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清
由美國次貸風暴引發的金融危機正在全球肆虐,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許多國家經濟開始走向低迷和衰退。目前,這場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雖不可低估,但是,我國包括金融業在內的整個經濟形勢基本面是好的,實踐已經并將繼續證明,應對這場危機最有效的一劑良方,就是最大限度地運用好科學發展觀。通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使我國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這場全球性金融危機之所以產生,究其根源,就是始作俑者美國極端自由的市場經濟理念,破壞了應有的資本市場秩序和金融監控體系。這當然是由其社會制度、體制和機制所決定的,但從科學發展觀的層面來看,華爾街極端自由市場經濟理念,則完全違背了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客觀規律。為了應對日益嚴重的金融乃至經濟危機,美國政府某種程度放棄了自由市場原則若干干預市場措施,但可以預見,這些措施很難取得治標又治本的良效,因為這是由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所決定的。所以,我們首先要從思想理論上認清這場金融危機的深刻根源,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戰勝這場金融危機的自覺性,才能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就是為解救全球金融危機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通過對科學發展觀的深入學習實踐,要樹立戰勝金融危機的堅定信心。這場金融危機與1998年那場金融風暴不同的是,當時的金融風暴主要是在發展中國家刮起來的,而當前這場金融危機肇始于美國等發達國家,且我國與美歐等發達國家的進出口貿易量較大,并具有一定的經濟融合度,所以,他們有病傳染到我們身上就可能厲害一些,致使有的人難免有恐慌之感,蒙上信心不足的陰影。對于這種心理疾病必須問醫于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告訴我們,它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成功地指導著我國經濟,在汲取市場經濟有益成分的同時,又對市場經濟中極端自由化等有害部分構筑了一道堅固的防火墻,有力地抵御其侵蝕和破壞。我們同時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危”中有“機”,轉“危”為“機”,信心是金。國務院業已決定投資4萬億元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并出臺十大重要舉措,刺激經濟適度增長,這是我們有信心應對金融危機的明證。我們相信,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一定能變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把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損失減少到最小程度,使我國經濟繼續健康穩步前行。
按照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的要求,要通過又好又快發展戰勝金融危機的消極影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發展是又好又快地發展,而這次金融危機所造成的最直接影響,也恰恰暴露了我們在又好又快發展上存在著突出矛盾和問題。比如,在經濟增長方式上,通過依靠出口和依靠固定資產投資拉動所占的比例過大,而依靠內需消費所占的比例過小;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和勞動密集型企業過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還遠遠不夠。而這次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較大的,正是那些物質資源消耗高和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當前正是轉變以往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良機。如果我們真正做到了這一點,金融危機影響所付出的一點代價也是值得的。
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這一核心,通過增強民生保障擴大內需來化解金融危機。堅持以人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們搞革命、搞建設、搞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根本要求”,而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是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我們以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在這一問題上大有文章可做。積極的財政措施應當對此加大傾斜力度,如:加快建設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時教育、衛生和食品、飲用水安全的投入,大范圍增加居民工資性收入,進一步提高困難群體、弱勢群體和低收入階層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也要向民生和公共事業傾斜,在控制房地產泡沫的同時,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鐵路、公路、機場和大城市地鐵等公共交通設施建設,加強城鄉人居環境的治理,人口眾多的農村集聚我國最大的消費群體,要加大“三農”的投入,大力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這樣才能確保擴大內需的投入真正落到實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無數事實證明,在我國人民勝利前進的道路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只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旗幟,認真而不是敷衍了事、腳踏實地而不是虛張聲勢地貫徹落實好科學發展觀,我們就一定能戰勝這場金融危機,使我國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