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建莊
目前,互聯網在我國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用戶規模快速增長,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影響力持續增強,已經成為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公民政治參與的新途徑、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新環境和中國與世界對話的新載體。
但是,在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融合的過程中,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譬如:一些人在網絡上宣揚暴力、色情、迷信、賭博等有害內容;還有的通過網絡散布謠言,謾罵攻擊他人;強大的網絡搜索引擎被濫用為“人肉搜索引擎”;青少年因沉迷于網絡不良信息而導致犯罪的事情屢屢出現。諸多丑陋現象,不得不讓人為這個世界第一的網民群體擔憂,如果沒有完備的法律體系進行規范,最終不利于互聯網的發展。
根據互聯網的發展進程,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制定并頒布了大量的行政規章制度與管理辦法,如:網絡管理方面的法規《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關于網絡游戲發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見》、《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等;域名管理方面的法規有《中國互聯網絡域名管理辦法》、《關于審理因域名注冊、使用而引起的知識產權民事糾紛案件的若干指導意見》等;網絡安全方面的法規有《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這些法律法規對于網絡的正常運營和資產、信息的安全保護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這些法律法規的頒發和實施的主體以部門居多,部門彼此獨立,分類立法,造成了網絡犯罪立法的就事論事。又由于這些法律法規以政策性立法占主導地位,對許多網絡犯罪行為沒有給予明確規定,導致法律規范的缺失和實用性的弱化。實現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要從產業發展的整體利益出發,拋棄部門利益,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制度與產業政策,使之真正能夠為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制定一部專門的國家網絡管理法是非常必要的。
全國人大常委會2000年12月28日通過的《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雖然明確規定利用互聯網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利用互聯網實施違法行為,違反社會治安管理,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處罰;違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尚不構成犯罪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紀律處分。利用互聯網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構成民事侵權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但是這些規定并未體現出網絡犯罪行為的特殊性,難以準確使用。針對愈演愈烈的網絡犯罪,我國應該構建一個集民事責任、行政處分、紀律處分、行政處罰、治安管理處罰、刑事責任等于一體的預防打擊法律機制,并注重在打擊預防網絡犯罪領域的國際合作,這就有必要在以往頒布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創制專門的網絡管理法規(或網絡犯罪懲治條例)。對各類網站、社會上的法人單位和公民個人利用互聯網平臺(包括手機網絡和計算機網絡)發布信息、言論以及網上信息資源的摘引采用等進行具體的法律規范,以有效地制裁侵犯網絡經營秩序、破壞網絡信息系統、非法使用網絡服務、非法竊取和使用他人的數據資料、網絡恐怖主義、網絡色情、網上詐騙、網絡賭博、利用網絡非法傳銷、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利用互聯網危害國家安全等各種各樣網絡侵權和違法犯罪行為,使網絡文化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文明的輻射力和感染力,最終有利于增強我國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