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旭
“你是人民代表,有要求我的權利。”溫家寶認真地對她說
3月10日上午9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全體會議。
10時25分,顧雙燕開始發言,話沒說上幾分鐘,就兩次受到溫家寶總理的鼓勵,第一次是:“基層代表意見最寶貴,你放開講。”第二次是:“我最想知道農民的煩心事。”
受到總理第二次鼓勵后,顧雙燕索性撇開熬夜準備的講稿,大實話連珠炮似地冒出來,“國家儲備糧的一級糧保護價是七毛八分錢,但是一些糧食公司抬水壓價。農民賣一噸糧食就有200元的差價被賺走。”
聞聽此言——新華社報道說——溫家寶臉色凝重,“這是應該禁止的!如果是糧食局系統的問題,由張平同志(國家發改委主任)負責查處”。
一
這是顧雙燕的一塊心病,看起來也是總理的心病。2008年秋收時節,顧雙燕以每斤5毛5的價格賣出10萬斤玉米,少賺了整整1萬元。
這一年,國家一級糧的收購價是7毛8。
東北農家女子顧雙燕,骨架大,嗓門高,性直率。無論是對話總理,還是面對各路媒體的圍攻,她都實話實說。
和很多通遼農民一樣,顧雙燕的糧食并沒有直接賣給某國家直屬糧庫。國家直屬糧庫的價格確實高,但在通遼卻只有兩處收購點,最遠的,距離顧雙燕的村莊有60公里之遙。賣糧雇車,車隊排成5公里的一字長蛇陣。糧庫忙不過來,很多農民要五六天后才能賣糧卸車。
遲上一天,就要多出500元押車費。而民營糧庫也恰逢其時地找上門來。和之前的年份一樣,民營糧庫的收購員說,你的玉米里面水分達到了25%,按照國家政策,一級糧的水分應為14%,每多出一個百分點的水分,糧價扣1分5。
兩害相權取其輕。顧雙燕咬咬牙,只好答應民營糧庫的收購價。她還算幸運,因為糧多,討價還價的能力也更好些。一些普通的農民,能賣上5毛2、5毛3就已經不錯。
二
近兩年來,受通貨膨脹影響,農資價格一路上揚。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顧雙燕舉例說,國營加油站的柴油雖說漲了價,但還算便宜,每升5毛多。只是,加油站里沒有油,農民只好去民營加油站里買油,每升賣到6毛8。2008年秋糧再度豐收,農民就盼著能賣上一個好價錢。
可年年看著價格蠻高的國家糧食收購價,年年落不到農民頭上,顧雙燕下決心弄清楚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她找到同為通遼人的全國人大代表李其其格,要一起“跑一跑”。恰好李其其格也有此意,她弟弟的玉米只賣上了5毛1,而且她還聽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回來講,這種事情挺普遍。
第一站是通遼市糧食局。經過朋友的引薦,顧雙燕和李其其格看到了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局、財政部、農發行聯合下發的《關于下達國家臨時儲存玉米收購計劃的通知》(國發糧調2008年222號文件)。政策沒問題,一級玉米價格確實7毛8;而且地方糧食局也沒問題,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收購的資格。
開上自己的帕薩特,顧雙燕和李其其格走遍了通遼,民營糧庫委實無孔不入。她倆覺得還不踏實,又自費數千元開車去了沈陽和哈爾濱,情況大同小異。
3月10日上午,和總理結束對話之后,顧雙燕看了看表,11時整,她已經和總理一對一交流了35分鐘。而其他代表,最多也就是發言七八分鐘。顧雙燕后來說:“我有點不好意思。”
這一天下午,她把早就寫好的一份建議交給人大議案組。對策很簡單:讓地方政府參與進來,廣開糧食收購渠道。
三
顧雙燕,31歲,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明仁蘇木一個普通村莊的種糧大戶,內蒙古代表團中唯一的農民代表。2007年下半年,內蒙古自治區代表面臨換屆,顧雙燕因為符合“女性、30歲左右、農民、有一定經濟實力、無黨派”這一標準而入圍候選人名單。恰好內蒙古自治區全國人大代表也缺一位符合這一標準的農民代表,顧雙燕因此又上了一層樓。
但她畢竟只有高中畢業,就連如何當好人大代表,也是后來上網自學,這使她見到總理時難免有些緊張。3月8日,她接到通知,在總理來團參加審議的時候發言,整個村子都“沸騰起來”。
通過電子郵件,村民們寫了一封信,大意是現在經濟形勢不好,農民們會體諒國家困難,不給國家增添負擔。只是,一直到對話最后,顧雙燕也沒有鼓足勇氣把這封信念出來,被村民們一陣埋怨:“兩分鐘就好了嘛!”
后來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她又說:“國家現在對農民的政策真是太好了,農民可別不知足。要是換到1978年以前,難道你還不活了?”
在這種心理驅使下,即使談到抬水壓價等問題,她也只是“羞澀地”對溫家寶說:“我講出來供您參考,不是要求您。”引來全場笑聲。
“你是人民代表,有要求我的權利。”溫家寶認真地對她說。
隨即成為最流行網絡詞匯的這句話,顧雙燕也沒有完全明白。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的兩個小時內,她反復強調:“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她還說:“見到總理,就是見到天了。”
四
但她始終不變的是實話實說。她和總理對話之初,溫家寶問她:“(報告)聽明白了嗎?”她操著東北方言回答:“總理,您去年的報告我一句都沒聽懂,但今年聽懂了。”后來,顧雙燕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透露,新華社在報道時,隱去了“去年沒聽懂”。
和總理對話過程中,溫家寶也曾含笑指出,即使是今年的報告,顧雙燕也“沒全讀懂”。當時,顧雙燕提到報告中“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10%的目標”,“總理,我咋想呢,假如不是10%試點而是50%會更好”。
溫家寶的回答是:“你有3臺拖拉機,我有9億農民。我有難處啊,政府今年拿不出那么多錢。剛開始是10%試點,以后要覆蓋全國。”——新華社報道說——溫家寶風趣而實在的話語,引得顧雙燕和代表們又笑了起來。
即便如此,顧雙燕仍未理解。次日下午,她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為啥不能今年就弄到100%呢?”在李其其格和記者以新農合試點從2005年啟動,到2008年方才覆蓋全國為例詳細說明之后,顧雙燕方才點頭。
對話的最后,顧雙燕“再提一個問題,如今政策好了,農民開荒地,沒有補貼。耕地面積要重新統計”。引來總理回應“我插一句話。過去收稅費,農民把土地往小處說,現在領補貼,農民如實報,我不說往大處報。有沒有這個現象?”會場再度笑聲一片。
和總理對話之后,作為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人物,她一直被各路媒體追逐,內蒙古的媒體甚至當天找到了她所在的村莊。和她同處一室的李其其格當起了她的秘書,替她接電話,每次都說不在。
五
3月11日下午,被《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堵在房間里的顧雙燕“迫不得已”地接受了采訪。她有些害羞,穿著秋衣秋褲從床上爬起來,一邊請記者坐,一邊把自己雙腳踏上了另一把椅子,蹲坐在那里足足兩個鐘頭。
“你是(本次兩會)第一個采訪我的記者,可我不喜歡受人關注,我……”,顧雙燕看著記者欲言又止,但實話實說的脾氣還是讓她沒有忍住,“我討厭記者。”
次日下午,顧雙燕的這一稟性發揮到了極致。在餐廳接受了各路媒體的集體轟炸之后,她回到房間,看到又在房間里守候的《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沒好氣地回答了兩個問題之后,一邊熨衣服,一邊對記者下了逐客令:“我們3點就要開會了,你也該讓我們休息一下。告訴你,你的文章我在網上都能看到。你要是寫錯了,我就起訴你!”
看到記者連續兩天的迷惑不解,顧雙燕又說了句大實話:“記者寫出去,我生意沒法做了,不知道多少人得盯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