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晨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不斷思索的問題,將美感教育滲透入初中階段的教學中有助于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提高其學習效率,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美,愿意用心體會美、用手創造美。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從嘗試和教育入手共同探討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關鍵詞】情感美 語言美 直觀美
在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現代教育科學理論為基礎的今天,我們的中學教師在教育教學領域一直進行著多方面的探索,反思以往的教學,大多存在枯燥、蒼白的說教式的教學方式,因此,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索然無味變成興趣盎然,也就成為當前我們應探討、研究的新問題。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正處在心理、生理急劇發展變化的時期。這使得他們對于美感的追求顯得猶為突出。經過長期的教學經驗反思,筆者認為假如將美感教學融入初中教學中應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其學習效率。通過階段性的教育、教學實踐,事實證明在教學中適當并恰當地滲透對美的品味和追求,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更有樂趣、更具美感,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美,愿意用心體會美、用手創造美。美感教學的初步探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情感美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應當成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興趣中去,與他同歡樂,共憂傷,忘記自己是老師,這樣孩子才會向老師敞開他的心靈。”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觀點而產生的體驗,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的反應方式。因此,教師應將教學常識竭力以情感化,做到身教于情、導之以行。
一名合格的教師有責任去培養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而針對初中學生來說,“對于一個老師的熱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對于本學科的學習興趣”,也就是說要想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需要先用自己真摯的情感和給予學生的愛去打動每一個學生,喚醒學生對你的愛。教師和學生應始終保持“平等”的位置。學生應尊重老師,老師更應尊重學生。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經常采用換位思考的方式解決與學生之間有可能出現的許多矛盾;對于學生出現錯誤,教師應要求自己用鼓勵的語言加以評價;而對于后進生,教師更應時常與他們談心,因材施教、引導其理解學習的重要性,幫助其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引導其一步步達到即定目標;教師還應該利用課余時間多與學生交流其感興趣的話題,有些看似與教學工作關聯不大的小事,只要能長期堅持,便能架起教師與學生之間心靈的橋梁,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古人有云:“世間萬物如散錢,唯情一線牽。無情親者疏,有情疏者親。”“情”,真乃一劑靈丹妙藥,從教師的真情行動中,學生們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也就
懂得了如何將理論聯系實際。
二、語言美
雨果在談到藝術家的創造性時說:沒有風格的作家,盡管有可能獲得一時的成功,但卻達不到真正的勝利。同樣的道理,教師若不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也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也就不可能走出一條留下美的軌跡的教學之路。因此,要使教學具有美的魅力,形成生機勃勃、洋溢著美的氣息的過程,就必須精心追求教學語言的風格美。
語言之美,情化知識。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能體驗到強烈的審美愉悅,并在有一點獨特的感受之后,往往會產生一種與人談談這種體會的欲望,這就是審美情感的交流功能。教師的語言美還包括各種情感的運用,講授不同感情色彩的課文時應運用不同的情感語言感染學生,調動起了學生的情感細胞、學習興趣和交流的欲望,有效地引導其展開想象,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之中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因此,每節課教師都應以飽滿的情緒,旺盛的精力講授,同時注意語言的抑揚頓挫。或高昂熱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絲般的描述,娓娓道來,使學生們的情緒隨教師的語調而變化。
美的語言還是機智、幽默、得體的語言,這也是教師語言藝術的集中體現。現代的學生不太喜歡一本正經的老師,他們倒樂意接近幽默的老師。因為幽默給人平易、給人輕松、給人開心、更給人智慧。當年,幽默的錢玄同教授在北師大講傳統音韻學,講到“開口音”與“閉口音”的區別時,就能利用幽默的語言對話作為例證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知識。其實,講究課堂語言的幽默之美,不僅僅是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驅除疲勞,保持并不斷刺激其旺盛的學習熱情。由于在語言上不斷變換刺激,還有助于強化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鞏固。真正
做到“寓教于樂,寓莊于諧。”在歡快的氣氛中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
三、直觀美
寓情于物,形情交融。經科學家研究曾得出結論:審美狀態會使人產生一種特殊的愉悅感,這種感覺有利于提高判斷力和記憶力,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選用教具,以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例如:教師可以經常通過有關祖國自然風光的圖片展、贊美祖國的詩文歌曲欣賞等多種類型的資料交流活動,引導學生認識祖國壯麗的河山、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借此使其感受我們偉大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有材料證明,一個人情緒好的時候,記憶力特別好。因此,通過這些美的交流感悟,能很好地激發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當然,教學中教師除了利用實物教具之外,還可以利用相關故事內容和文字資料滲入情感之美,吸引學生。教材中的例子大多較為簡單,有的例子時間背景較遠,教師可以進行增補或系統形象化,選取更為貼近學生學習生活、更為細膩、生動的情節打動學生的情感,有效的提高其學習效果。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適當并恰當地運用美感教學將會使學生在體驗種種美感的同時,在一種愉悅的、輕松的、充滿溫情的教學環境中受到精神殿堂的洗禮,學會做人的道理與方法,學到成才的知識與技能,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實踐證明,加強美感教育的滲透,也將是我們未來初中階段教學改革中應進一步探索的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