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園雪
美國耶魯法學院院長哈羅德·H·柯寄語學生:“別讓你的技巧勝過品德。”美國耶魯法學院倡導:只會讀書而缺乏人性是無益的;成功而沒有人性是可悲的。
為此哈羅德在法學院開學典禮上這樣講:“一個法律人僅僅倚仗法律技巧是不夠的。你必須自問:我的技巧是為誰服務的?在耶魯法學院,你們將會漸漸獲得什么呢?你們將逐步掌握各種法律技巧,這些技巧會讓你們有本事把人們扔進監獄,挽救或者毀滅人們的生命等等。但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巨大的力量電意味著巨大的責任。這類技巧和工具都有其時空的限制。你們會在學校發現以往耶魯學生所沒有的新的工具,如互聯網。但請記住,別濫用技術的巨大力量去攻擊他人,不要侵犯別人的隱私,或將你的同學作為惡作劇的對象。記住你的職業生涯始于今天,你的選擇將影響你的職業聲譽。當品行和操守委員會決定是否接納你進入業界時,不但要考察你的法律職業素養,還要考量你在執業過程中的行為是否正當、道德。你們所發送的每一封Email;你們所開設的每一個博客都會留下文字痕跡;你們所公開散布的有關你們自己和他人的所有信息將永久記錄下你們的品行。所以,永遠別讓你的技巧勝過你的品德。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你們的技巧將突飛猛進,但千萬要記住讓你們的品德行在頭里。這就引出了我的最后的忠告:在求索自己為什么而奮斗的同時,也請深入思考一下如何服務于社會,你將投身于怎樣的公益事業?”
由此,我想,我們可能成為事業成就不高者,但別成為道德追求不強者;我們可以淡化技巧的刻意追逐,但不能忘記對道德的精雕細刻;我們可以放棄作為人應該享受占有的物質豪華,但不能放棄應該堅信的真善美和人格高傲。未來青年時刻用一種凜然不屈、獨立擔當的責任切入社會和未來發展,這才是可持續發展,也才能給社會帶來繁榮和諧。這就是愛因斯坦曾經談到的,“當一個人忘記了他在學校學習的每一樣東西,剩下來的才是教育”,技巧、知識都會忘記,而唯有深厚的道德、品質、習慣才能“剩下來”,成為終身受用的“教育無形資產”。
“這就引出了我的最后的忠告:在求索自己為什么而奮斗的同時,也請深入思考—下如何服務于社會,你將投身于怎樣的公益事業?”哈羅德是在提醒人們,教育不是為了將孩子造成“工作機器”,而是鮮活的道德信仰者;不是賺錢的工具,而要成為公民理念的倡導者: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給社會和事業帶來發展愉悅。哲學家約翰·羅斯金曾經說過:“人勞碌一生,其最高獎賞不在于他從中獲得了什么,而在于他借此成為了一個什么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