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金 孟必光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傣族人民在這里生長。密密的寨子緊緊相連,那彎彎的江水啊碧波蕩漾……”這首經典名曲《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半個多世紀以來,傳唱大江南北,經久不衰。歌曲傳頌著德宏迷人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讓人們記住了,在中國云南,有一個神奇美麗的地方——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德宏州地處南亞熱帶,與緬甸山水相連,是通向南亞、東南亞的黃金口岸。為了讓這個美麗的地方更加美麗,德宏州委、州政府團結帶領全州各族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科學發展和邊疆穩定兩大任務,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目標,打好農業、教育、交通三個基礎,發展生物創新、旅游文化、水能電冶、外貿加工四大產業,確立生態立州、科教興州、產業富州、開放強州、和諧穩州五大戰略。確定2009年將努力保持全州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財政總收入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分別增長10%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2%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以上,萬元GDP能耗下降3.7%。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要求,我們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及時調整工作思路,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確保全州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擴內需,保增長。德宏屬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經濟,主要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狀態在短期內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德宏擴大內需、確保經濟增長的重點在于抓好固定資產投資工作。圍繞交通、能源、市政、農田水利等制約德宏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力量組織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千方百計增大投資總量,以大項目帶動大建設,大建設促進大發展。
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德宏是典型的農業州,農業基礎薄弱,要把增加糧食產量、擴大優勢農產品生產、提高農民收入作為主要目標,不折不扣地落實好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實施綠色品牌戰略;做優做強德宏冬季農業開發;加快山區綜合開發步伐,著力發展山區特色經濟,強化基礎設施和產業支撐,延伸產業鏈,增加山區農民收入;大力發展畜牧業。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做好扶貧安居、農村勞務輸出和大型水利工程建設等工作。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的目標。
發揮資源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充分發揮綠色生態優勢,發展以種植、養殖為重點的生物創新產業。在鞏固提升糧食、蔗糖、茶葉、橡膠傳統產業的基礎上,重點發展竹子、咖啡、檸檬、堅果、油茶、番麻等特色產業,扎實做好現代煙草農業試點,推進烤煙和香料煙發展,繼續推進冬季優勢農產品向規模化、區域化、優質化、產業化發展。充分發揮自然人文資源優勢,發展以休閑度假、康體養生為重點的旅游文化產業。以“美麗德宏·康體天堂”為標志性品牌,以建設候鳥式綠色生態公園為目標,走差異化、精品化、產業化發展路子,建設一批以民族文化、邊境風情、生態體驗、珠寶購物、康體養生為重點的獨具特色的標志性旅游文化產品。
加大技術創新和技術引進力度,走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路子。加快工業發展,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積極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綠色生態工業產業。著力打造水電、電冶、食品、建材、特色藥品、林竹、珠寶、化工等八個產業集群實施大企業發展戰略,認真抓好龍頭企業,按“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原則,走“公司+基地+農戶+科技”之路,把“依靠原料辦工業,圍繞資源辦工業,依托市場和高科技辦工業”的理念,引入到打造工業集群上來,實現德宏工業的跨越式發展。
繼續擴大對外開放,認真抓好對外貿易。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用足用活邊境貿易優惠政策,主動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和技術轉移,大力發展外向型、資源型、高技術加工業;支持德宏企業“走出去”開展替代種植、拓寬外貿加工領域;爭取國家支持,加快“中緬瑞麗——木姐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推動緬方木姐一側重點開展面向緬甸和南亞國家的工業品加工裝配,以及面向我國市場的資源性產品深加工。形成輻射中國與東南亞、南亞的德宏外貿加工產業集群,建設周邊經濟帶。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全力解決民生問題。依靠行政力量推動與社會力量互動、政府資源與社會資源互補,逐步將基本保險覆蓋面擴大到城鎮各類職工,把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擴大到城鄉居民,不斷完善農村低保和城鎮低保制度,使更多農民享有基本的養老保障。
增強民族團結,維護邊疆穩定。正確處理穩定與發展的關系,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著力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積極穩妥地處理、化解矛盾,立足解決問題,把各種不穩定的因素解決在基層、處理在萌芽狀態。突出抓好農村穩定這個大局,完善農村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加快發展是德宏唯一的選擇,把德宏建設成為富裕開放、和諧安寧的社會主義新邊疆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為了讓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更美麗,德宏人民在奮斗著!耕耘著!
(作者分別系云南省德宏州委書記、德宏州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