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殿君
先秦時代,姓表血統,而出母系;氏表宗族,而示父系。這里即彰顯了母權社會的遺風,又表示進入父權社會重建生存秩序的軌跡。氏在于貴功德,別其子孫所自分,是姓的一個旁支。至春秋戰國以降,只有奴隸主貴族始冠“氏”的名號,為顯貴身份的專有標志。因有尊寵的義涵,貴族子孫以能博得“氏”的稱號為榮耀。
夏、商、周三代以后,圖家版圖擴大,經濟發展,人口增多,興起以“國”為姓,以所居的地名為氏的部落??凳逅值降囊竺衿咦逯校帐鲜侵铺盏模┦鲜亲銎鞄玫?,繁氏是做馬纓的,樊氏是為人扎籬笆的……這些由職業而來的“氏”后來又轉為姓了。至于取孟、伯、仲、叔、季等行序為氏的也大有人在,在歷史的演進中被他們的子孫輩定為姓了。
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在民族遷徙、通婚的融合過程中又有少數民族的原生姓保留下來,如賀蘭、哥舒等復姓氏就是。
到了漢代,國家實現大一統的局面,政治相對穩定,經濟文化隨之發展,日常生活的習俗也發生微妙的變化,反映在姓氏稱謂上人們在交往時單稱姓而不稱氏了。這從司馬遷所撰《史記》的記述中可見佐證。中國人的姓氏合而為一始于漢,但還留有尾巴:女性出嫁后,民間多不直呼姓名,而是在夫姓加本姓后綴一個“氏”字,如孫王氏、李趙氏、何蒲氏等等,至民國仍見此遺風。
在姓氏之林中,有五個小姓非常罕見,其現狀鮮為人知。
死,作為姓很奇特,是現存倒數第二個小姓。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部,大約是少數民族的四字復姓減損定格的。他們認為勇于赴“死”的人,才是不死的。這和儒家崇尚的道德、理想重于人的生命價值是一脈相承的。
難,是中國倒數第一的姓,讀去聲,是少數民族融入漢姓的產物。漢靈帝時烏桓有大臣名難樓(見《漢書·烏桓傳》),其后從漢俗。
黑,作姓讀作“賀”。宋微子后有黑氏(見《潛夫論》);明代有文士黑志聰,河南登封人;還有唐代燕然道大總管姓黑齒,名常之。其先人取此為姓的原委待考。任何文化都崇尚光明,正大;黑的寓意是其反面,易產生不美的聯想,但作姓則另當別論。
老,系顓頊子老童之后,由氏轉為姓。人一降生就被稱“老”,讓人聽了不舒服。但是人近暮年,若稱老先生、老同志,將姓嵌入稱謂,倒也使人親切。
毒,唐宰相竇懷貞與人謀反,事敗,投水死,朝廷令其后人改姓“毒”。毒姓聽起來別扭,有人主張發“肚”之音。
避諱之制大約源于春秋時期。宋武公名字有“空”,司空氏犯諱,改為“司功”。晉僖侯的名字中有個“徒”字,司徒氏改稱“司城”。項羽名籍,當時的籍姓改姓“席”。西晉開國后,司馬氏姓貴,國中姓“師”的一律改姓“帥”,可見強權政治的霸道。
孔子名丘,雍正帝以為用“丘”作姓犯“圣諱”,乃規定除《四書》、《五經》外,凡遇“丘”字一律加“阝”為“邱”。于是“丘”姓即改為“邱”姓。
另有“■”姓(姓氏辭典均未收錄)分布在安徽郭陽縣和遼寧彰武縣,約2000人左右。他們異口同聲地稱自己是岳飛的嫡裔。早年先祖岳飛遭奸佞秦檜等人的迫害,余生者逃亡邊地避禍。他們最初把“岳”字上下顛倒作“■”為姓,與啞同音,即要求余生的岳飛后人裝聾作啞,免得禍從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