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賢芳 張 如
【摘要】本文針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就業壓力過大,從專業發展的現狀、畢業生自身、社會、學校等方面對影響該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原因做了一個粗淺的探討, 就如何提高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就業競爭力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信息與計算科學 就業競爭力 對策
一、影響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就業競爭力的原因淺析
1.從專業的發展的現狀來看
信息與計算科學是由信息科學、計算科學和運籌學與控制科學等學科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個新的專業。迄今為止,全國已有近500所高校開設了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但相當多的院校存在著辦學經驗不足,師資力量匱乏,以及辦學條件、教材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首先,專業定位不明確。由于該專業是由老的計算數學或應用數學專業改造而成,因而存在照搬舊專業培養模式的現象,很多學校要么是以計算數學及其應用軟件為發展方向,要么是以計算機科學作為發展方向,無法適應當前經濟發展對人才的培養要求及就業市場的需求。
其次,課程體系混亂。由于專業定位不明確,因而造成了課程體系混亂,有的是開的計算數學的專業課程體系,有的則完全按照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課程體系開設,更有的是開設一部分數學,一部分計算機,一部分管理課程,造成該專業看似是“什么行業都能勝任”的萬金油,實則是“蜻蜓點水”,影響學生的就業。
再者,實踐教學環節不完善。目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仍然比較薄弱,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如下兩點。
(1)理論多,實踐少。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則只作為理論教學的一個論證環節和補充而被擺在了次要地位。造成學生抱怨所學課程過于枯燥,沒有實際應用,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只有書本的知識,沒有實際的應用經歷,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就業。當前如“ 雨后春筍”般呈現的各種IT技能培訓班,能在幾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里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從而實現順利就業,靠的就是強化的實踐,這很值得高校的思考與借鑒。
(2)沒有建立固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供學生完成課程實踐以及畢業設計環節,只有一部分畢業生在最后一個學期分散到一些企業去實習,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實踐活動的質量和綜合能力培養。
2.從畢業生自身來看
首先,缺少職業規劃。職業規劃是大學生邁入社會的第一個規劃,職業指導專家施華鋒說,職業規劃是大學生進入社會前應做的關鍵工作。沒有職業規劃,人生沒有方向,做好這個規劃有助于幫助大學生清晰定位。如果不做好職業規劃,人生就會沒有方向。大學生在求職時,應該盡量客觀地審視自己,充分分析自己的專業、興趣、愛好、特長等,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職業。
再者,對于大學生職業發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業能力。對個人而言,就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與市場能力兩個部分。專業能力取決于他們所擁有的知識、技能與態度等資產以及他們使用和配置這些資產的方式,而市場能力取決于他們向雇主展示這些資產的方式以及他們尋找工作的特定環境,特別是所面臨的勞動力市場環境。在專業能力方面,以敬業精神、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為代表的態度型資產是大學生專業能力中的關鍵,以解決問題能力為代表的知識技能型資產是專業能力的基石。在市場能力方面,為尋找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大學生必須要了解現在整個勞動力市場,特別是大學生的勞動力市場的總體供求數量信息和結構信息,要了解職位具體的職責要求,要了解自己個人就業能力的水平,同時還必須改進自己的展示能力。所謂展示的能力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大學生如何把自身的各種資本、能力的信息傳遞給市場,讓市場明白自己的價值。如何把自己所擁有的專業能力通過自己的語言或者測試的方式表達給市場。
3.從社會來看
首先,社會經濟發展的程度和速度始終是就業市場興旺發達的生命線。社會需求量大的專業,學生會對照用人單位的標準,不斷完善自己。相反,學生會陷入無目標的迷茫狀態。信息與計算科學是新興的邊緣學科,社會普通認可程度不高。甚至不少用人單位把“信息與計算科學”等同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從各類招聘會以及網上招聘會對專業需求的數據來看,指定要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畢業生的單位微乎其微。甚至報考國家公務員幾乎通不過專業審查。這些社會現象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越是工作找不到,越是不愿意學習;越是不好好學習,工作越是找不到。長此以往,必然會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
4.從學校來看
首先,學校在某一領域內學術研究水平集中體現了該領域學生的專業競爭力。企業在挑選人才的時候,往往會優先考慮在本領域社會影響力大的學校。譬如:浙江理工大學的服裝、紡織這兩個專業擁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專業積淀、廣泛的校企聯合。因而,這些畢業生供不應求。相反,信息與計算科學是新興學科,處于發展期。教師在該領域的研究尚且剛剛起步,更別提成果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擇業的困惑,影響了就業競爭力。
其次,高校的就業指導質量高低同樣也影響就業競爭力。就業指導人員的工作態度、工作方式、工作成效等對就業競爭力的影響很大。就業指導人員堅持“就業指導四年一貫制”的原則,促使學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準確定位,有效規劃,就能使學生在職場立于不敗之地。反之亦然。
二、提高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就業競爭力的對策
1.“寬口徑、有側重”,著力構建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長效機制
信息與計算科學涵蓋面很廣,靈活度大。但是在專業方向選擇和課程的開設上應有側重點,不能“面面俱到”。
首先,信息與計算科學的人才培養應該遵循“強基礎、寬口徑、重實際”的辦學指導思想。“強基礎”指深厚的數學基礎不能削弱,這是與計算機專業、通信工程專業和信息與管理專業的最大區別。培養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和模型實現的能力。關于這一點,可以通過參加國家的數學建模大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寬口徑”指基于本科教育的特點,加強與其他學科的滲透,尤其是與管理類、計算機類的交叉。“重實際”指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其次,根據目前信息與計算科學畢業生供職的行業來看今后該專業可以朝三個方向發展:側重于信息科學方向、側重于計算科學方向、側重于經濟管理方向。至于側重于哪個方向,完全由高校的軟、硬件條件決定。
再者,現代社會是個信息化的社會,知識的更新是日新月異,課程的設計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根據社會的需求可適當的開設一些與社會接軌的課程。
2.增強信息與計算科學的實踐環節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本身的實踐性極強。在學科發展、專業建設以及教學環節當中都應當緊密聯系信息技術與計算技術的實際,特別是學科最新發展與高新技術的實際,加強學生的數學建模、數學軟件應用、計算機編程等實踐能力的培養。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實踐環節可由數學實驗、課程設計環節構成。
首先,數學類實驗。數學類課程有: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離散數學、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數值分析、運籌學、數據分析。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值分析、運籌學、數據分析都可以開設相應的實驗課程,其目的:一是通過實驗課, 掌握常用的數學軟件( 如Matlab、SAS 等) 的使用, 加深對相關數學概念的理解。二是訓練學生用數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以相應的數學問題為背景,要求學生自己編寫程序,訓練學生的算法設計與編程能力。
其次,課程設計。課程設計可開設數據庫開發與設計課程設計、數據分析課程設計、圖形圖像處理課程設計、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設計。數據庫開發與設計課程設計主要訓練學生的數據庫設計和開發能力。數據分析課程設計主要訓練學生數據分析能力。圖形圖像處理課程設計主要訓練學生的圖形圖像處理綜合能力。信息系統的分析與設計課程設計針對信息管理與信息處理方向開設,主要訓練學生的開發和使用管理信息系統的綜合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定位選擇不同的課程設計,為以后的順利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3.走校企聯合之路
走校企聯合辦學的道路,能把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較好地統一起來,利用學校與產業科研單位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把以課堂傳授間接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環境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能力為主的生產現場環境有機結合于學生的培養過程之中,它突破了我國現行近乎完全在校內進行的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學校與社會、教師與社會、學生與社會建立起廣泛的聯系。
鑒于目前信息與計算科學社會認可程度低的狀態,高校可以開辟實習基地,積極與企業聯手,實行“訂單式辦學”。所謂“訂單式辦學”是指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高校就培養、輸送什么樣的人才。一方面,安排學生在校外實習基地實習,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對鍛煉他們的思維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很有好處。一旦學生在自己的探索中完成任務。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就會覺得相關的理論知識不再深奧難懂。同時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起到強化學生的專業意識的作用,使學生逐漸養成觀察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學校通過這些企業提高專業的知名度,開拓就業市場。同時學校根據企業的需求,能及時調整辦學思路、培養目標。這無疑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4.充分發揮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作用,有效提高就業率
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應該重點做好以下三點。
(1)高校就業指導中心以就業為導向上好就業指導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不斷充實案例,不斷補充教案,重點解決三個問題。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有計劃、分階段地進行擇業指導,敬業指導,創業指導。②讓學生做一個有準備的應聘者,要學生了解企業,了解企業文化,企業用工。學會自我介紹,自我推薦,掌握面試的一般常規技巧,實施應聘摸擬訓練。③以讓學生順利渡過試用期為目標,把實習試用期可能出現的情況講透。強化服從意識,紀律意識,安全意識,強調遵紀守法,提倡吃苦耐勞,干就干好的職業意識。堅定學好技術,要靠一技之長謀生、發展的信心。可以在大一剛入校的時候就開設相關課程,從一點一滴的積累,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2)做好就業市場調查,堅持跑出去,多跑勞務市場,收集信息。多跑企業,了解企業的景氣度,摸準企業發展的方向和前景,注意發展勢頭快的新興行業,新興企業,摸準就業趨向拓寬就業渠道,以寬促活。與企業保持信息往來,及時把學生專業情況介紹給企業,把有一技之長的學生推薦給企業。同時也把企業的情況介紹給學生,使企業形象在學生心目中具體起來,讓學生心目中有2-3個目標企業,在就業時以備自主選擇。
(3)除了上好就業指導課程和提供信息以外,職業指導辦公室還應該提供一對一的學生職業規劃的咨詢,幫助畢業生修改簡歷,以及進行面試技巧的培訓等。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掌握面試技巧,職業指導辦公室還可以請一些大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的工作人員進行模擬面試的表演,讓同學們身臨其境,更清晰地了解不同行業面試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挑戰。
5.確立職業目標,規劃職業生涯
職業目標在上大學時就應該考慮,第一,有職業目標作為學習指引的人,有著明確的努力方向,因而在學習的方方面面表現都是積極的、突出的,無論是學習的態度、面對困難的鉆研、拼搏精神,還是承受壓力的能力、人際關系的處理等各方面,表現都更積極,與沒有目標的人完全不一樣。除了在學習中,有職業目標的人,在生活中也會有更積極的心態,能夠主動地從生活中汲取職業發展的動力與資源。第二,有了職業目標,就有了價值判斷的標尺,符合目標的事情,有困難也要克服去完成;不符合目標的事情,再有誘惑力,也一定不去做。這樣,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就很清楚了,做事不會患得患失。職業目標明確的人則不會沉迷在消極的情緒與事件中無法自拔。第三,有了職業目標,在大學的生活和學習中就可以有目標的朝目標職業邁進。信息產業是一個充滿高薪機遇的行業。為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開發自己的“軟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在學好自己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職業目標,可以通過相關的認證考試,提高自己“專業化”水平,爭取做“又紅又專”的專業化人才。對于一個大學生來說,需要考取三類證書:第一類就是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因為這是很多企業的敲門磚;第二類就是本專業的相關證書,與信息相關的認證主要有:網絡認證、數據庫相關的認證、開發技術相關認證、經濟管理相關的認證等等;最后一類就是考一到兩個本專業以外,但是自己又較感興趣的專業的證書。
參考文獻:
[1]高勝哲,董宇峰.加強實踐環節研究促進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建設[J].大學數學, 2007,23(1):13-15.
[2]李嶠.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淺析.科技資訊[J],2009,(32):153-154.
[3]李維嶼,汪紅艷.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建設的幾點探討[J].甘肅科技,2009,25(4):168-169.
[4]李珍珠. “理工結合”理念下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分析[J].長沙鐵道學院, 2008,9(1):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