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澳大利亞特派記者 李淵
本報特約記者 鐘飛紅 王曉雄
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周日表示,如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想要準確地反映21世紀全球經濟現實,就必須給予中國更大的發言權。據法新社22日報道,陸克文將在下個月倫敦20國會議上提出這個問題,也將在這周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首次會晤上提出。
陸克文稱,如果外界希望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復蘇全球經濟的努力中扮演主要角色,中國就理應獲得能夠反映其地位的投票權。他說:“每個人都希望中國能夠拿出錢來。但在IMF,中國的投票權僅相當于比利時或者荷蘭。”
陸克文稱,澳大利亞將在20國集團會議上提出一攬子建議。他說,改革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被賦予更大的余地來預防始于全球經濟衰退的第二波危機。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周茂清認為,中國的GDP2008年在全世界排名第三,外匯儲備額世界第一,“可是我們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里的投票權不到4%,這和我們的經濟實力很不相稱”。
周茂清稱,在涉及全球重大經濟金融事務的時候,中國的話語權小,也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中國有龐大的市場,又有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可能成為率先走出危機的國家,并有可能引領全球的經濟復蘇,中國有望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陸克文正是看到了這些才提出了上述觀點。不僅是澳大利亞,很多西方國家都希望中國在世界經濟復蘇中負起更大的責任。澳大利亞和中國經貿關系很密切。中國在IMF的話語權的提高,對澳大利亞是很有好處的。
中國國際金融研究所譚雅玲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認為,提高中國在IMF的話語權確實對實現世界公平更有利。但她認為澳大利亞此時這樣說,就是希望中國多拿出點錢來。IMF必須有實實在在的條款中國才能出錢。而且在這個時候,中國應該想到自己的困難也很大,不能把自己當救星。▲
環球時報200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