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昭和
產后6~8周遠離不良習慣
產褥期是指分娩結束至生殖器官恢復原狀的這段時間,大約6~8周。國內一家醫院的研究人員采用回顧性問卷調查方式,對200名產后婦女隨訪調查,結果發現,產褥期婦女不衛生的習慣或行為,不僅會影響產后生理功能的恢復,引發多種疾病,而且還會妨礙嬰兒哺乳,對孩子生長發育極為不利。
調查顯示,產后不良衛生行為,在農村及文化程度較低的產婦中有較高的發生率。這除了與經濟、居住條件等因素有關外,更與中國人傳統的生育習俗密切相關,比如,生了孩子,產婦要包頭裹身、足不出戶地“坐月子”,不能下床活動、洗澡洗頭、刷牙等。研究證明,產褥期有不曬太陽、不洗澡、不洗頭、不刷牙、不下床活動、不做產后操、居住房屋不通風、過早過性生活等不良衛生行為的婦女,容易發生子宮復舊差、惡露時間長、產褥感染、乳腺疾病、腰腿酸痛、貧血、感冒等疾病。
不良衛生習慣致病有六因
1.產后易出汗,加上惡露的不斷排出和乳汁分泌,如不及時擦洗就容易讓病原體侵入,引起乳頭感染脹痛、皮膚瘙癢,嚴重者還會導致缺乳等。
2.產婦因進餐次數多,食物殘渣存留在牙齒表面和牙縫里的機會增多。不漱口刷牙,更容易出現口腔感染、牙松牙痛等,而口腔感染也是產褥感染的因素之一。
3.產褥熱(發燒)較為常見。這主要與生殖器官病菌感染有關。產婦如不注意清洗下身或勤換內褲,再加上室內環境差,濕度大時,很容易發生產褥熱。
4.有的產婦為“忌風”,喜歡關閉門窗。這樣室內空氣不流通,容易使產婦、嬰兒患上呼吸道感染。在夏日,如門窗緊閉、裹頭扎腿,極易引起中暑、痱子等。
5.產后不愛活動,使本來就處于高凝狀態下的產婦更容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產后盆腔底部的肌肉組織缺乏鍛煉,有的可能導致子宮、直腸膨出。久坐少動也易出現痔瘡。
6.分娩對子宮內膜和陰道壁所造成的損傷,一般4周內難以完全愈合。有的夫妻在孩子剛滿月就開始性生活,容易造成新的損傷、感染或留下后遺癥。應該說,產后6~8周后過性生活才相對安全。
產褥期康復請謹記七要
一要選擇安靜的休養環境,室內保持空氣流通;適時下床活動及做產后操。
二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利于產后子宮恢復。產婦睡眠每日不少于10小時。
三要飲食多樣化,葷素搭配,粗細結合。常吃蔬菜、水果,多喝湯類,有利于乳汁分泌。
四要每天用溫開水刷牙,勤換內衣,勤洗澡,勤洗頭,同時堅持每天洗外陰。
五要及時并堅持母乳喂養,每天以溫開水擦洗乳頭,同時注意正確的哺乳方式。
六要養成主動排尿、定時排便的習慣,盡量使用坐式便器,便后常清洗肛門,以預防痔瘡、肛裂發生。
七要節制房事,產后42天內不要同房。