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記者 王京 霍斯歐 陶短房 青木 ●本報記者 劉揚 王文●陳一柳玉鵬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呼吁“創造一種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的文章引起的震動越擴越大。美國總統奧巴馬24日表示,“當前美元格外地強勁”,“沒必要創立新的全球貨幣”。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當天早些時候也一致拒絕“讓美國放棄美元”的建議。美國上下的敏感程度令人吃驚,兩周前白宮和多名高官也是第二天就匆匆回應中國對在美資產安全的擔憂。這或許是因為,美元對于美國國家地位的重要性,就如同其在各大洋游弋的航母艦隊。24日國際輿論在猜測中國此舉意圖的同時,紛紛給予了不少理解和同情。事實上中國表達了任何一個擁有大量美元的國家的正常擔心。“盡管創建新的國際儲備貨幣將是艱難的,但卻不是不可能的,”一位學者對《環球時報》說,“中國的表態顯然有利于減少外界對中國金融戰略的誤判。”
美拒絕中國改革建議
法新社報道稱,奧巴馬24日對美元地位進行捍衛,并拒絕了中國呼吁創立新國際儲備貨幣的建議。奧巴馬在當天的白宮記者會上說,雖然目前美國正“歷經一段艱辛的路程”,但“我們仍享有投資人極大的信心”,“投資人相信美國是世界上最穩定政治體系下,全球最強經濟體”。報道稱,奧巴馬還打破過去美國總統從不直接評論美元走勢的慣例,他說,“我必須特別指出,美元現在格外地強勁”。“我不認為有創立新的全球貨幣的必要性”。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星期二早些時候在出席國會聽證會時也表示,反對新興經濟大國有關不再把美元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建議。據路透社報道,當時美國共和黨議員巴赫曼在聽證會上質問財長蓋特納:“部長先生,中國提議美元退后并轉而采用一種全球儲備貨幣,俄羅斯此前也提過類似建議,您會無條件拒絕這一提議嗎?”蓋特納回答:“是的,我會這樣做。”隨后伯南克也給予了同樣的回答。
《華爾街日報》24日報道注意到,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繼周一呼吁創立一個新的國際儲備貨幣后,周二再度發表《關于儲蓄率問題的思考》的文章。對于國際上曾經把這次危機怪罪于“中國過度儲蓄”的論調,周小川在文章中稱,“從儲蓄率波動的時間分布看,美國本輪低儲蓄始于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而東亞國家儲蓄率提高是在亞洲金融危機后,中國儲蓄率上升更是在2002年以后,兩者并不存在顯著的因果關系”。他還稱,“全球外匯資產過度集中于單一貨幣,容易出現事與愿違的異常現象”。《華爾街日報》認為,這些言論顯示,“長期來看中國希望實現外匯儲備多元化,并對所持美國資產的安全性表示擔憂”。該報的另一篇評論稱,奧巴馬政府官員之前一直對北京買美國國債的做法大加贊賞,但“周小川的話,看起來是中國財神爺對美國的一記警告———美國不能指望中國無限期地為其支出提供資金”。
美國彭博社評論稱,中國的主張向外界傳遞出的信號是“中國有在下周召開的G20峰會上充當領導作用的野心”。《泰晤士報》把中國的建議形容為“肌肉炫耀式的行動”。
美聯社24日報道稱,盡管經濟學家們認為中國的建議至少從長遠觀點來看是可行的,但也面臨一系列障礙。報道稱,中國此時拋出這一建議,是“想把主題從討論其貨幣政策轉變為美國沒有能力管理其銀行系統。很多美國政治人士說,中國人為地保持人民幣貶值是為了促進出口”。
英國《金融時報》25日評論說,周小川發出的并不是“武力威脅”,他提出的建議值得人們去傾聽。1997年的金融危機發生時,亞洲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獲得了一個痛苦的教訓:不要用光外匯儲備。中國在這次經濟衰退中表現得很明智,北京想在重塑世界貨幣體系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這個具有前瞻性的觀點應該受到人們的歡迎。
“罷黜美元呼聲漸起”
中國央行行長的建議,也引發了眾多政治人物和媒體的不同反應。據法新社報道,歐盟負責經濟與貨幣事務的委員阿爾穆尼亞24日稱周小川的建議是“嚴肅的提案”,同時他也表示“不希望現今的國際貨幣體系出現重大變化”。法新社報道稱,“各方都在試探彼此底線,為即將召開的G20峰會做火力準備”。
環球時報200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