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圣
對“完滿”,我們每一個人眼中都有不同的尺度。你的尺子若是很長,你便要求得很多,那么你會容不下半點不美好,或許在你眼中什么都是糟糕的。倘若你的尺子很短,你便要求得很少,那么你便會包容世界。
我們追求完滿,似乎理所當然。可是曾國藩卻把自己的住所題為“求闕齋”,求闕?難道他不愛花好月圓?我想,一定是他洞悉了“花無百日香,人無百日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規(guī)律,故不強求花開不敗,月圓不缺;愛花開月圓的偶然,亦愛花不開月不圓的常態(tài)。
人活一世,常常會遇到五花八門、大大小小的諸種問題。這些問題不時變形換色出現(xiàn)在你的面前,而且終生與人結(jié)伴,舊的解決了,新的又會出現(xiàn)。人活到老,就要把矛盾和疑難解決到老。季羨林先生說得好:“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nèi)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面對不完滿的人生不自悲,不自棄,要用自信描繪理想的藍圖,自強不息地奔向光明的前景。領(lǐng)悟“不完滿才是人生”,你會懂得花開或不開,花總在枝頭。
用兩種力量
走路
□ 宋柯
人生的道路曲折而漫長。苦難是生命的常態(tài),煩惱與痛苦總是伴隨人生。因此要走好人生路,需要用兩種力量—心靈的力量與行動的力量。心靈的力量來自追求和理想,行動的力量體現(xiàn)在邁開的腳步。兩種力量始終朝著同一個方向,瞄準同一個目標,你才能沿著光明的道路闊步向前。
新當選為中國殘聯(lián)主席的張海迪,應(yīng)該說是用這兩種力量同時走路的典范。她5歲時遭遇高位截癱的厄運,是心靈的力量支撐她以頑強的毅力走上自學(xué)之路,同時依靠行動的力量學(xué)完了小學(xué)、中學(xué)和大學(xué)的專業(yè)課程。20世紀80年代初,張海迪開始走上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道路。心靈的力量激勵她戰(zhàn)勝病痛和困難,行動的力量促使她執(zhí)著地為文學(xué)而戰(zhàn),直到寫出令世人稱羨的長篇小說……可以說,命運想用無形的凄風(fēng)冷雨,漂白海迪生命的綠色,而海迪卻用心靈的力量不倦地思索著,用行動的力量勇敢地前進著,在自己生命柔弱的枝頭上,綴滿了絢麗奪目的花朵。
用兩種力量繼續(xù)走好人生路吧!心靈指引行動,行動充實心靈。當我們的心靈渴望越過高山大川時,行動的腳步就會鏗鏘作響。盡管前進的途中有攔路的荊棘,有襲來的雨雪風(fēng)霜,我們總會堅定不移地跋涉而且縱情高唱: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