的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必須把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的核心內容抓緊抓好。要按照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要求,改進領導班子思想作風,提高領導干部執政本領,改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健全領導體制,完善地方黨委領導班子配備改革后的工作機制,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定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善于領導科學發展的堅強領導集體。以加強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影響和帶動全黨,使黨的全部工作始終符合時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在先進性建設方面,胡錦濤總書記賦予黨的先進性新的時代內涵,并將黨的先進性建設提升到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永恒課題的高度加以強調,有力地指導和推動了先進性建設的深入開展。他指出,黨的先進性是歷史的具體的,既是一以貫之的,又是與時俱進的。這就決定了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和永恒課題,并對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總體目標、根本指針、主要任務、工作重點和重要保證作了具體部署。在黨的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又進一步指出:“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萬萬高素質黨員來體現。要扎實抓好黨員隊伍建設這一基礎工程,堅持不懈地提高黨員素質。認真學習和遵守黨章,增強黨員意識,建立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拓寬黨員服務群眾渠道,構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體系,健全讓黨員經常受教育、永葆先進性長效機制,使黨員真正成為牢記宗旨、心系群眾的先進分子。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加強進城務工人員中黨的工作,建立健全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提高發展黨員質量,優化黨員隊伍結構,及時處置不合格黨員。”
四、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總書記沿著以往黨的建設路徑探索的歷史足跡,堅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執政黨建設的新路徑——學習教育活動進行了創造性地豐富和實踐
在黨的歷史上,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創造出了以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為核心內容的、以政治運動為主要形式的整黨整風的基本路徑。應該指出,在革命與戰爭的時代環境中,這種黨建路徑曾有力地保證了黨員組織隊伍的純潔性和黨的先進性,使黨始終成為中國革命和改造的堅強領導核心。但歷史也已證明,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之后,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這種與革命的時代命題相適應的黨建路徑就很難繼續保持其旺盛的生命活力,更難實現改革、發展與穩定的有機統一與和諧共融。因此,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探索執政黨建設的新的有效路徑和舉措,就成為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一大關鍵,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關于執政黨建設規律探索中亟待破解的一大難題。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同志和江澤民同志經過長期不懈地努力,最終創造出了與黨在當代中國執政的地位、目的、任務、宗旨等相適應的、不搞政治運動而又能真正解決問題的執政黨建設的全新路徑和舉措——“學習教育活動”。這種黨建路徑全面繼承了黨早期整黨整風運動的整風精神,但在運營方式、組織形式和具體內容上又呈現出新的時代特點和中國氣息,是新形勢下黨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而創造出的一項偉大戰略創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關于執政黨建設路徑的最新成果和最為寶貴的精神遺產。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總書記針對新世紀新階段黨的建設的突出問題和矛盾,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學習教育活動”的黨建路徑,并將它全面貫徹落實到新世紀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之中。
首先,胡錦濤總書記創造性地開展了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學習教育活動,將新世紀執政黨建設推向一個新的高潮。2005年1月,在認真總結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歷史經驗的基礎上,胡錦濤總書記鮮明地提出了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大戰略思想。這次歷時一年半的先進性教育活動,按照黨中央提出的關鍵是要取得實效、真正成為群眾滿意工程的要求,各級黨組織精心組織,廣大黨員積極參加,人民群眾大力支持,以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線,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為主,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教育活動與生產工作“兩不誤、兩促進”,整個先進性教育活動主題鮮明、領導有力、措施得當、工作扎實,實現了預期目標,取得了顯著成效。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指出的:“這次先進性教育活動,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的一項重大舉措,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一次成功實踐。”而且,2006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又印發了《關于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的意見》、《關于做好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建立健全地方黨委、部門黨組(黨委)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的意見》等四個文件,為鞏固和擴大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建立健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提供了重要保障。由此“學習教育活動”也就呈現出“經常型”與“集中型”相互配合的組織模式,兩者互為條件、相互促進,形成了短期效應與長效機制相結合的黨的建設的復合路徑。
其次,黨的十七大之后,胡錦濤總書記又創造性地提出了學習和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學習教育活動,為新世紀新階段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了新的發展理念和要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要站在完成黨執政興國使命的高度,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體現到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落實到引領中國發展進步、更好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科學發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綜上所述,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總書記站在新的時代高度,緊密結合黨在當代中國執政的新的歷史主題,對黨的建設理念和目標體系進行了新的補充和完善,對黨的建設內涵和具體路徑作出了新的探索和創新,極大深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關于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知水平,有力地推動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有效開展。
責任編輯: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