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玲
孕期尿頻 事出有因
十月懷胎,有兩個時間段最容易出現尿頻。
一個是懷孕初期的3個月內,大約有一半女性會發生尿頻。懷孕致使荷爾蒙改變,一種稱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孕激素分泌增多,會引起盆腔充血,使膀胱受到擠壓而引起尿頻。早孕時子宮位于盆腔內,因胚胎發育而逐漸變大,造成盆腔器官相對位置變化,導致膀胱壓力增加,容量減少,即便只有很少的尿液也會產生尿意,引起尿頻。一般到孕期第4個月,子宮開始從盆腔向上移位于腹腔中,膀胱所受壓力減輕,尿頻現象可減緩。
另一個是孕末期3個月,遭受尿頻困擾的女性可增至八成。因為孕8個月后胎兒頭部開始下降,膀胱受壓癥狀再次加重,排尿次數再次增多。孕末期尿頻是胎頭下降到盆腔的標志,提醒你到醫院檢查,看是否即將臨產。
此外,懷孕后母體代謝產物增加,加上胎兒的代謝產物也要由母體排出,導致腎臟負荷加大,尿量勢必增多。部分孕媽媽甚至在笑、咳嗽或打噴嚏等增大腹壓的活動時出現漏尿的尷尬,醫學上稱為“壓力性尿失禁”。
某些疾病也可能“趁火打劫”,如細菌侵犯泌尿系統,引起膀胱炎;或荷爾蒙變化導致各種胰島素抵抗激素分泌增多,誘發妊娠糖尿病;等。這些情況引起的尿頻屬于病理性范疇,需要認真對待,及時就醫。
生理性尿頻應對之道
孕期尿頻大多屬于生理現象,應本著想尿就尿的原則,絕對不可憋尿。憋尿既可能損害膀胱的彈性,降低其及時排除廢物的靈敏度(嚴重憋尿者甚至不能自行排尿,造成尿潴留,需到醫院行導尿術),還可能給細菌入侵以可乘之機,招致尿路感染。此時不妨采用一些小技巧,以減少尿頻對睡眠的干擾。
1.合理飲水。一些孕婦尤其是有尿失禁者,自作聰明地用限制喝水的辦法來避免尷尬,實屬謬誤。要知道,中斷水分的攝取會招來更大的麻煩。一般每隔2小時飲水一次,每日6~8次,每次200毫升左右,但臨睡前1~2小時內最好不要喝水。
2.少吃利尿食物和中藥,如西瓜、蛤蜊、茯苓、昆布、澤瀉、車前草、玉米須等。尤其是晚餐和臨睡前更應避免。
3.有些孕婦的尿頻可能是心理問題,比如精神緊張,要常跑廁所才能緩解心中的壓力。尿頻僅見于白天,或夜間入睡前,謂之“精神性尿頻”,放松心情為最佳解決辦法。
4.在醫生指導下多做縮肛運動,增強骨盆肌肉力量,以控制排尿,預防壓力性尿失禁。
病理性尿頻應對之道
病理性尿頻與生理性尿頻迥然不同,如小便頻數同時伴有尿急、尿痛、發熱、腰痛等癥狀,總有尿不干凈的感覺,應疑及尿路感染;尿液混濁,或出現血尿,要考慮膀胱結石或結核;有多尿且易渴、多飲、多食的“三多”癥狀,要想到妊娠糖尿病的可能。
應對之道:(1)保持外陰部的清潔。(2)避免仰臥,多側臥。側臥可減輕子宮對輸尿管的壓迫,防止腎盂、輸尿管積存尿液而感染。(3)患泌尿系統感染、結石、結核或糖尿病等疾病要積極治療,不可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