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花托
[摘要]口語交際教學。一是創設交際情境,激發學生交際的興趣;二是優化教學流程,提高口語交際的教學效率;三是開辟多種實踐渠道,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四是注重互動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交際的主人;五是在各學科的教學中進行口語交際。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210147-01
《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的教學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要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必須采用相應的教學策略。
一、創設交際情境,激發學生交際的興趣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教學情境里產生的言語活動。因此,口語交際教學要注重創設交際的情境,激發學生交際的興趣。
(一)交際情境的創設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實踐證明,只有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交際情境,容易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有了這樣的感覺和體驗,學生就會帶著積極的情感興趣盎然地走進交際情境。例如,設計“猜謎游戲”、“怎樣過‘六一兒童節”、“秋游”、“保護有益的小動物”、“春天里的發現”、“夸家鄉”、“我的小制作”等口語交際訓練的內容,都是貼近低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的,交際時人人都有話可說。
(二)交際情境的形式要多樣。多樣化的交際情境,可以調動多種器官參與交際活動,減輕交際的疲勞,從而增強交際的興趣。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具體的口語交際內容,以一兩種形式為主,再兼顧與其他形式的有機結合,例如:可以采用“聽一聽、問一問、說一說、評一評”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看一看、議一議、評一評”的形式,還可以采用“演一演、說一說、評一評”的形式。
二、優化教學流程,提高口語交際的教學效率
要提高口語交際的教學效率,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并根據認知規律精心設計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小學生常常憑借直觀形象來思維,看見什么說什么,怎么做的就怎么說。因此,要上好口語交際課,課前的實踐活動十分重要。教師要根據口語交際具體內容,安排學生觀察實踐,搜集資料或者體驗生活等等,盡量使學生能胸中有物,說有依據。
(二)導入情境。生動逼真的情境創設,能夠調動學生內在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主動投入口語交際活動的強烈欲望。所以,在課前準備的基礎上,教師要利用感染性的語言描述,多媒體課件或實物展示等手段,迅速把學生帶入一個生生互動或師生互動的輕松愉快的口語交際情境中。
(三)模擬交際。在學生進入口語交際情境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依據要求,展開互動的口語交際活動了。如:先由教師或優秀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示范,接著放手讓學生自選對象或小組展開口語交際練習,最后選擇典型口語交際范例,引導集體評議。或者,教師先放手讓學生根據口語交際的要求進行自主交際,然后再抽取典型,進行示范表演,同時引導學生展開評議。
(四)課外延伸。課堂的模擬交際在濃度和廣度上不如生活那么豐滿,充滿血肉,而且,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口語交際獲得的知識只有在現實的實踐中才能逐漸形成能力。因此,教師在口語交際課后,還應該設計一些交際作業,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大膽實踐,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三、開辟多種實踐渠道,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是在口語交際的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要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必須開展多種實踐渠道,讓學生在多種口語交際的實踐活動中學生交際,提高能力。
(一)在課堂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主陣地。為了充分發揮課堂這個主陣地在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提高上的作用,一是要用好教材中設計的“口語交際”內容,上好“口語交際”課,使學生通過典型話題的交際實踐,熟練地掌握口語交際的基本技能。二是要堅持把口語交際的訓練貫穿于閱讀教學之中,因為許多涉及課文思想內容方面的問題本身就是很好的口語交際的話題。三要把口語交際的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從交流寫作素材到討論構思,從啟發修改到引導評賞,都要落實“交際互動”的思想。四是要加強口語交際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將“口語交際”教學融入其他學科的教學之中。
(二)在日常生活實踐中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蘊藏著十分豐富的口語交際課程資源,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課程資源,并從這些課程資源中尋找口語交際的話題,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學會交際。例如,可結合教師節,讓學生扮演小記者采訪模范教師和優秀教師:可針對環境污染問題,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可圍繞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問題,舉辦“小小討論會”,讓學生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學會傾聽,學會溝通,學會應對,學會合作,從而使他們逐步“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四、注重互動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交際的主人
口語交際是聽方和說方互動的過程,它的核心是“交際”兩字,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不是聽和說的簡單相加。只有交際的雙方處于互動的狀態,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只有實現這種“互動”式的交際,學生才能真正成為交際的主人。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時,應注重雙向互動的過程。
例如:“當一回小記者”這樣的交際話題,只要事先做些提示準備,指導學生設計一些采訪的問題,學生采訪時就會較好地進入互動狀態。還有一些話題內容雙向互動性不夠明顯,如果不進行優化處理,很容易上成聽說訓練課。如“學會勸告”這樣的話題,如果教學時只關注“勸告一方”怎樣說話,那就變成說話訓練課,失去了互動性。因此,針對這一類話題,教師須要從“互動”的角度進行重新設計,不僅要引導“勸告一方”能言善勸,也要引導“被勸告一方”能言善辯,真正使雙方或多方都能動起來。
五、在各學科的教學中進行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是各門學科息息相關的,它不是一項單獨的內容。只要我們在教學中認真引導、指導,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會有一個突飛猛進的提高。
例如: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講解課文時,可針對各個故事以編排小品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各個角色之中,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又在演小品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又如在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堂課中,可以讓學生以實踐操作的方式進行,讓一個學生賣東西,一個學生買東西。在這過程中,學生就會積極參加,共同合作,共同探討,既發展了合作精神,又進行了口語聽說能力訓練。
總之,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素質教育和21世紀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我們不僅要在教學中去發掘口語交際的豐富素材。而且生活實踐同時也是對口語教學的鞏固和延伸,是口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學生生活在群體之中,生活在社會之中,與人打交道的際遇無處不在,我們要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機會,爭取多說話,尤其是當眾說話。做一個落落大方,說話得體,做事受人歡迎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