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旗
在以工業化、信息化、高科技為支撐的現代社會,農業仍占據著重要地位。在我國,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為核心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確立,換來了我國農業生產的歷史最好成就。
本文著重探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過程中的幾個法律問題。
一、體制:
《憲法》第八條第一款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物權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一款對憲法上該規定予以重申。雙層經營包含兩個經營層次:一是家庭分散經營層次;一是集體統一經營層次。其中家庭承包經營是雙層經營體制的基礎。
二、承包經營權: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六條規定:“農村土地承包,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權利。承包中應當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侵害婦女應當享有的承包經營權。”
第三十條規定:“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出嫁后,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的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
三、承包期內不得收回、調整土地:
根據《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和二十七條規定:土地承包期內,不得收回不得調整土地。
1承包期內不得收回承包地。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應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承包經營權,或允許其承包經營權流轉;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若不交回,發包方可以收回承包地;對承包方為提高土地生產能力而增加的投入,承包方有權獲得相應的補償。
2承包期內不得調整承包地。即原則上不得調整承包地。合同約定不得調整的,絕對不能調整。能夠用于調整承包地或者承包給新增人口的土地包括:一是集體經濟組織依法預留的機動地;二是通過依法開墾的荒地;三是承包方依法自愿交回的土地。
四、承包經營權的流轉:
《物權法》第一百二十八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有權將士地承包經營權采取轉包、互換、轉讓等方式流轉。”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九條規定:“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經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的,其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采取轉讓、出租、入股、抵押或其他方式流轉。”此種流轉方式主要針對的是“四荒地”即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的承包。
承包方之間為發展農業經濟,可以自愿聯合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從事農業合作生產。
五、承包地被征收的補償費歸屬:
《物權法》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承包地被征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獲得相應補償。”
《物權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補償費等費用,并足額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
六、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關于農村土地改革問題:
要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以城鄉一體化的方式解決農村土地制度問題,實現農村現代化戰略,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
土地制度改革包括: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提高農村勞動生產率,賦予農村耕地資產屬性,明確農民的土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