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為國
出口導向、外向型企業比重高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特征。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國外需求減少給我國許多企業帶來嚴峻挑戰,特別是出口導向型企業就業形勢嚴峻。為了應對危機挑戰,政府已經啟動了4萬億的投資計劃,以增加總需求。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則可以從微觀的企業供給方面提供增長的持續動力。
一、商業模式創新
(一)商業模式創新是一種新型創新形態
商業模式是人們用來描述互聯網時代新商業現象的,但并不僅僅局限于互聯網產業領域。商業模式創新是有別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工藝創新或組織創新等的一種新的創新類型。20世紀90年代中期,全球互聯網在商業的普及應用,改變了基本的商業競爭環境和規則,一批基于互聯網的企業應運而生,與此同時對大量傳統企業也產生深遠影響。人們關注商業模式創新的歷史很短,只有十幾年,但商業模式創新已經引起廣泛的重視。1998年后,美國甚至開始對商業模式創新授予專利。在我國有的地區,如杭州,商業模式創新企業已可以被評為高科技企業,并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
(二)商業模式創新的特點
商業模式,指企業價值創造的基本邏輯,即企業在一定的價值鏈或價值網絡中如何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并獲取利潤的,通俗的說就是企業如何賺錢的。它包括產品、目標客戶、客戶關系、渠道、收益方式、企業內部價值鏈、成本、核心能力和合作網絡等9個要素。商業模式創新是指,企業價值創造提供基本邏輯的創新變化,它既可能包括多個商業模式構成要素的變化,也可能包括要素間關系或者動力機制的變化。相對于傳統的技術、產品或工藝等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有幾個特點:
一是商業模式創新更多注重和涉及企業經濟方面的因素,即使涉及技術,也多是和技術的經濟因素,技術所蘊涵的經濟價值及經濟可行性有關,而不是純粹技術特性。
二是商業模式創新更為系統和根本,它常常不是單一要素的變化,而是涉及商業模式多個要素同時發生的大變化,常需要對組織結構做出較大的戰略調整,是一種集成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往往伴隨技術突破、產品或工藝的創新。反之,則未必。
三是雖然商業模式創新也常帶來內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但它更注重為客戶所創造價值的增加,視角更為外向和開放,常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優勢。
二、商業模式創新的作用
(一)有助于出口導向型企業轉型
商業環境變動、技術突破及法律環境變化等,常給現有的產業和企業帶來嚴峻的挑戰,商業模式創新有利于應對不利產業環境的變化。如我國大量出口導向型企業,由于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低成本制造環節,以國外為主要市場,簡單接受訂單,完成代工,缺乏自己的銷售渠道、產品品牌和研發設計能力,在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國外需求減少,訂單下降的情況下,其傳統商業模式賴以成功的環境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原有商業模式出現嚴重問題。那些在國內還是有市場的,包括我國東部或南部的服裝、玩具等企業,可以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將其目標客戶市場由國外轉向國內,通過加強研發力量打造自己的品牌,并通過構建國內銷售網絡等,完成由出口導向向服務國內市場的成功轉型。
(二)有助于技術產業化形成新的生產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與發明新技術同樣重要的是將其產業化實現潛在的經濟價值。而將技術推向市場是要借助一定的商業模式來實現的。商業模式創新有助于技術的產業化。在許多領域,我國有技術優勢,但卻無法成功將其產業化。如我國當前的移動寬帶ICT產業,去年剛完成3G的發牌,而日本近幾年即將開始4G技術的商業化應用。2001年,無線環境技術已經在我國“863”計劃中立項,目的是取得與后3G有關的一系列核心專利。目前,我國在技術方面并不落后,但如何把新技術產業化,把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形成優勢產業卻是我國移動寬帶ICT產業發展需要破解的關鍵問題。產業發展并形成競爭力,技術進步是重要和必要的條件,但僅有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合適的商業模式。日本的DoCoMo公司在1998年率先成功推出i—mode移動互聯網服務,不是因為它有領先的技術,而是因為它成功的商業模式創新。因此,商業模式創新也會有助于我國的企業將技術產業化,實現其潛在的價值,形成新的生產力和產業增長點。
(三)有助于已有產業中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
企業可以通過商業模式創新降低成本或風險,充分發揮核心能力,更快利用成長機會、或變的更為靈活等等。如沃爾瑪最初的商業模式創新,其核心特征是面向其他大型零售商所忽視的小鎮,以連鎖折扣店模式起家。鄉村消費者可以在本地以低廉價格享受像遙遠城市一樣的商品。相比它的競爭者,即傳統的小鎮商人其價格和產品質量的競爭優勢是非常明顯的。沃爾瑪隨著所屬商店數量增加、地域擴展而不斷發展壯大,利用不斷擴大的規模優勢,爭取到更低廉的進貨價格。對高科技物流系統的投資,使沃爾瑪有效率很高的配送系統,降低了作業成本,以比競爭對手更低廉的成本運送貨物。低成本為其低價格提供了基礎。正是因為通過對門店的簡單復制,幫助企業實現低成本、大規模的快速擴張,實現規模經濟等,以沃爾瑪為代表的連鎖經營被認為是20世紀的一場革命,并成為一種普遍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形態。在日益開放的背景下,我國企業面臨越來越多的同際競爭。商業模式創新也可以從多方面、更大程度上增強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鞏同原有市場,并拓展新的市場。
(四)有助于成功創業及企業家經濟的構建
無論是社會經濟還是技術,總是處于不斷發展變化當中,美國次債危機的爆發帶來挑戰的同時,也還有大量機遇。如專業科技服務和健康服務是美國的第三和第四大服務業,在GDP中比重分別高達7%和6.8%。在這兩個領域,我國大量社會需求遠未得到滿足,有很多機遇。創新是企業家職能,無論在區域范圍,還是國家范圍,如果有企業家在積極活動,就可以將變化或危機轉變為開創新企業和服務的機會,也可利用機遇創造并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因此,一個有利于產生企業家并有大量企業家活動的經濟體,就可以稱為企業家經濟。企業家經濟可以為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競爭力和高收入來源。他們可以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把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如推出新產品、開辟新市場、找到新的供應來源等。這應是保持增長動力最為基礎和根本的途徑。但創業是高風險的,即便獲得風險投資的項目,其中,也只有約1/10是比較成功的,不成功的原因大多是因為沒有合適的商業模式。
三、推動我國商業模式創新的幾點建議
(一)提高對商業模式創新的正確認識
我國企業界雖然也進行廣泛的探索與實踐,并取得積極的成效,但相對于商業模式創新領先的美國等,我國的企業實踐還是相對滯后的,實踐的落后又與認識不到位有關。商業模式創新作為一種新的創新類型,其重要性已經不在技術創新之下。
商業模式創新在我國商業界早已是個流行詞匯,但還有許多人對其含義理解片面或有偏差,它常被當做萬能標簽用。這與我國學術研究及宣介滯后有關。因此,我國企業、學界、政府有關部門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對商業模式創新重要性及內涵等的正確認識,并支持和加強對商業模式創新的研究,特別是深入結合具體產業的研究。
(二)鼓勵并支持商業模式創新的實踐
一些地方政府也已在完善政府服務,積極推動當地的商業模式創新。如在杭州,商業模式創新企業可評為高科技企業或軟件企業,享受相應優惠政策。我國雖然提出了要建設創新型國家,但在國家戰略層面上卻還未形成與商業模式創新有關的政策。因此,需要在更多地方,更高層面形成相關鼓勵與支持性政策,并加強宣傳,以激勵我國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實踐。如可以嘗試在更大的地區范圍內,對商業模式創新企業給予像高新技術企業一樣的優惠政策。并發揮政府作用,搭建平臺,讓風險機構和項目對接等,為商業模式創新型企業發展提供創造更好條件,用典型引路等方法,鼓勵并支持商業模式創新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