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信
【摘 要】在全球化進程中,世界各地封閉孤立狀態被打破。民族解放運動不斷高漲,改變著超級大國任意擺布世界命運的狀況。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呼聲日高并被第三世界國家等積極推進著,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是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大敵。“和諧世界”理念的問世,成了全球化背景下實現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全球化 民主 和諧世界
全球化的實質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商品的傾銷又是資本的擴張。隨著美洲的“發現”和對亞洲、非洲的征服,一個真正的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各地區和各國間的物質、文化交流日趨頻繁。這個過程,從16世紀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并且還在加速地進行著。關于民主,我們依然認為它有兩重涵義:一是各國國內的民主;二是國際關系的民主化(本文側重探討的是后者)。
一、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本身就是對傳統國際關系的挑戰
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就是無限制地追求剩余價值。當一國的國內市場不再能夠滿足這種需要時,資本必然向外擴張,尋找新的機會,這表現為市場的跨國界延伸。不過,在這一過程中,發達國家通常是主動的資本輸出者,而發展中國家卻是被動的資本輸入者。從而導致世界生產的大部分利益被發達國家獲取,這就有了經濟地位的不平等。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完全形成,即亞非拉美被侵占的國家成為資本主義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材料產地。它的加強,體現的是列強對亞非拉廣大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控制,是一個國家對另一個主權國家的侵犯,是不正常的現象,必然遭到亞非拉人民
的反抗。
二、民族解放運動是國際關系民主化的主要體現
在廣大人民謀求自由的思想指引下,世界各地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一直就沒有停息過。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亞非拉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無產階級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此外,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區的民族資本主義和民族資產階級得到了發展壯大,因此,在亞非拉一些地區,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政黨和組織的活動也逐漸發展起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由于帝國主義勢力遭到削弱,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區人民的民族意識普遍增強;同時亞非拉地區是帝國主義統治最薄弱的地區,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以民族民主革命為主要內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個亞非拉,而且這些革命大多數先后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勝利。這些勝利,宣告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相繼崩潰。
三、建立世界新秩序是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新發展
國際政治和經濟舊秩序的實質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反民主的。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應該反映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應該體現歷史發展和時代進步的要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應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問題變得更加緊迫,中國明確提出既要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又要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關于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主要內容:各國有權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制度、經濟模式和發展道路;各國有權對本國資源及其開發實行有效控制;各國有權參與處理國際經濟事務;發達國家應尊重和照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需要,在提供援助時不應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加強南北對話與合作,在商品、貿易、資金、債務、貨幣、金融等主要領域作出必要的調整和改革。關于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的內容有:各國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應當作為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參與國際事務的討論與解決;各國有權根據各自的國情,獨立自主地選擇本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發展道路;互相尊重國家領土完整和邊界不可侵犯的原則;國家之間發生爭執應當通過和平方式合理解決,在國際關系中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其核心是所有國家獨立自主,一律平等。
從根本上說,國際新秩序的建立還要取決于國際各種力量的對比及其相互間的分化與組合。因此,國際新秩序的建立將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過程。國際關系的民主化也必將在矛盾的斗爭和協調中,慢慢地發展。四、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大敵
冷戰后,美國成為惟一的超級大國,其綜合國力在人類歷史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美國憑借強大的力量來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它不顧俄羅斯的反對擴大北約;不顧中國的反對擴大美日安保條約;不顧歐洲和日本等國的利益,強行撕毀《京都議定書》;不顧中國和俄羅斯的反對,單方面退出反導條約;不顧世界多數國家的反對,把一些主權國家如伊朗、伊拉克、朝鮮等宣布為所謂的“邪惡軸心”?國家,宣布美國將在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和防止核生化武器的旗幟下,采取所謂先發制人的戰略,并正在考慮運用核打擊力量摧毀威脅美國的力量。
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在本質上是要把本國的利益凌駕于其他各國家利益至上,憑借其經濟軍事實力對其他國家進行控制、干涉和侵略,造成世界的動蕩不安,成為威脅世界與和平穩定的主要根源。五、和諧世界的理念是實現全球化背景下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最佳途徑
自2005年9月中國領導人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發表《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重要講話以來,和諧世界已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名片。
要和平、促發展、謀合作是時代的主旋律,也是時代的主流。然而,由于世界目前處在轉型的時期,動蕩和發展不平衡是這個時期的明顯特征,各種矛盾也在凸顯。雖然冷戰結束后,大國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很多變化,大國之間發生全面對抗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是,由于西方發達國家極力推行地區霸權主義,政治上動不動就以武力相威脅,經濟上動不動就搞封鎖、搞制裁,文化上,強力推行西方極端民主,弄的世界很不和諧,地區間的磨擦和戰爭仍然不斷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尋找具有包容性的辦法,去化解矛盾,解決問題。而“和諧世界”理念正是在這種國際背景下問世的,因此,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和諧世界”理念的問世,必然符合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美好的愿望,在世界范圍內具有普遍價值,從而成為全球化背景下實現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