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璇

近日,有關媒體公布08年中國汽車銷量938萬輛,同比增長6.70%。而這是1998年以來最低的增長水平,與07年同比增長21.84%的銷售成績相比,08年可謂是“相差甚遠”。08年里,汽車經銷商見證了年初井噴增長的喜悅,也經受了下半年持續寒冬的考驗。那么09年,經銷商又該何去何從?就此問題,記者采訪了北京大學IEI國際營銷與品牌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薛旭。
記者:您認為09年對汽車經銷商來講是怎樣的一年?
薛旭:09年對汽車經銷商來講,是形勢非常嚴峻的一年。在經濟形勢的不明朗下,車市前景變得模糊不清,經銷商之間的惡戰也就不可避免。對于品牌力強、管理完善、實力雄厚的經銷商來說,其具備更強的核心競爭力,在競爭中抗風險的能力會更強;反之,則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因此,09年將出現經銷商轉讓、倒閉的情況,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08年的金融危機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對銷售帶來負面影響,但同時也有別的一些因素影響。
首先,資金鏈的短缺,導致新成立的4S店運營上的困難。尤其在銷售不景氣的環境下,庫存車會占用大量資金,對4S店資金周轉造成一定影響。很多新成立的4S店沒有多余資金去做宣傳,消費者對其認知度不高去消費的機會更少。
其次,激烈的競爭是4S店出現倒閉的一大因素。08年的4S店可謂是“遍地開花”,嚴重過盛的局面,使一家 4S店不但要和多家不同品牌的店競爭,還要和同品牌店競爭,所有4S店的競爭壓力都非常大。如果汽車廠家不能及時調整戰略,仍在同一城市建多家4S店,出現4S店倒閉的幾率是非常高的。規模大、資金雄厚的老店還可以憑借多年的品牌影響力通過老的客戶繼續維持,規模小的新店在沒有發展客戶的能力下,導致倒閉、被兼并、轉手的情況會常發生。
記者:雖然經銷商的生存現狀令人擔憂,可是目前國家出臺了很多有利于汽車消費的政策,比如汽車購置稅的調整以及央行加大對汽車信貸的支持力度等措施,您覺得這些政策對振興車市是否有明顯的作用?
薛旭:作用肯定會有,但短期內效果不會很明顯。
汽車購置稅主要是鼓勵消費者購買小排量車型,這對小排量車的銷售肯定有一些促進作用,但是小排量車的價格在不高的前提下,便宜5000-6000元對大部分消費者來講沒有什么實質的影響,后續配套措施將顯得更為重要。
而消費者對汽車信貸業務目前更處于觀望態勢。這些年來,汽車信貸業務的影響力一直不盡如人意,過去是銀行擔心放出去的貸款收不回來,現在是中國大部分消費者不敢也不愿意貸款。
這其中包括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是受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汽車信貸業務這種購車方式雖然不陌生,但是這種超前消費的行為方式并不是大部分中國消費者所認同的,“一次性付清”、“量力而行”這些才是大家普遍所接受的,因此,如何改變傳統的消費觀念就顯得比較重要。
第二是消費者對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性。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消費者普遍對未來狀況擔憂,覺得生活沒有保障,有錢不敢花,寧愿把錢存進銀行都是現在的普遍心理狀態,尤其在汽車作為一種代步工具并非必須品的情況下,大部分消費者不愿承擔風險去貸款買車。
我認為,要想充分發揮信貸帶動汽車消費的作用,有關部門還需盡快推出組合拳,改善國內汽車消費環境。

記者:您認為在怎樣的環境下,經銷商可以減少或者避免倒閉呢?
薛旭:汽車經銷商是否出現倒閉潮主要取決于09年整體的經濟形勢,包括國家層面上的利好政策和生產廠家的政策。大的環境好了,廠家政策也好,汽車經銷商生存的幾率就大些。
09年很多汽車經銷商面臨虧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使消費者對購車開始觀望,其他行業也不景氣,對汽車行業的影響很大。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車時會考慮使用成本。雖然目前油價有所下降,但養路費加到油價里,油價會回升到以前的高度,所以消費者在購車時會更多考慮使用成本。
因此,如果廠家由于自身發展困難而無力支持經銷商,汽車經銷商就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出臺降低油價、或者降低廠家賦稅等利好汽車廠家和經銷商的政策。如果這樣的話,經銷商倒閉潮才不會出現,反之則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