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飛
《澳洲亂世情》作為巴茲·魯爾曼耗時7年之久的大作,顯然從一開始就懷著一顆企圖成為史詩的心。魯爾曼自己也表態過《澳洲亂世情》在他的心中醞釀了整整10年,按此推算,也就是說魯爾曼在2001年拍攝《紅磨坊》的時候,心中便已經有了這樣一部史詩大作,該片對于他的意義之大也就可見一斑了。
或許每一個導演都有史詩情結,誰都渴望能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打造出《亂世佳人》與《賓虛》那樣的影史經典,用2個半小時以上的時長來傳達自己的全部價值觀與愛情觀,用鏡頭把現代人所無法經歷的歷史時期再現在大熒幕上,這種想法是美好的,然而操作起來卻難免有著一定的難度。最根本的難度就在于史詩電影并不是一種類型片,他不屬于電影類型的任何一種分類,“史詩”二字對于一部電影作品來說,更多的是指代影片本身所具備的氣質。而這種氣質往往由長時間跨度的時代感以及悲壯的歷史畫卷感所決定,至于詩歌般的浪漫情懷,則依靠畫面中的壯麗景觀來進行渲染。經典的史詩是在不經意間誕生的,而并非人為刻意的制作就能鑄造而出的。
的確,魯爾曼十年磨一劍所打造的這部《澳洲亂世情》是有著這種史詩氣質的,影片的故事發生在二次大戰前夕的澳洲大陸,優雅的英倫貴族阿什利夫人(妮可基德曼)來到這片蠻荒之地尋找自己的丈夫,不料自己所看到的卻是丈夫被他人謀害的人間慘劇,同時她也得知了此事背后的隱情,為了繼續完成丈夫來到澳洲的目的,她毅然決定重建這個已經殘破不堪的莊園,而此前結識的牛仔(休杰克曼)成為了這項計劃中至關重要的中流砥柱。整個故事就此順著阿什利夫人這條主線奔涌前進。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影片的故事情節也開始逐漸向著不同的方向發展。從驚心動魄的牛群遷徙到戰爭的爆發,故事也在接二連三地不斷上演。然而影片中真正的情感核心其實并不在牛仔與阿什利夫人的這段戀情上,影片中更多的焦點聚集在了這對戀人與混血小孩的感情線索上。故事最后的高潮也是一個拯救土著孩子的故事。
顯然把影片作為《亂世佳人》的澳洲版來進行宣傳的做法并不合理,這種做法一來扼殺了魯爾曼本身所要表達的主題,二來也誤導了觀眾對于影片的前期認識。《澳洲亂世情》的英文名直譯過來就是《澳大利亞》,片名中的焦點是在澳洲這塊大地上,是上世紀30年代的澳洲大陸上發生的那些故事。包括種族歧視、商業斗爭、土著文化、二次大戰。這塊蠻荒大地見證了20世紀人類歷史最動蕩的那段歲月,而探視這段歲月的切入點正是阿什利夫人與牛仔這對戀人。
魯爾曼在影片中想要表達的內容實在太多了,在這副壯麗的澳洲風景畫的背后,其實并不像先前多家海外媒體所評論的那么空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澳大利亞》的前半段是一部十足的西部片,一部同《與狼共舞》有著相同氣質的另類西部片。傳統西部片中所捍衛的那種社會秩序到了這里演變成了一種超越種族的情誼,阿什利夫人所做的一切都在為了保衛那些生活在自己莊園里的人們,無論他們是混血兒還是本地人,在阿什利夫人的眼中,人與人之間是一樣的、是平等的。牛仔的價值觀也是如此,所以他可以義無反顧地去島上拯救那些被拋棄的孩子,也可以堅定地讓酒保給澳洲土著來一杯啤酒。他們用自己的價值觀來維護那片他們所生活著的澳洲大陸。
無論是人物刻畫還是劇情安排,魯爾曼此次都沒有令人感到失望,牛仔的那份隨意不羈、阿什利夫人的善良堅強、混血兒的天真聰穎都在那些不斷發生的事件中得到了生動地詮釋。“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魯爾曼的這場《澳洲亂世情》磨了整整十年,也磨出了自己獨特的澳洲味。光是影片中大量的航拍鏡頭以及澳洲蠻荒大陸上奔騰的牛群就已經足以美得令人窒息了,牛仔從牧場中的策馬而出、夕陽下孤獨的大樹,每一個鏡頭都如油畫般詩情畫意,也如史書般攝人心魄。然而這把充滿了古典時代感的霜刃卻在10年后出鞘的那一刻輸給了這個全新的時代,這是魯爾曼在這個時代的悲劇。
愛情與死亡、種族與戰爭、救贖與信仰,《澳州亂世情》吸納了我們文明中全部的核心關鍵字,并用一個時代來進行詮釋,巴茲·魯爾曼并沒有對不起自己這耗費了10年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