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敏
摘要:旅館與客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主要為兩種類型:一是契約法律關系,一是侵權法律關系,這兩種類型都可能存在,并分別承擔不同的責任。盡管民事責任究竟是分為契約責任、侵權責任,還是分為契約責任、侵權責任和原狀恢復責任,學者之間尚存在分歧。本文就此作出了探討。
關鍵詞:侵權法英美法旅館客人責任
中圖分類號:D913.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 2(2009)24-0018-01
一、旅館與客人之間的契約法律關系及責任承擔
旅館與入住旅客之間存在住店服務合同法律關系,并因此而產生一定的義務。契約暗含或默示的義務是指如果原告與被告簽訂了契約,但該契約并沒有約定被告對原告人身或財產承擔保障安全的義務。那么,當原告遭受由被告所有或管理、控制的物(設備、設施)等缺陷致損,或遭受第三人侵權行為或犯罪行為侵害時,被告應否承擔契約性損害賠償責任呢?對此問題,有著不同的觀點,而判例往往認為:原告不得源于其與被告之間契約的默示或暗含約定來要求其承擔契約性損害賠償責任。
可見,旅館與客人之間的契約法律關系對其人身、財產安全的保障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往往限于契約的明示約定。并且不能夠保護未與旅館訂立住店服務契約的來訪者。而自20世紀70年代后,公共場所犯罪現象的大量發生,使得這種保護不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現實呼喚保障安全的注意義務范圍的擴大,因此,違反保障安全的注意義務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命題漸趨重要。
二、旅館與客人之間的侵權法律關系及責任承擔
(一)保障安全的注意義務的來源
在英美法上,旅館對客人承擔侵權責任的主要原因在于違反了安全保障的注意義務,這仍然在注意義務的范圍內,只是如何確立其標準的問題。
(1)基于制定法的規定。在英美法上,制定法是保障安全的注意義務行為標準的重要淵源,很多法律、法令、行政法規等通常規定了保護他人免受侵害的標準,其目的在于保護原告利益,使原告免受特定的危險并補償由此而產生的損害。通常,該制定法會設立注意義務的標準,如果被告違反了該注意義務致原告損害,卻沒有免責事由,則被告須承擔侵權責任。值得注意的是,行為符合法律的規定并不必然意味著被告的行為具有合理性——如果被告行為時的情況比通常情況更具有危險性,行為人就應當采取超過法定最低要求的預防措施。
(2)基于原告與被告之間的特殊關系。根據英美侵權法的原則,如果原告與被告之間存在特殊關系,則被告就對原告負有保障安全的注意義務,即當被告與處于危險之下的或潛在的受害者之間存在著某種特殊關系,則法官往往會從被告與原告之間的特殊關系出發,推定被告是否可預見到自己的行為會給原告造成損害,從而確定被告應否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因此,由于原告與被告之間存在為法律所認可的特殊關系,使被告負有采取合理措施防止第三人對原告實施侵權行為或犯罪行為的注意義務,旅館業者與旅客、土地所有者與被許可人、被邀請人之間的關系即屬此類。
(二)違反保障安全的注意義務的認定標準及責任承擔
(1)“合理人”標準。在社會生活中存在著衡量行為人的統一標準,即合理人標準。在1987年的美國“Weinberg v.Dinzer”案,法院對合理人標準做出了這樣的表述:“在過失侵權法中經常適用的注意標準已經被廣泛接受了。這個標準要求行為人須付諸合理注意以防止可預見的損害的發生。是否構成合理注意取決于行為中所包含的導致損害的風險以及防止損害發生的可能性。”在具體案件中,在運用“合理人”標準具體確定行為人是否構成對保障安全的注意義務的違反時,需要考慮生理缺陷、精神缺陷、醉酒、未成年、緊急情況等內容。
(2)“漢德公式”。對于保障安全的注意義務的經濟分析始于“漢德公式”,1947年的“United States v.Carroll Towinz Co.”案提出了“漢德公式”。這一公式只能在社會交往模式中的正常風險范圍內適用;當被告的行為極其不正常,或者當可能的受害人只是沒有能力知曉該風險或者即使他知曉了該風險也仍然不能避免風險發生時,即在非正常風險模式下,漢德公式就難有適用的余地。在這種情況下,或許嚴格責任將會發揮或者說應當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對于旅館對客人的責任承擔問題的分析,首先,旅館對客人承擔保障安全的注意義務,這或基于法律的明確規定,或基于旅館與客人之間的特殊關系;其次。旅館違反了這一注意義務,即根據一個“合理人”的標準,其沒有盡到通常、合理的謹慎來防止旅客遭受人身或者財產損害,或者根據“漢德公式”,其沒有采取積極措施,而這一措施所花費的成本低于其帶來的防止事故發生的效益;第三,由于旅館沒有盡到這一保障安全的注意義務,導致客人遭受人身或財產損害。據此,可以認為過失侵權之訴成立,旅館應當對旅客承擔過失侵權責任。
在此應當說明的是,不應當將旅館違反其保障安全的注意義務的責任認定為嚴格責任,因為注意義務主要是過失侵權之訴中的概念及重要認定依據,而且,要求旅館對客人的損害承擔嚴格責任會使旅館等公共經營企業承擔過重的負擔,不利于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