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華
摘要:藝術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生活變的更舒適美好。然而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而帶來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人口的壓力、自然資源的超常利用,使得藝術設計行業也背負著越來越重要的使命。因此在藝術設計中各個專業的日常教學和設計實踐中應該加大對生態環境的重視,使設計從單純的商業產品意識向環境生態意識的轉換。近期的綠色設計,“3R”設計就可以看出這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關鍵詞:藝術設計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綠色設計
中圖分類號:X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24-0057-01
一、藝術設計與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一種全新的發展和價值觀念。它涉及到自然,環境,社會,經濟和科技等諸多方面,其核心在于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大力開發綠色資源,不斷改善美化生態系統,促進人和自然和諧發展,人口,資源和環境相互協調。
可持續發展設計,是指運用可持續發展思想,對人的行為、意識進行再創造,以達到社會各要素問持久的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思想應用在設計領域,這樣我們就能更加了解到設計對于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大意義。可持續發展設計的對象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意識、行為,它真正體現了設計的積極意義,適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
二、中國藝術設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構想
可持續發展問題,是21世紀世界每個國家都要面對的中心問題之一。然而由于過度盲目混亂的發展,中國遭遇到自然界的巨大挑戰:人口的壓力、自然資源的超常利用、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等。在這一背景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對我國都將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而且試圖建立起符合中國國情的符合環境與發展需求的藝術設計理論框架系統,為中國藝術設計教學方向提供可依據的現實材料。
(一)以設計藝術的環境生態學為理論基礎
1962年美國學者R·卡遜在其著作《寂靜的春天》中描繪出一幅可怕的圖景:“在人對環境的所有襲擊中……上是無法改變的。”可以看出,如何保持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平衡,重新回歸與自然環境的共處,這就形成了一個必須解決的課題,而且這也就形成了環境生態學科,也成為了藝術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理論基礎。
(二)藝術設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五大系統。
(1)生存支持系統,也就是保護知識產權的概念。因為對于設計界而言,尤其在目前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不斷創新與知識傳播和多樣性基礎是其耐以生存的關鍵,所以如何保護當事人的知識產權則是設計不斷有創新的動力,這也是這個生存系統的核心。
(2)發展支持系統,指如何運用專業分工本身的概念,來整合現代新的設計體系。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整個設計體系歷經幾次的社會分工,到現在來講分工已經很細了。但是每個部門之間并不能達到最好的匹配,因為藝術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涉及到很多的領域。
(3)環境支持系統,人與自然的關系層面。國家環境保護部和中國建筑部制定一個行業標準,關于綠色環保的產品。最開始定了很多概念,甚至于自然藝術材料的使用。不過這些都還停留在很落后的層面,應該從藝術設計這個層面去考慮。
(4)社會支持系統,人與人的關系層面。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行業,實際上設計進入生活的層面比其他行業和專業要深入的多。因為我們的本質在于創造,其創造的過程肯定要受現實存在的東西的影響,也就是受制于現存的社會,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
(5)智力支持系統,說的是我們受教育的水平,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設計師本體,再就是社會大眾。這個是限制我們藝術設計發展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也決定著未來藝術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成敗。
把這五個系統歸結到藝術設計可持續發展戰略系統的內容,通過這些系統的把握來提高我們藝術設計整體水平的能力。
三、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具體運用
眾人十分熟悉的“綠色設計”,稱之謂“可持續發展思想在產品設計中的體現”。而我們清楚:在保證與自然協調的同時,絕對要重視起著主導作用的人。可持續發展設計就具備更多的設計重點,是對環境、人體生理、心理的綜合考慮。產品設計師們要把這三點共滲入意識中,用以指導產品的整個并行閉環的系統設計流程。這無論是在IF product desi~award2008金獎的獲獎作品USBCELL,還是在格魯克曼·梅納事務所綠色住宅設計上都得到充分的體現。
四、結語
總之中國藝術設計的相關行業既充滿了活力,又具有遠大的發展前景,同時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我們必須對二者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應盡快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制訂一個科學的發展戰略計劃。由于藝術設計各專業方向極具綜合性,包容科學技術、人文藝術等多種學科,同時又涉及公共管理、人才培養、市場維護等多個方面內容,因而在制訂戰略和形成對策時不可簡單籠統地處理,而應該針對其特點分系統、分環節、有目標地制訂出一整套發展戰略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