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摘 要】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計算機的應用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它既為中職計算機專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同時也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障礙,提出了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并從五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 障礙 改革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的應用幾乎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它既為中職計算機專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同時也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隨著計算機的不斷普及,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學既要適應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又要兼顧現階段中職學生自身的素質。因此,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計算機教學障礙的形成因素分析
(一)學生素質整體下降
近年來,招生制度發生改革,由于普高招生的影響和職校招生擴大,中職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學生學習目標定位不高,態度不端正,主動性不夠,學生素質明顯下降。此外,網吧的興起、游戲世界的虛幻縹緲遮住了部分學生的眼睛,使學生以為計算機課就是上網聊天、玩游戲,對系統的計算機課程學習有抵觸情緒,這對計算機教學來說是一大挑戰。
(二)計算機的教學內容相對抽象
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盡管也涉及相當多的基本概念,但教師大多以形象、生動、可感知的語言方式表述,并通過演示實驗、學生實驗來強化理解;而計算機教學中基本上是全新的概念名詞,如:二進制、CPU等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學生必須有一段適應過程。
(三)學生的學習負擔不斷增加
新生第一學期,對中專學校分專業的教學普遍不適應。首先,知識結構變了,教學課程不僅包括文化課,更增加了專業基礎課;其次,輔助練習、復習鞏固的課時大大減少;再次,授課時間由“單節”轉為“雙節”。
(四)計算機教學要求的思維能力較高
初中階段,老師將練習題分門別類,建立統一的解題套路,學生思維慣性化,不知不覺中養成了機械模仿,想問題教條、僵化的習慣,而計算機教學要求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勇于發現、敢于探索,做一個思考者、實踐者,剛開始很多同學感到無所是從。
二、計算機教學改革方法
鑒于中專教學的特點,學生短期內適應有一定困難,教學中遇到一些障礙是正常的。因此,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我主要從五個方面做以闡述:
(一)采用直觀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愛好是最好的老師”,由于現在的計算機各種軟件,大多以圖標方式和鼠標操作為主,其操作直觀、便捷,這些軟件的應用與操作在黑板上是無法向學生講解明白的,我們可以通過合理使用直觀性教學原則、采用先進的工具,建設較為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進行直觀教學,編制多媒體教學課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為直觀,使原本比較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活潑,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教學效果。也就是說,現在計算機的許多課程,應該以:“演示+操作+講解”的新的授課方法進行講授,而傳統那種“板書+講解”的授課方法必須要淘汰。
(二)精選合適教材,加強校本教材研究
由于信息技術發展速度快,而教材更新速度相對遲緩,而計算機類教材在書店里又五花八門,系統性不強,因此我們在教材選用上應十分慎重,要進行充分甄別,選擇內容新、適用性強、淺顯易懂的教材對于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重要。
有了好的教材,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授課內容也要進行調整,應以實用為原則,對日常工作和學習中需要且經常使用的知識和技能重點介紹,著重講解。如:操作系統中中文系統、常見的文件類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應該重點介紹。對于網絡方面局域網和因特網已經成為現代“計算環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把握這方面的知識對正確使用和簡單維護非常必要,需要讓學生理解把握。平時要加強校本教材研究,對教材內容的調整和校本教材的開發十分有益。
(三)加強實踐環節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1.強化基礎實驗指導,提高實踐技能。上機實踐不僅能進一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課程知識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在編程、上機操作、程序調試與正確性驗證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嚴格練習。
2.強化實踐課程學習,提高學生操作技能。計算機教育專家譚浩強曾經講過:計算機對于絕大部分人重在使用。隨著社會對中職學生尤其是計算機專業的中職學生的培養,要求越來越講求實用和應用,必須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應大膽舍棄《匯編語言》、《數據結構》、《組成原理》、《操作系統》、《數據庫理論》等“重理論、深分析”的純理論型課程,開設《網頁設計》、《PhotoShop》、《多媒體制作》、《Flash動畫設計》、《電子商務》等面向市場、以實踐操作為主的實戰型課程,這樣學生畢業后可立即適應市場的需求。
(四)加強教學過程監控檢查,建立健全考核評價體系
由于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在整體上處于弱勢,按照現有的考核辦法,必定會出現大面積不及格。這勢必沖擊整個教學計劃的完成,進一步打擊中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之計算機課程的實踐性很強,筆試考核方式無法反映學生的真正水平。因此,考核方法要進行重新設計:
1.采用學分制。學分制的實施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在學校指定的選修課范圍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特長和興趣進行選修。
2.允許部分課程不及格,各科學分可互相彌補,平均達到及格即可。
3.凡是與實踐有關的課程,均以實踐(如上機)考試作為評定成績。
4.每學期的實訓項目達到“良好”以上的成績,則本學期的其它課程可以不及格。
(五)積極開展任務教學法實踐
“任務教學法”是通過完成一個任務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經過本人的實踐探索發現任務教學法對計算機這門學科非常適用,這就使我們的教學有了明確的目標,積極實施任務教學法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運用,是我們目前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綜上所述,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是培養數以億計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高技能專門人才的需要,且大有文章可做。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中職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改革就一定能結出豐碩果實,中職計算機教育就一定能為社會培養出“適銷對路”的計算機“藍領”或“灰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