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萍
英國學者I,梅扎羅斯指出,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資本的幽靈正在投射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資本的歷史優勢”在全世界范圍內“已完全確立”,今天的人類“都生活在資本所牢牢控制的世界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實行的是市場經濟體制,當然也不能徘徊在資本全球化的范圍之外。而資本在現代社會往往被人們認為是兩極分化、社會不和諧的根源之一。本文試圖從對馬克思主義所定義的“資本”與現在市場經濟中的資本的比較中探討資本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關系。
一、對于“資本”的解讀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資本的界定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講到·資本的生產過程既是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又是資本自身的生產過程,是資本的積累規律作用的過程,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擴大生產的過程。資本的流通過程,其本質是剩余價值的生產和實現的過程,通過資本的循環與周轉,剩余價值生產出來,并實現出來。資本的運動,其本質是剩余價值的運動,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運動,是資本家與無產者的階級關系的運動。而可變資本在資本家手中是起資本的作用,在工資雇傭勞動者手中則起收入的作用。馬克思貫穿全部《資本論》體系中的,是運用唯物的辯證法,研究資本主義的經濟運動,闡明在資本運動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經濟規律。在《資本論》中,雖然是闡述資本主義經濟原則,經濟運動規律,但有些原則經濟運動規律,對于社會主義經濟也是適用的。我們,必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去認識、去運用這些規律。
馬克思生活的時代是產業革命造就一大批工業產業的時代,從整個世界的歷史進程來看,二十世紀是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或者更為準確地說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而這就有資本的一份功勞,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資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勞動的方式和條件,同以前的奴隸制、農奴制相比,都更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社會關系的發展,有利于更高級的新形態的各種要素的創造。”資本在當時不僅調動了資本家的積極性,也在一部分范圍和程度上調動了勞動者的積極性。但是,伴隨著經濟的增長,兩極分化也在不斷加劇,使資本主義經濟在迅猛發展的同時,貧民窟也在不斷增加。因為資本的本質在于實現價值增值,榨取剩余價值。因此眾多的學者都把造成兩極分化的原因或根源歸結為資本。把社會一切惡的根源都歸結為資本。以至于我國也在很長時期都把資本看成是資本主義的專有物。人們談“資”色變。到了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種要素市場的形成,人們對資本開始有了新的認識和評價。
(二)資本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的作用
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觀點,資本是一種可以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在單獨研究宏觀經濟存量核算時,“資本”泛指一切投入再生產過程的有形資本、無形資本、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我們都知道,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的發達形式。而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一般條件有兩個:一是社會分工;二是生產資料和產品屬于不同的物質利益主體所有。我國在改革開放以來,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大于挑戰。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那么怎樣讓人民富裕起來,振興中華民族?這就要靠經濟發展。隨著我國收入分配體制的改革,使資本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調動了資本擁有者投資的積極性,愿意把資本投入到生產建設中來。不論其最初的目的是什么,但在客觀上緩解了我國在經濟發展中的資金不足問題,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
隨著我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逐步優化資本市場結構,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使得資本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日趨明顯。2007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平穩發展,以江蘇省為例,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270.6億元,比上年增長21.8%。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1 63.0億元,增長22.5%;農村固定資產投資3107.6億元,增長20.0%。國有資本經營收入為6.42億元,比上年增長51.9%。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呈上升趨勢,這說明資本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正在日趨上升。
二、資本與和諧社會的關系
(一)和諧社會建設所需的基本要素
總的來說,和諧社會的構建主要包括精神和物質兩大文明層面的建設。精神層面主要包括民主法制建設、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內容和要求。物質層面的要求主要是指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強物質生活的豐富化程度,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那么這些方面的提高完善都需要以經濟發展為前提,以強大的經濟基礎為后盾。一國或地區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該國或地區如何解決好資金來源問題,二是自身資金積累能力和引進外部資金能力。資本對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沒有資本,就沒有經濟的快速發展,只有保持一定的資本積累率,經濟才有可能保持比較好的發展速度。
(二)資本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地位
發展市場經濟,離不開資本。資本在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與作用。沒有資本,就沒有經濟的快速發展,只有保持一定的資本積累率,經濟才有可能保持比較好的發展速度。我國現在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和諧社會。因此我們必須充分發揮資本的作用。回顧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歷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資本在市場經濟中運用,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生產力的發展,導致了財富的積聚,引起了社會的進步,是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同時也為下一階段我國經濟的發展積累了必要的資本。這些都為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只有經濟的發展,才可能使和諧社會的構建成為可能。小平同志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那么貧窮同樣也不會是和諧社會,只有在把蛋糕做大的基礎上,才能考慮怎么去分它。
資本作為生產活動的基本要素,在經濟增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在當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我們必須繼續把資本作為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充分發揮它的作用。承認資本,發展經濟,使資本更好地為人類的進步和發展服務。從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過程來說,資本是最有效的經濟發展方式,它以雇傭勞動為基礎,使人擺脫政治的、地獄的、宗教的人身束縛,激發起投資者、勞動者和其他的社會部門的潛在積極性,通過市場機制的資源配置方式把社會財富和人力集中到社會化的大生產領域,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提高,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奠定物質基礎。
三、資本服務于和諧社會建設
(一)資本服務于和諧社會的原則
資本服務于和諧社會的構建不是自始至終的,“資本一出現就標志著社會生產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這并不表明資本自出現之后,就一直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在當前的社會中,我們只是利用資本的合理性~面,使其為經濟發展服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把握資本服務的原則。
1,必須正確認識資本的本性。資本的本質是盈利,它具有兩大基本原則:一是競爭原則;一是增值原則。那么資本在促進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就相應的具有正面效應和負面影響。我們在利用資本的正面效應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切不可忽視資本的負面影響,不能只求快不求穩。同樣,在現階段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不能因噎廢食,夸大資本的負面影響,寧可受窮,也不利用資本,發展經濟。
2,堅持利用與限制引導相結合,盡最大可能減少資本對和諧社會構建的負面影響。盡管資本是市場經濟的第一原則,但它并非和諧社會的第一原則。資本在本質上是反人道的,反和諧的,它不會顧及非資本擁有者的利益。因此,在當前,我們應該在堅持利用資本的前提下,對其不利的方面進行限制,如在收入分配方面,我們可以利用行政方式加以干預,縮小收入分配的差距:面對在資本作用下的人們唯利是圖、道德水準日益下降的情況,需要社會給予正確的輿論引導,加強政府職能部門的建設,提高其調節社會關系的能力。
3,加強法制建設,用法律來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鏟除資本的不利因素。資本的本質是追求剩余價值的最大化,最容易滋生腐敗、違法亂紀現象。這是與和諧社會背道而馳的。因此,必須加強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保證法制渠道暢通,嚴防司法腐敗。是資本的腐敗得到有效遏制,實現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總之,資本服務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必須以有利于和諧社會建設為前提,這是我們應把握的總的原則。
(二)資本服務于和諧社會建設的目標
資本服務于和諧社會就是要為和諧社會建立起強大的經濟基礎。市場經濟越發達,資本的地位與作用越重要。資本作為能帶來價值增值的手段,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要素,也是經濟活動得以繼續的前提。我國現在積極推進主要依靠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而投資是三大需求中最積極的因素,保持投資的適度增長,防止投資的大起大落,是保證經濟快速穩定增長的重要因素。
(三)資本服務于和諧社會建設中必須做好的幾個問題
資本的文明面推進著現代經濟的發展。資金是企業的血液,而融資如同企業再造血,融資難將導致企業“貧血”。據國家統計局吉林調查總隊近日對吉林省205戶中小工業企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半數以上企業認為融資困難是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外部原因。在被調查的205戶企業中,有153戶認為企業目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資金緊缺,占74.6%,其中,有49.27%的企業認為缺少資金是制約企業發展的最主要障礙。在這153戶企業中,有9.8%的企業沒有獲取外部資金的渠道,有49.67%的企業把內部集資作為獲取資金的主要渠道。2007年與上年相比,僅有10.24%的企業運營資金相對充足。從中可以看出,資本不足成為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要想做到資本服務于和諧社會建設,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兩個問題。
1,承認競爭原則、利益原則,即資本原則。鼓勵各方人員投資,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改善外商投資結構。穩定人民幣匯率,吸引長期性投資。資本從發達地區流入落后地區,其直接效應是改善落后地區資本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并激活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的流入,尤其是以直接投資表現的資本流入,將產生許多外在的經濟效應,主要包括經濟發達地區先進的管理經驗的流入,幫助落后地區的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增強經濟效益;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的流入,使本地企業更加注重科研和技術成果的轉化;未來資源的利用,其中包括利用信息和現代化的辦公條件,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降低成本;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隨著資本的引入,使得企業規模增大,帶動當地的服務業、養殖業、加工業等的發展。
2,加大政治體制改革,提高政府調節各種利益的能力。我國經濟增長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了社會和諧。二者是市場或者資本本身無法解決和實現的。市場發育不完善,經濟發展不能完全靠自由市場推進,政府宏觀調控應起引導作用。資本的引入以及參與收益分配,必然使得收入差距增大,會引發一些社會問題。這是資本和市場本身無能為力的,就需要依靠政府職能部門和有關社會團體提高執政能力和工作水平,更好地協調各方面的利益。為縮小收入差距從政策上給予引導支持,減少利益沖突。社會團體要發揮其政府、企業與社會的紐帶和橋梁作用,為協調和化解社會矛盾起好潤滑劑的作用。
四、結語
和諧社會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目標和我們努力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改進,資本作為和諧社會建設的要素之一,在很多方面還需要改進和提高。政府和職能部門必須在充分發揮資本增殖作用的同時,限制和調節資本的不利因素。既不能因資本具有增值功能,而對資本大夸特夸;也不能因資本具有與生俱來的弊端就棄置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