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
以王琦教授為首的學術團隊,通過近30年的研究,把中國人的體質分為9個類型,提出了體質可分、體病相關、體質可調的理論,認為一個人可能會患哪些疾病,與個人的體質密切相關;而人的體質不僅與遺傳有關,更受膳食營養、生活起居、勞欲、精神狀態等后天因素的影響;通過飲食等方面的改變,既可調節體質的強弱,也可改變人已經形成的體質類型。2009年4月9日,《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正式發布;2009年5月,王琦教授和田原合著的《解密中國人的九種體質》一書出版發行,一時間引起人們的轟動。網友老驥在網上感慨說:我自己去測了一下,竟占了2種偏頗體質:氣虛質、陽虛質,難怪身體這么差。體質與人的保健、養生、疾病都息息相關。為了幫助大家正確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本刊特約王琦教授,就大家關心的體質問題答疑解惑。
問:為什么要研究人的體質分類?從大的方面上來說,研究人的體質分類對弘揚祖國優秀遺產、促進中醫現代化有什么意義?當前世界各國對人的體質分類有何研究動向?
答:現代醫學模式已由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成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這意味著我們不僅要研究疾病,更要研究有病的人。同時,新的醫學模式更強調預防疾病,防患于未然。體質分類的研究,對當前人們關注的亞健康問題,治未病的問題,以及慢性病防治等,都具有重要意義。中醫學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對體質現象的認識,就有早期體質分類的思想,但是并沒有形成理論體系和體質分類的標準。我們通過長達30多年的研究,制定了《中醫體質分類判定標準》,并從分子生物學的角度闡述了個體之間的差異,在該研究領域處于領先水平。
世界各國對體質分類也進行了一些相關研究。從古希臘希波克拉底的“體液說”、德國克雷西曼“體型說”、德國康德“血質說”、日本古川足三“血型說”、俄國巴普洛夫“高級神經類型說”,到美國謝爾頓“胚胎說”等,都是體質分類方面的研究。但這些學說未能形成形體、功能、代謝三維結構研究。日本一貫堂醫學將體質分為熱毒質、臟毒質、瘀血質。韓國將體質分為太陰、少陰、太陽、少陽四象。
問:關于人的體質問題,一直是中醫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黃帝內經》就有體質分類之說,歷代名中醫也有不少關于人的體質的論述。您如何評價這些學說?您把人的體質分為9類,即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稟質,與傳統醫學的體質分類有否傳承關系?
答:《內經》時代的先哲,從廣袤無垠的時空觀出發,研究了在宇宙巨系統及周圍環境影響下所形成的人體不同形態,對人類的體質進行了多種不同的分類。如根據陰陽含量的多少,分為“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平和之人”。根據陰陽五行學說,將人體分為“木、火、土、金、水”五種體質類型。
后世醫家們也非常重視體質現象,在《內經》陰陽分類的基礎上,緊密結合臨床實踐,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體質分類的方法。如漢代大醫學家張仲景通過臨床觀察,描述出“強人”、“羸人”、“盛人”、“虛弱家”、“虛家”、“素盛今瘦”、“陽氣重”、“其人本虛”等多種體質特征。
我們繼承了傳統體質分型方法和臨床應用原則。通過文獻學研究方法,檢索了自《黃帝內經》至民國期間的重要古代文獻108種,現代文獻60余種,作為體質分類及特征表述的參考。同時,結合臨床實踐,保留了出現頻率較多的體質類型,提出了體質九分法。并進行臨床流行病學調查加以分析與驗證。
問:九大體質分類的基因意義和生物學依據是什么?在您的研究中,發現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與平和質比較,具有獨特的基因表達譜,這是否意味人的體質是先天形成的?后天影響因素都有什么?它們對體質的影響如何?
答:我們采用現代生物科學技術,如蛋白組學、基因組學等研究手段,從宏觀、微觀的角度研究體質問題,取得了一些重要發現,特別是利用DNA芯片技術來研究不同體質的外周基因表達譜,如在《中醫痰濕體質的基因表達譜研究》課題中,利用基因芯片分析技術,研究痰濕體質的基因表達譜,發現了59個基因有差異性表達。諸如此類的研究都為體質分類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學依據。
同時發現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與平和質比較,具有獨特的基因表達譜。這證實了先天因素在體質的形成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體質的形成首先具備了先天的遺傳基礎。
后天因素在體質的形成中也有重要的影響,主要包括膳食營養、生活起居、勞欲、精神狀態等方面。這些因素既可調節體質強弱變化,也可改變人已經形成的體質類型。調攝適宜者,可以彌補先天不足,使體質由弱變強;調攝不當者,雖先天稟賦充足,也可因過度損耗,使體質由強變弱。王琦帶領的課題組用《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在全國范圍進行了21 948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個體體質類型與性別、年齡、飲食、勞逸、地理、情志、疾病等諸多因素存在相關性。
問:九大體質的特征分別是什么?您能通俗地介紹這些體質類型嗎?
答:9種基本體質類型的體質特征主要從形體特征、常見表現、心理特征、發病傾向、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5個方面加以描述。見第6頁附表。
平和質是正常的體質。這類人體形勻稱健壯,面色、膚色潤澤,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唇色紅潤,不容易疲勞,精力充沛,睡眠、食欲良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隨和開朗,平時患病較少,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適應能力較強。
氣虛質的人肌肉松軟。和別人爬同樣層數的樓梯,氣虛的人就氣喘吁吁的。這種類型的人講話聲音低弱,老是感到自己上氣不接下氣,氣不夠用。容易出汗,只要體力勞動的強度稍大就容易勞累。防御能力下降,所以容易感冒,發病后難以痊愈。
陽虛質的人肌肉不健壯,時感手腳發涼,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衣服比別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歡吹空調,喜歡安靜,吃或喝涼的東西總會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顏色清而量多。性格多沉靜、內向。
陰虛質的人體形多瘦長,經常感到手腳心發熱,臉上冒火,面頰潮紅或偏紅,耐受不了夏天的暑熱,常感到眼睛干澀,口干咽燥,總想喝水,皮膚干燥,經常大便干結,容易失眠,性情急躁,外向好動,舌質偏紅,苔少。
血瘀質的人面色偏暗,嘴唇顏色偏暗,舌下的靜脈淤紫。皮膚比較粗糙,有時在不知不覺中會出現皮膚淤青。眼睛里的紅絲很多,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容易煩躁、健忘,性情急躁。
痰濕質的人體形肥胖,腹部肥滿而松軟。容易出汗,且多黏膩。經常感到肢體酸困沉重、不輕松。經常感覺臉上有一層油,嘴里常有黏黏的或甜膩的感覺,嗓子老有痰,舌苔較厚。性格比較溫和。
濕熱質的人面部和鼻尖總是油光發亮,臉上容易生粉刺,皮膚容易瘙癢。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異味,大便黏滯不爽,小便有發熱感,尿色發黃。女性常帶下色黃,男性陰囊總是潮濕多汗。脾氣比較急躁。
氣郁質的人體形偏瘦的較多,常感到悶悶不樂、情緒低沉,容易緊張、焦慮不安,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容易受到驚嚇,常感到乳房及兩脅部脹痛,常有胸悶的感覺,經常無緣無故地嘆氣,咽喉部經常有堵塞感或異物感,容易失眠。
特稟質是一類體質特殊的人群。其中過敏體質的人,有的即使不感冒也經常鼻塞、打噴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對藥物、食物、氣味、花粉、季節過敏,有的皮膚容易起蕁麻疹,皮膚常因過敏出現紫紅色瘀點、瘀斑,皮膚常一抓就紅,并出現抓痕。
問:在9種體質分類中,平和質是否可以說是一種健康的體質,而其余的8種體質是否都可以說是疾病狀態或亞健康狀態?或者說,體質是否與易患某些疾病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